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完善江门市蓬江区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全面阅读资源共享共建,全方位挖掘各种文献资源,搭建覆盖全区、服务全民的文献资源共享网络,提升蓬江区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和效益,2020年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启动了陈垣励耘书吧(屋)图书资源共享建设工作,目前在全区共建了19个陈垣励耘书吧(屋)场馆,在60个蓬江区图书馆场馆中占比31.6%,有力地推进了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构建。
一、品牌打造,让书韵盈满蓬江
陈垣先生因“先父名田,号励耘。”而喜欢“励耘”二字,把自己的书斋名为“励耘书屋”,要求自己做学问要像耕田锄草一样,业精于勤,深耕细作。蓬江区19个公益书屋(吧)以“陈垣励耘”命名是希望陈垣先生严谨治学、勤耕不辍的优秀品德可得以继承和弘扬,引领蓬江人民对知识孜孜以求的风气,在蓬江区营造“好学、勤学、乐学”的阅读氛围,深化了以陈垣图书馆、陈垣书屋自助图书馆、“陈垣杯”读书活动等构成的蓬江区陈垣读书品牌的建设。
二、遍地开花,让书香飘满蓬江2020年8月30日,蓬江区图书馆和区政务数据管理局共同建设的第一个蓬江区陈垣励耘书吧正式对外开放。
两年来,陈垣书吧(屋)像雨后的春笋,在蓬江区遍地开花。有与学校共建的木朗小学励耘书屋、省实验中学励耘书屋,让图书资源走进了校园,为小朋友提供了更多的阅读资源;有与行政服务大厅建设的区行政服务中心励耘书吧,为办理业务的群众在等候时候享受阅读的乐趣;有与事业单位建成的智水展示中心励耘书吧、西江碧道服务中心励耘书屋,读者在观看水资源展览、游玩的时候可以阅读各种相关书籍,加深对环境保护、自然生态的了解;有与党群服务中心、退役军人服务站建成励耘书屋,让红色图书和党建书籍浸润党员、群众和退役军人的心灵;有与工厂建成的金羚排气扇制造有限公司励耘书屋、竞晖电器实业有限公司励耘书屋,提升了公司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为他们营造了提升自我的学习园地;与四周咖啡、陈皮茶饮研发中心建设励耘书屋,在大都市营造文化浓郁的休闲娱乐空间;与信访超市建设励耘书屋,向市民普及法律知识;与乡村旅游融合建设水上书吧(上巷村励耘书屋),促进文旅融合,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和服务内容。此外,还与乡村、社区共建了6个励耘书屋,把图书资源送入乡村、社区,大大提高了基层文化服务。陈垣书吧(屋)以多种形式深入基层,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两年来,陈垣励耘书吧(屋)极大提升了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数量,让图书馆在时间、空间上服务市民的能力取得了质的飞跃,彻底改变了蓬江区图书馆起步晚、资源缺乏、覆盖面小的落后面貌。
三、创新体系,让书籍滋养蓬江
蓬江区陈垣励耘书吧(屋)是区图书馆阵地建设的新道路,作为图书馆分馆、服务点、陈垣书屋自助图书馆、粤书吧阵地建设的有益补充,成了图书馆服务体系构建的重要模式。
(一)助力图书服务体系壮大。近几年,图书馆大力开展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和陈垣书屋自助图书馆建设,初步构建了图书馆文化服务体系。但是总分馆和自助图书馆对场馆、选址要求高,投入比较大,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图书服务体系的发展壮大。而励耘书吧(屋)相对小型,建设要求不高,建设成本低,有利于大量建设。
(二)实现全区通借通还。将励耘书吧(屋)的图书管理纳入区图书馆的图书管理系统,由区图书馆负责向励耘书吧(屋)配置图书,开通图书馆管理系统,对书吧(屋)的图书进行分类编目,打通图书在全区流通并实现图书通借通还的技术通道,为图书的统一管理打破传统图书馆建设之“墙”,让图书服务融入于社会公众的日常生活,打造更多实现图书通借通还的场馆,打通市民阅读最后一公里。
(三)引入社会力量共建共享。励耘书吧(屋)引入社会力量多方合作,与各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含中、小学校)、人流量大的公众场所等相互取长补短,共建共享,完善多元互动文化供给格局。励耘书吧(屋)由图书馆提供图书和业务指导,其它力量提供场地、设施设备和负责日常开放管理,有效地整合了社会各种图书资源服务力量,利用资源和服务能力的提升激活了原有的小型、服务能力差、效能不理想的图书室,推动了图书馆服务体系构建快速发展。
陈垣励耘书吧(屋)的快速发展,充分体现了阅读资源共享的可行性,这样的资源共享模式受到了各方单位、集体、社会力量的认可,另一方面也迎合了市民对阅读的迫切需求。蓬江区将继续探索新型阅读空间建设模式,打造蓬江特色品牌,让阅读之花在蓬江大地盛开,让市民畅享文化惠民带来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