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博物馆2021年全年为群众提供展览38场,开展社教活动87场、推出“剧本游”体验活动63场,服务群众近15万人次,线上线下讲解服务群众460多万人次,成为侨乡文化交流的守护者和传承者。为更好地担任博物馆角色与使命,增加青年群体对江门侨乡文化的了解,感受多元化文化的交融和创新发展,江门市博物馆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发挥实践活动的基地功能,为大学生实习调研提供帮助。全年累计有大学生700余人次到博物馆实习调研参观,让众多青年学生亲身了解江门五邑地区的华侨历史文化。
一、尊重大学生的“口味”,呈上博物馆丰富的资源
△2021.7.1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到侨博馆参观学习
△2021.8.29五邑大学学生到侨博馆参观学习
△2021.10.22暨南大学学生到侨博馆参观学习
江门市博物馆高度重视青年工作,遵循“先摸清需求、后适当配岗”原则,准确收集大学生所学专业、实习意向及具体需求等,对实习学生进行精准配岗。文博考古等专业的大学生因行业规模较少,寻找实习机会不易,港澳大学生因户籍身份,寻找体制内的实习岗位也不容易,通过江门市博物馆提供的实习岗位,相关大学生亲身感受文博行业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体制内严谨、勤勉、务实的工作氛围。2021年全年,江门市博物馆接收了来自香港公开大学、江门职业技术学院、韶关学院多名大学生在侨博馆实习,实习的大学生参与观众服务、展览宣传、社教活动开展等各项工作,升华了书面知识,突破了以往的认知局限。
二、激发大学生的“朝气”,牵手博物馆深挖亮点
指导大学生加入《侨心向党同心圆梦——五邑华侨华人与中国共产党专题展》宣讲团,外聘专家提供讲解培训;参与策划广东首个在博物馆玩的剧本杀《华埠风云》《家园》等活动;提出用江门本地土著语讲述侨批中的党史的新思路并成功举行了用方言讲述先辈故事的比赛;参与策划并出演“邑韵悠扬”——歌谣中的华侨史暨即兴弹唱活动等。相关活动形式丰富多彩,改变群众对博物馆的传统认知,吸引更多青少年走进博物馆。2021年10月22日,与暨南大学共建“粤港澳青年国情教育基地”,助力港澳青年融入内地发展、成就人生梦想“搭台搭梯”,增进与江门青少年的交心交流,更好地融入江门发展,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向心力。
三、增强大学生的“硬度”,延伸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常态化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和调研帮助,用参与讲解、策划活动、提供学术资料等“接地气”的方式接收更多大学生到博物馆实习和帮助其学习调研,让大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为文博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实习让大学生提前感受“职场氛围”,体验与校园截然不同的生活,为今后的学习和职业生涯铺垫了一块坚实的台阶。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大学生黄瑫担任博物馆志愿讲解员,代表江门市博物馆参加全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博物馆讲解大赛”,被评为志愿者组金牌讲解员,在2021年“赤子侨心跟党走”——全国“侨博杯”讲解比赛决赛中获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