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充分汲取思想道德营养,增强少年儿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意识,树立文化自信,江门市图书馆在暑期期间举办了“传承传统文化,厚植家国情怀”暑期公益课堂。
在缤纷七月中,我们跟中草药零距离接触,学习中药文化的一丝不苟;在一针一线、一丝一缕的传统拼布艺术中,传承手工技艺人的工匠精神;在“泡、扎、染、洗、晾”的植物印染中,陶冶返璞归真的艺术情操。
八月,我们继续为孩子们呈现精彩的传统文化课程,让少年儿童在书香满溢的新型阅读空间度过一个安全、充实、有意义的假期。下面让我们一起回顾精彩的八月公益课堂吧!
景泰蓝掐丝
景泰蓝工艺又称掐丝珐琅,是传统工艺与创新材料、工艺的结合。线条精美考究,艺术感极强,堪称“指尖上的艺术”,被称为国宝“京”粹,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8月13日下午,江门市图书馆文化志愿者、江门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梁莹老师在少儿馆4楼少儿多功能活动室带领孩子们一起揭开景泰蓝掐丝的神秘面纱,感受丝与色的惊艳勾勒,见证工艺作品的诞生。
掐丝作品展示
看见一件件精美的掐丝作品,孩子们别提有多兴奋了!
掐丝工艺讲解
梁老师从景泰蓝的起源和发展、工艺流程、工艺革新、特点等方面给孩子们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通过多媒体介绍了景泰蓝掐丝珐琅的绘画形式、艺术属性,展示了众多精美的作品,表达了希望能有更多的青少年儿童热爱并传承这一民间工艺的美好愿望。孩子们认真聆听景泰蓝掐丝珐琅工艺的制作流程,观看精美掐丝珐琅作品展示。
随后,梁老师现场演示掐丝手艺制作流程,孩子们对景泰蓝掐丝珐琅的绝妙工艺赞不绝口并爆发出阵阵掌声。
掐丝作品制作
台下的小朋友们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每个人都亲手制作了一个“江门图书馆”logo的景泰蓝掐丝珐琅画,体会和见证了景泰蓝的制作过程,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一起来看看小朋友们制作的最终成品吧!
艺术创作——国风绘画
国风绘画通过描绘传统文化、民俗活动和神话传说等元素,表现出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热爱,强调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民族精神。每一个孩子都是极具天赋的小小艺术家,让孩子的才艺尽情施展,便能收获一个充满天真与童趣的世界。8月20日下午,江门市图书馆暑期公益课堂以“国风绘画”为主题开展,文化志愿者梁莹老师带领小朋友们变身“小小艺术家”。
妙笔生“花”
老师说: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去成都看“花花”,但是我们可以把“花花”画下来带回家。
看到可爱的“花花”同学,小朋友们早就按捺不住啦!一拥而上看老师如何妙笔生“花”。
画下“花花”
通过老师的讲解和示范,孩子们纷纷拿起纸笔开始认真作画。小朋友们用天真烂漫的笔触自由表达,画出属于自己的“花花”。
可爱“花花”
才一会儿的工夫,“花花”已经有模有样、活灵活现啦!
此次绘画课堂,不仅丰富了小朋友的暑期文化生活,还提升了审美和艺术修养,让其感受绘画的魅力,用美的艺术去进驻心灵空间,促进了小朋友们的全面成长。江门市图书馆暑期公益课堂以“传承传统文化,厚植家国情怀”为主题,以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志愿文化活动为载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小朋友的暑期生活,通过多形式、多角度的参与,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