近日,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2021-2023年度“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全省共有50个县(县级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入选。其中我市开平市(开平民歌)、新会区崖门镇(京梅村蔡李佛武术文化)榜上有名。其中,新会区崖门镇京梅村蔡李佛武术文化是唯一入选的体育类项目。
2021-2023年度“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江门名单
“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评审命名工作是省文化和旅游厅为推动民间文化艺术繁荣发展,充分发挥其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而组织开展的,命名对象为民间文化艺术资源丰富、普及面广、工作业绩突出的县(县级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每三年申报命名一次。
近年来,我市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文化惠民工程为抓手,大力推动民间文化艺术项目的发展,深入挖掘和盘活各地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培育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百花齐放的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自2015年省文化和旅游厅首次设立“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评选以来,共有开平市(开平民歌)、新会区崖门镇(京梅村蔡李佛武术文化)、台山市斗山镇(浮石飘色)、台山市大江镇(传统家具)、台山市台城街道(广东音乐)、台山市海宴镇(东南亚风情舞)、开平市水口镇(泮村灯会)共7个地方被命名为“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现在,跟上小编,
一起了解开平民歌、京梅村蔡李佛武术文化吧~
/开平民歌/
2020年,CCTV戏曲春晚录制开平民歌
开平民歌是开平地区民间口头声韵文学中产生最早、数量最多、用途最广的种文学样式,用本地方言(开平方言是粤方言中颇具特色的四邑系方言中的一种次方言)演唱:劳动时唱、各种礼俗仪式唱、谈情说爱唱,生活的各种场合都爱唱。
2020年《开平民歌②》CD专辑首发式音乐会
早期的开平民歌,以自唱自娱为主,大多由一人清唱,不用乐器伴奏。在吸收外来民歌的过程中,开平的民间艺人则以对外来文化开放、包容、自信的心态,按照“尊故融新”的原则,在唱法和乐器伴奏方面进行了不断革新,创出了新的曲种、唱腔,形成了风格独具的开平民歌。据广州星海音乐学院教授、专家考证,以地方民歌编成小戏,是开平民歌的一大特色,现在创作此类民歌小戏剧目达百多个,这在全国其他地方并不多见。2004年中国戏剧家协会把开平民歌剧列入全国众多的地方剧种之一。
民间艺人在乡间的村边演出
开平市是全国著名的侨乡,开平民歌随着华侨出洋谋生传到了五大洲,形成了一个约150万讲开平语的开平民歌文化圈。
/京梅村蔡李佛武术文化/
新会京梅村蔡李佛始祖馆 彭伟宗摄
清道光年间,新会崖门京梅村人陈享(1806—1875,字典英,号达亭)在长期的武术生涯中,悉心研究各家拳法,并先后拜陈远护、李友山和蔡福为师学成之后,综合陈远护、李友山和蔡福三家拳法,共冶一炉,创造了一套集三家拳法于一身、攻防兼备、刚柔并济的武术体系,命名为“蔡李佛”,这个名称含有不记忘老师教导、尊师重道的意思:蔡福的手法最好,而且在三家之中辈数最高,所以“蔡”字排在前头,又因陈远护善用掌法的拳术是在广东省鼎湖山,向独杖和尚学来的,和尚乃佛门,故以佛字作代表。
蔡李佛文化中心 图源:魅力崖门
蔡李佛拳是南拳优秀拳种之一,有“南拳北派化”之称,以穿、蟠、挂、捎、插为主桥,它套路繁多,内容丰富,动作舒展大方,拳路气势磅礴,手法着重攻防配合,步法灵活而稳健,发劲刚中带柔,讲究发声与动作的配合,要求发声以助威,发声以助势。
据《少林拳术秘诀》记载,广东南拳是明代高要人蔡九仪师承于福建少林寺一贯禅师后授传于广东的;在清代,广东已经成为南派武术的中心,清中叶前,以洪、刘、蔡、李、莫五大名拳影响最大,但到清末,流行于全省的刘拳、李拳已不多见,而当时传播最广泛的南拳拳种之一的蔡李佛拳便取代了五大名拳的地位,成为广东最大的流派。陈享始创了蔡李佛拳后,于道光十六年(1836年)应父老之邀在京梅村缘福陈公祠设立“洪圣馆”,树立蔡李佛拳派旗帜;1842年,在蔡李佛拳的发源地京梅村设“祖师堂”(后称为“始祖馆”),并在两广各地设立44家总馆,打破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等诸多传统武术门派的陋习,从学者众,成为晚清时期岭南最大的拳派。
纪念陈享诞辰200周年暨蔡李佛拳术创立170周年文艺晚会上,蔡李佛弟子精彩演出(图片由新会区非遗中心提供)
同时,陈享在当时冈州(即现在新会区)开设“永胜堂"药房,悬壶济世,同时传授武艺。通过陈享家族及弟子们190多年的传承与传播,时至今日,蔡李佛拳依然是当今世界上最流行的中国武术,“洪圣馆”(亦叫“鸿胜馆”)遍及五大洲,弟子数以千万计,还经常有国外洋弟子到“洪圣始祖馆”溯源认祖。
2007年4月“蔡李佛拳(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入选江门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月入选第二批省级非遗名录;2008年6月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代表性传承人陈忠杰在2008年3月入选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京梅村出神入化巷以蔡李佛元素打造 易航摄
京梅村蔡李佛文化中心(图片由新会区文广旅体局提供)
凭借蔡李佛拳这一武术文化底蕴,近年来崖门镇、京梅村两级重点建设京梅村蔡李佛武术文化旅游基地。除了升级蔡李佛始祖馆、蔡李佛文化中心、蔡李佛武术文化广场等硬件设施外,还多次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节庆活动,将京梅村打造成集文化、旅游、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功夫小镇”,吸引大批游客前来参观,让蔡李佛武术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发扬,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