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图书馆“传承传统文化,厚植家国情怀”暑期公益课堂火热开课了,中药科普、拼布手作、植物印染等有趣的传统文化,让小读者们化身药师、手工艺师、印染师,体验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的魅力。
01.中药科普
7月15日下午,江门市图书馆文化志愿者、北京同仁堂蓬江店中医药文化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员在少儿馆4楼少儿多功能活动室为小朋友们带来一场精彩的中药科普亲子课堂公益活动。
瞧,小读者们秒变小药师,专心致志地听科普老师讲中药知识。
药戥的使用
文化志愿者首先向小朋友们讲解了称量药材的药戥称的历史演变,并指导小朋友们如何正确地使用。
“老师,是不是这样?”小朋友自信地向老师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中药知识学习
老师带小朋友们了解部分中药名称及药性。
“小朋友们都认识桌面上的药材吗?”
“认识,紫苏叶、白芷、艾草、丁香、金银花...”小朋友们开始举手抢答。
“哪个小朋友知道金银花的功效呀?”
“清热解毒”小朋友们齐声答道。
制作中药香囊
用中药制作防蚊香囊是一个绝佳的体验。不仅让孩子对中药材的应用有了认识,还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
香囊展示
小朋友们向镜头展示着自己亲手制作的精美香囊。
传承中医药文化,宣传和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可以进一步加深少年儿童对祖国传统医学的认识,促进中医药健康文化传播,激发少年儿童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了解中医药知识,感受中医药的独特魅力。
02.拼布手作
传统文化进课堂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有力举措。7月23日,江门市图书馆文化志愿者、民间传统拼布技艺传承人、江门市蓬江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喻孟聪老师给孩子们带来了一堂精彩的传统拼布手作课程。
拼布介绍
喻老师向孩子们介绍了中国传统民间工艺——拼布,并向孩子们展示了各种拼布作品,一个个精美的艺术品瞬间激起了孩子们的挑战欲,激动地表示:“我也要试试!”
看到孩子们的跃跃欲试,喻老师欣慰地给小朋友们发放了拼布材料包,指导小朋友们如何将一块块小布“变身”成为一个个精美的艾叶香包。
制作香包
喻老师亲切地鼓励孩子们大胆尝试使用针线,手把手地教孩子们藏针、打结等缝制手法。小朋友们克服心理障碍,踊跃尝试,有的小朋友更是独立开始手工制作。
香包展示
穿针、引线、缝合,一个个漂亮的香包制作成功了。
精彩的拼布课程,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学会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陶冶了孩子们的情操,也让孩子们敢于尝试新鲜事物,锻炼了动手能力,也搭起了亲子间的互动桥梁。
03.植物印染
“植物染”是我国传统民间印染制作工艺中的瑰宝之一,在上千年的传统技艺发展史中,以其别具一格的美感与独创趣味性占有一席之地。通过折、压、揉、缝等方式捆扎染色,形成一定的图案花纹。其工艺从扎到染都具有丰富的创造性。
为了丰富小朋友们的暑假生活,保护和传承中华传统工艺,7月29日,江门市图书馆文化志愿者、江门市蓬江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何珊老师为小读者们带来了一场“非遗植物扎染DIY”活动。
扎染介绍
老师向小朋友们介绍传统手工印染的方式及用途,介绍扎染所需的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及染色注意事项,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兴趣盎然。
传授扎染技法
扎染的三个步骤:浸湿、捆扎、染色。
扎染作品欣赏
沉浸体验扎染
老师向同学们讲解了几种基本的捆扎方式,小朋友们在老师的指导和家长的帮助下通过小皮筋、弹珠、细绳、小木棒等材料亲手设计出一件件独一无二的作品。
家长向老师请教扎线手法并和小朋友们一起动手创作。
植物浸染、拆线、晾晒。
一幅幅独一无二的作品精美呈现,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此次植物扎染活动让孩子们对植物扎染这项传统艺术有了更深的了解,加深了孩子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对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