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间文化艺术瑰宝。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民间文化艺术品牌,能有效提升城乡文化软实力,助推文明侨乡建设。江门台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积极推进各项非遗工作保护和传承,力争让台山市非遗工作再上新台阶,取得良好成效。
一、突出挖掘整理,全面开展非遗普查申报
自2006年起,在台山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台山市文广旅体局全面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认定、申报和保护等工作。至今挖掘整理并核定公布台山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有7大类别36个项目。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2项、江门级14项、台山市级18项。台山市还先后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曲艺之乡”“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广东省广东音乐传承基地”“广东省民间飘色传承基地”等荣誉称号。
今年来,台山市文广旅体局继续深入挖掘整理有价值、有侨乡特色的非遗项目,进展良好。一是“台山玉石雕刻”等4项目入选江门市级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二是核定公布第五批台山市级非遗名录(7个项目)。今年8月,台山市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了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陈进晃柴火豆沙”等7项目成功列入。三是组织“台山民歌”“台山九人排球”两项目申报第八批省级非遗名录,目前正在等待评审结果。
二、突出平台搭建,精心开展非遗展演活动
台山市采取政府主导,发动华侨、社会热心人士广泛参与方式,想方设法增加资金投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搭建展演平台。利用春节、端午节、元旦等传统节日组织开展形式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或组织民间艺术非遗展演专场,组织台山广东音乐、浮石飘色、台山民歌、台山曲艺、舞狮等民间传统艺术类非遗项目参加展演,如举办“传承•发展——国家级非遗项目台山广东音乐专场音乐会”“天籁•知音——陈芳毅师生演奏会暨广东喉管初级班汇报演出音乐会”“海丝系文脉 侨乡联五洲——第二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化艺术周‘多彩侨乡’台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等大型非遗展演活动,成效斐然,广获好评。
今年来,台山市文广旅体局在市内组织各种非遗展示展演活动,如“非遗大师面对面,玉石花盆景传统制作技艺,非遗传习五邑行”“台山广东音乐代表性传承人师徒音乐会”“传承与发展——台山广东音乐专场展演”“百年华彩 活力非遗”——江门市庆祝建党100周年非遗特展巡展台山站等。此外,积极组织开展“非遗进校园”“非遗进景区”活动,将校园和景区打造成为非遗宣传、非遗展演的主战场,如非遗图片巡展活动,将台山市36个非遗项目和48个非遗传承人资料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制作成展板,走进武溪中学、新宁小学等学校校园内进行巡展,观展师生近万人次;“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2021年台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景区活动”今年因疫情因素,虽然只举办了4场,但每一次举办,都吸引大批游客观看,以及不定期举办的“戏曲进校园”活动6场、“戏曲进乡村活动”10多场等。精彩纷呈的非遗活动缤纷多彩,众多群众和游客参与,有效推进非遗传承和旅游融合。
三、突出基地传承,统筹开展非遗传徒授艺
传承基地是非遗项目传承保护工作的前沿阵地。为了做好重点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展,台山市先后建立了2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还组建了台山广东音乐团、台山少儿广东音乐团。定期组织传承人深入基地开展培训,培养后备人才,取得较好成效,如广东音乐项目,市文化馆公开向社会招生,免费组织培训,并推荐优秀学员加入台山少儿广东音乐团,该团体经过近1年的训练,不仅经常参加各项文化活动演出,获得社会各界好评,还多次参加省级大赛并屡获殊荣,如组织台山广东音乐团、台山少儿广东音乐团参加第十一届广东音乐邀请赛分别获大学成人组和青少年组金奖。此外,“广东音乐进校园”活动在台山市新宁小学启动,邀请了国家级传承人刘英翘和市级传承人李锦桃以及青年二胡演奏教师邝曼嫦为学生进行授课,每周举办两场培训,已累计培训120课时惠及学生2000多人次。
四、突出抢救保护,持续开展传承人保护工作
传承人在非遗的传承保护中,起着超乎常人的重大作用,在开展传承人保护工作中,台山市文广旅体局一是加强传承人的申报认定。现台山市共申报认定国家级传承人2人(1人已故)、省级传承人3人,江门级传承人8人,台山市级传承人35人。二是积极扶持传承人开展传承工作。积极向上级申报专项资金,扶持传承人开展活动。今年共获得国家级专项资金22万元,省级专项资金20万元。三是抓好传承人抢救与保护工作。目前台山市已有20个项目拍摄了非遗申报片,16个传承人拍摄了非遗纪录片。今年争取到由省文旅厅组织拍摄了国家级传承人刘英翘的口述史;传统铸剑技艺非遗传人陈再荣登上央视科教频道《探索.发现》匠人.匠心栏目。
五、突出强化意识,全力开展非遗社会宣传
为提高全社会的非遗保护意识,台山市文广旅体局多措并举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一是在台山发布、台山市电视台、电台、台山市文化馆网页等融媒体大力宣传台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在保护方面所取得的成效。二是积极配合《南方日报》《广州日报》《江门日报》,以及南方卫视、江门电视台等各级宣传媒体对台山市非遗项目进行采访报道,如江门电视台对台山市海宴冬蓉、广海咸鱼等8个项目和国家级传承人刘英翘等人进行专题报道。三是组织非遗项目“走出去”参加交流展示活动,如今年9月组织台山玉石雕刻技艺、海宴冬蓉项目参加深圳文博会展示;伍炳亮大师参加2021中国红木家具文化博览会;组织台山广东音乐前往中山市、江门市参加广东音乐交流展演以及参加央视重阳节拍摄等。今年年初,市文广旅体局选送作品参加岭南古邑•粤韵番禺——“番发杯”2021年广东音乐、粤曲大赛获1个特别奖、1个金奖和1个银奖。
六、突出合理开发,大力扶持非遗产业发展
越来越多企业借助非遗这块金字招牌,用商业手段和技术手段让古老的传统与文化“活”起来,并形成了新的发展优势。台山市36项非遗项目中,传统技艺类就有18项。台山市积极探索“非遗+产业”“非遗+文创”模式,大力扶持非遗传统技艺形成可持续发展产业。其中,海宴冬蓉、大江传统家具、冲蒌编织、广海咸鱼已基本形成产业,为属地镇级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如大江镇的传统家具产业,已形成产业集聚,现有传统家具企业近100家,从业人员近万人,传统家具产业及相关配套行业总产值26亿元,是大江的支柱产业之一,并荣获“中国传统家具专业镇”称号。
七、突出阵地建设,积极筹建非遗综合展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馆是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台山市拟投资800万元建设的“台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展示馆”现已完成工程设计,下一步将对选址楼房进行加固建设,开始全面建设。非遗展示馆地处台城老城中心区,通过场景还原、成品展示、动态表演、多媒体展示等方式,全面展示台山目前拥有的各级非遗。项目建成后,每年将为公众提供不少于5场的专题文化展演活动,预计每年可以吸引超过30万人次的游客前往参观体验,助力增加旅游收入超1亿元。同时,结合非遗综合展示馆的建设,台山市文广旅体局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开展台山市非遗数据库项目建设。下一步将争取上级专项资金与本市财政专项资金的支持,启动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