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武汉大学“青樱计划”基层实习实践广东江门队(以下简称实践队)参加由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组织的侨都人才汇聚—产业工程师“青苗”研学活动,前往江门市下属的开平、台山两市,参观赤坎华侨古镇,实地考察那琴半岛自然生态区,沉浸式感受侨都的文旅气息,领略侨乡的风土人情与自然美景。
红毛泥构筑琉璃瓦,大家族积淀侨文化
走进古镇,骑楼楼顶形态各异,一步一景,实践队员感叹于骑楼建筑群的独一无二,流连于侨文化的韵味悠长。据讲解员介绍,实践队所探访的古镇,为百年商埠,始建于清朝顺治年间,大多为当地两大家族司徒氏和关氏的建设成果,是目前是全国规模最大、界面最连续、保存最完整的侨乡古骑楼建筑群。
△实践队在赤坎古镇牌坊前合影
在解说员的引导下,队员们感受到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既是两大家族几代人经营的成果,体现了宗族文化,也是近现代归国华侨与时俱进的改造结晶,承载着华侨文化。这两种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兼容中外特色的古镇建筑风格。如今,古镇的店铺招商须是做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产业,着力于营造独具人文气息的营商环境。这片土地所孕育的中西建筑文化、宗族文化、华侨文化等本土文化仍是不改本色,熠熠生辉。
△讲解员为实践队介绍赤坎古镇
虽号古镇,其命维新。队员们也了解到,在历经沧桑后,如今古镇的历史街区已实现华丽转身,在保留历史文化底蕴的同时致力于打造侨文化新IP,力争成为广东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文旅新地标、全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重点项目和典型范例,以及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
磅礴浪造就千奇石,大海湾尽显侨风光
下午,实践队从开平赶往台山那琴半岛。那琴半岛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也是广东省唯一的国家级海洋类型自然生态保护区,拥有丰富的海蚀、海积地貌景观,享有“广东爱琴海”、“小圣托里尼”的美誉。
队员们漫步在依山临海而建的观海栈道,享受着热带海风带来的清凉与滋润,将奇石异洞、海滨风光、渔家风情尽收眼底,不禁赞叹江门作为海洋大市的自然魅力。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是海上石林,经过千百年的海风侵蚀,海水冲刷,石头被雕刻得形态各异,令人产生无限联想:官帽石,佛脚石,灵兔望月等等,无不使队员感叹大自然的巧夺天工。通过亲身经历,队员们见识到了生态自然区丰富的海岛、港湾、旅游等资源,组合优势明显,认识到了江门发展海洋经济的巨大潜力,深刻地意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那琴半岛的海边风光
江门是一座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文旅资源,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自然资源的城市。近年来,江门本着“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思路,立足珠江西岸和沿海经济带的区位优势,在特色文旅的发展中成果丰硕。一天的行程里,实践队员们加深了关于江门的文化印象和自然印象,也“侨”见了这座城市所放射出的独特魅力。“赤坎古镇的侨文化让人回味无穷,那琴半岛的侨风光让人流连忘返,今日之行让我多方位、多层次地感受到了五邑的魅力所在,着实是不虚此行。”实践队队员曾柏添如是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