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更多市民了解白沙茅龙笔制作技艺,延续活态传承,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10月 21日,由江门市文化馆、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主办,侨都文创(江门)有限公司协办的“‘邑’起学非遗——白沙茅龙笔制作技艺暨茅龙书画课程培训班(五)茅龙笔书法非遗体验课”在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顺利举办。活动邀请了非遗项目“茅龙笔书法”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李卓见老师为学员教授茅龙笔书画创作技巧。我市高层次人才及家属60多人参加了活动。 李卓见老师引用典籍资料介绍了茅龙书画艺术的历史、文化地位、艺术特点。“茅龙笔书法”的记载,最早已于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茅笔”条载:“白沙喜用茅笔,所居圭峰,其茅多生石上,色白而劲,以茅心束缚为笔,作字多村野之致。白沙当称为茅君……又称为茅龙。”由此,茅龙笔书法的历史可追溯到明代大儒陈白沙(陈献章)。 茅龙笔书法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具体表现形态有:大字(独字)中堂、条幅、立轴、手卷、册页、斗方、扇面、对联、碑刻、匾额等等。字体表现方面,楷书、行书、草书以及篆书、隶书都可表现,尤以行草书表现形态最为突出,最能体现茅龙笔书法的刚柔并济、自然野逸之精粹。 实践练习 在实践阶段,李老师特意强调茅龙笔书法的特点:落笔厚重扑拙,线条枯润相生,行笔略带行意,枯笔飞白时出,较好地表现出茅龙笔书法生涩枯峭、气势雄强、翰逸神飞之艺术特色。 老师简介 李卓见,出生于195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茅龙笔书法”区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第三、四届理事,新会书法协会名誉会长。其作品先后入选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第五届书法篆刻展览;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20周年中外书法家作品展览;广东省书法艺术“南雅奖”等一系列国家级、省级大展。作品被中南海珍藏并收入《中南海珍藏书法集》,荣获国际中国书画博览会优秀奖、日本国际文化交流书道展银牌奖、98兰亭奖、全国第八届群星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