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开展了2022年广东省最美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案例征集活动,经各地推荐、专家遴选,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柏园粤书吧等20个空间(名单附后)入选2022年广东省最美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案例。
其中,江门市新会区京梅村(蔡李佛文化中心、粤书吧)入选“2022年广东省最美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案例”。
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推动的新型阅读空间品牌——“粤书吧”,不仅搭建了全民阅读与特色文化有机结合的文旅融合体验新场景,还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方面进行了“有温度、接地气”的创新探索,营造“悦读书、粤旅游”沉浸式消费场景。
蔡李佛文化中心
△江门市新会区崖门京梅村公共文化空间-蔡李佛文化中心 (图片由新会区文广旅体局提供)
蔡李佛文化中心位于京梅村蔡李佛武术广场旁,是利用低效闲置物业进行改造,楼高三层,总规划面积约600平方米,是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蔡李佛拳的重要基地,也是全球蔡李佛文化的集中展示区和蔡李佛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窗口。
△江门市新会区崖门京梅村公共文化空间-蔡李佛文化中心内部 图源:魅力崖门
第一层主要讲述京梅村由来以及蔡李佛拳尚武崇德、武以德显的文化内涵;第二层以武医为主题,讲述蔡李佛人以武强族、以医济世的博大胸襟;第三层的主题是红色蔡李佛,主要讲述蔡李佛弟子恪守遗训,参与革命事业的故事。里面分“缘 · 享公之主”“融 · 滴水之恩”“天 · 仁爱之心”“地 · 世界之拳”“人 · 双修之德”“和 · 风骨之颠”共六个篇章,彰显蔡李佛弟子锄恶扶弱、保家卫国、抵御外侵、爱国爱家的精神,是一部展现华夏民族风骨的壮丽史诗。
粤书吧
△江门市新会区崖门京梅村公共文化空间-粤书吧内部
走进京梅村“粤书吧”(景堂·京梅村图书室),一股独特的书香气息扑面而来。2000余册种类丰富的图书,古色古香的书架、书桌……别具一格的装修风格,使该书吧有不一样的韵味。坐在书桌前,从通透的落地玻璃向外眺望,一抹绿意映入眼帘,颇有格调。
△江门市新会区崖门京梅村公共文化空间-粤书吧
京梅村“粤书吧”,位于京梅村蔡李佛文创旗舰店内,以文旅融合理念为引领,通过优美的环境、丰富的图书资源和多样化的文化品牌活动,为村民和游客创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为京梅村的乡村游发展注入新活力。
△京梅村出神入化巷易航摄
京梅村(蔡李佛)文化发掘和策划者、中国策划研讨院执行院长陈荣彪介绍,京梅村在创建了蔡李佛文化中心后,引入社会资源,在京梅村乡村旅游文创专营店的基础上,设置了与京梅村文化特质相适应的“粤书吧”,共同构成了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的场所。让本来就魅力四射的京梅村AAA景区,在硬件升级改造的同时,增添乡村休闲文化元素,丰富了乡村旅游的内容,提高了乡村旅游的质量。
在江门,
阅读正成为一种享受,
“粤书吧”伴随着文旅融合的春风,
如雨后春笋一般,
在景区、酒店、民宿、历史街区里“破土而出”。
目前,
江门共建成25个各具特色的“粤书吧”,
数量居全省首位,
并进一步形成“一吧一特色”的发展局面,
其中,
2021年,蓬江区墟顶人家一屋“粤书吧”
还获评2021年度
广东省“粤书吧”建设最佳实践案例。
赵红兵《墟顶人家》
墟顶街被视为江门的城市原点,见证了江门这座城市的风雨沧桑和光辉繁荣,也因此承载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一屋“粤书吧”以新旧文化交织的方式,让旅客感受江门历史文化魅力。 一屋是一家由墟顶街旧屋改造而成的特色民宿,以新旧文化交织的方式,让旅客在享受特色住宿体验的同时,感受江门历史文化魅力。位于民宿内的墟顶人家一屋“粤书吧”则由墟顶人家一屋文化公司和蓬江区图书馆共同打造。2021年,该书吧还获评2021年度广东省“粤书吧”建设最佳实践案例。一屋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书吧每年都会定期举办春节赠春联、书香阅读节、公益培训班等活动,主要面向本地居民、平时到书吧阅读的中小学生和到一屋参观的外地游客。除了图书外,书吧每年还会订购中文或英文版的报纸、杂志、画册,书籍不断增加。“我们将继续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为游客和读者创造不一样的阅读体验,围绕旅游文化拓展新型阅读空间,为旅游发展注入新动力、新活力,努力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文化氛围,把‘粤书吧’打造成江门文旅融合的新名片。”一屋相关负责人表示。 图源:蓬江发布 在相距约1公里的百年华侨古村落启明里一隅,江门非遗手信馆这座融汇岭南特色与西方风格的百年侨屋格外显眼,人们可以在一楼参观新会葵艺作品、恩平濑粉等非遗项目及文创产品,在二楼启明里“粤书吧”体验开平泥鸡制作的乐趣,了解葵艺等非遗项目的制作技艺。如果碰上非遗文化体验沙龙,游客还会与当地非遗传承人进行手作交流与分享。 △时光文化园粤书吧 位于开平百合镇儒西梓里村的时光文化园,是将废弃的时光学校活化改造而成,以时光学校的历史、童年上学回忆等基本元素,结合农耕文化、华侨文化、“粤书吧”,建成以“书、学、往、行”为主题的游客中心。这里不仅成为当地的文化特色,同时也让周边居民享受到更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 △草坪里的粤书吧 △光大雅舍粤书吧 墟顶人家、江门非遗手信馆、草坪里、大塘艺术驿站、光大学校、时光文化园、绍贤学校、大塘面村、仓东教育基地、旧礼堂咖啡等“粤书吧”,都是设在被修缮过的废旧建筑内,其建成和投入使用,成为发掘历史的起点,也为历史建筑注入了新生命。“粤书吧”也会针对性展阅当地本土文献资料,让读者进一步了解当地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粤书吧”成为游客了解当地的一扇窗 据悉,我市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与“粤书吧”相结合,打造沉浸式城市文化遗产体验空间,使“粤书吧”成为游客旅途中一扇认识当地文化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