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发扬江门五邑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工匠精神,坚定文化自信,让非遗走进校园,走近青少年,借助非遗的展示与体验活动,丰富和满足青少年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由江门市文化馆、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江门市蓬江区紫茶丰雅小学共同主办的“邑”起学非遗——新会鱼灯非遗体验课3月14日在江门市蓬江区紫茶丰雅小学举办。
新会鱼灯的历史可追溯到清朝,是新会有名的传统工艺,新会鱼灯寓意年年有余。鲤鱼灯规格有大有小,都是用竹篾扎成大肚子鲤鱼框架,再封上印有金鳞的红纸等,其形象美丽可爱。传统的鱼灯在鱼腹下和鱼脊上留有空洞,以便透气,鱼肚中间有竹簧架可插一支短蜡烛点亮,活灵活现、熠熠生辉。
课堂上,同学们全神贯注的小眼神反映出他们的用心,积极向老师请教体现了他们的投入,以非遗与社团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开展传承体验活动,让青少年“零距离”体验非遗的魅力,感受民间艺术之美,受到学校和家长的青睐。
非遗体验课和文化课程教学一样,都是从知其名到懂其用再到解其理。新会鱼灯代表性传承人李健华老师首先用视频形式开篇,加深同学们的视觉记忆,从节日场景切入,在分享了鱼灯与自己的成长故事后,一步一步进行示范,手把手指导同学们制作的技巧,很快一条条栩栩如生的“小鲤鱼”便完成了,在半空中成群结队地游动起来,师生们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