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阳煦,文采盛会来。2021年12月3日—5日,2021年全国文采会“东莞站”——2021粤港澳大湾区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东莞)东莞采购会(下称文采会):文采会现场在东莞市文化馆举行,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应邀参加文采会、“社会力量与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创新”圆桌会议、粤港澳大湾区非遗墟市、“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互动、大湾区超级文创IP交流沙龙等多项大型文化交流活动。
△文采会现场
△文采会开幕式
本届文采会由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联合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东莞市人民政府以及相关行业协会在东莞市隆重举行。在2018和2019年的基础上,本届盛会进一步提升了办会规模,增强采购效应,开启了为期3天的展示、展演、展销、互动、采购等良性高效的交流平台,加强了粤港澳大湾区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领域的强强合作。
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精心筹划、积极推荐及组织白沙茅龙笔制作技艺、新会陈皮炮制技艺、外海面制作技艺、开平民歌与蔡李佛拳等5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亮相本次文采会,获社会各界青睐。其中,“开平民歌”和“蔡李佛武术文化”荣获2021-2023年度“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开平民歌”和“蔡李佛武术文化”荣获2021-2023年度“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亮点一:开平、新会两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入选“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展示
在“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展区,“开平民歌”和“蔡李佛拳”展位上的各类特色文创产品相当吸睛。参展代表通过开平民歌的不同年代的书籍、音碟以及蔡李佛狮头、拳谱、保温杯、醒狮钥匙扣等喜闻乐见的文创产品,展示了美丽侨乡的优秀传统文化,擦亮大湾区城市之一“江门”侨都赋能的文化名片。
△中共江门市新会区崖门镇委员会党委委员、崖门镇人民政府武装部部长苏锡斌(左一)、江门市文化馆副馆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蔡晓敏(中)与蔡李佛拳工作人员合影
△江门市文化馆副馆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蔡晓敏在开平民歌展示摊位与工作人员合影
亮点二:江海、新会两个非遗代表性项目亮相“粤港澳大湾区非遗墟市”
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推荐“外海面制作技艺”和“新会陈皮炮制技艺”参加了本次文采会的粤港澳大湾区非遗墟市活动。“外海面制作技艺”的县级代表性传承人陈丽娟一大早从江门赶到东莞,还自制了小包装的外海面礼品,为文采会的游客带去具有三百年悠久历史的江门特产;新会陈皮的产品丰富多样,有年份不等的陈皮,还有陈皮文创产品陈皮酸奶等等,品尝的游客连声称赞,赞叹“新会陈皮果然名不虚传!”
△外海面的摊位前,游客刷码“买买买”
△新会陈皮摊位前门庭若市,游客品尝新会陈皮茶连连称好
亮点三:“白沙茅龙笔制作技艺”经全省评审入选本次文采会,与江门市文化馆(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签订采购项目意向书
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白沙茅龙笔制作技艺”的法定保护单位,多年来一直致力推动和传承茅龙笔制作、发展的非遗工作。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茅龙笔制作技艺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张瑞亨的充分沟通和密切联系的基础上,市文化馆代表蔡晓敏副馆长和张瑞亨大师签下两份2021粤港澳大湾区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东莞)采购项目合作意向书,实现了供需双方的精准对接,助力文旅市场复苏,提高我市非遗学术研究、研学活动等合作交流水平。
△2021年全国文采会“东莞站”上,市文化馆代表蔡晓敏副馆长(右)与茅龙笔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张瑞亨签下“合作意向书”
△游客被白沙茅龙笔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张瑞亨的茅龙绘画所吸引
亮点四:加强业务联系与学术研究合作,参加“东莞圆桌会: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创新”
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江门市文化馆、江门市图书馆代表参与文采会的“东莞圆桌会: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创新”。与会人员听取了新形势下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先进经验分享,对公共文化服务理念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东莞圆桌会现场
△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三级调研员张清汉(二排左三)参与东莞圆桌会
通过参与这次文采会,对于市文化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提高文化与旅游公共服务水平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对推动文旅融合,提升我市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工作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活动花絮
△2021粤港澳大湾区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东莞)采购会开幕式文艺演出
△孩子视觉下的2021“国家文采会”
△2021粤港澳大湾区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东莞)公共文旅产品和购买服务双方洽谈区域
△2021粤港澳大湾区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东莞)展示区
△广受百姓欢迎与喜爱的粤港澳大湾区非遗墟市
△活力十足的“普宁英歌”
△连山壮歌展示
△汕尾麒麟扎作文创狮头
△客家麒麟的创意产品
△文创汇集
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于2006年9月正式挂牌成立,与江门市文化馆为“二块牌子,一套人马”,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和指导开展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认定、申报、保护和交流传播等工作,是我市法定且唯一的非遗保护与管理单位,负有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职能和职责。现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04个,其中国家级项目8个,省级项目29个,市级项目9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