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三月芳菲始,春风漫卷书香来。为保障残疾人充分享有平等参与、公平发展的权利,推动盲人阅读推广和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促进残健共融,3月16日上午,“共绘新时代 同筑中国梦”广东省第十五届盲人诗歌散文朗诵暨第十一届盲人散文创作大赛江门市盲人诗歌散文朗诵选拔赛暨散文创作才艺展示活动在百年书香浸润的新会区景堂图书馆圆满举行。本次活动由江门市残疾人联合会、江门市图书馆、广东狮子会主办,新会区残疾人联合会、新会区景堂图书馆、江门市盲人协会、广东狮子会江门各代表队共同承办,为视障人士成功打造出一片灵魂肆意舒展、光芒尽情绽放的无垠天地。活动吸引了80余名视障人士及普通读者参与,台上台下欢聚一堂,共同享受这一跨越文化壁垒、点亮心灵明灯的文艺盛宴。
广东省盲人诗歌散文朗诵暨盲人散文创作大赛已走过十余载芳华,成为广东省"粤读越精彩"全民阅读工程的亮丽名片。江门市图书馆与市残联每年都选拔出一批优秀选手进入省赛并斩获佳绩,已经成为江门市品牌文化活动之一。本次江门市盲人诗歌散文朗诵选拔赛暨散文创作才艺展示活动将文化资源下沉到基层,给予更多的视障人士充分展示艺术风采的舞台,以诗歌朗诵、图书分享、吉他弹唱、歌曲演唱等形式展示新时代视障残疾人努力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面貌。
领导致辞
江门市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李润娇在致辞中深情鼓舞视障人士勇敢走出家门,用文字记录生活的温度,用声音传递生命的诗意。同时希望全市残联系统要主动作为,深挖潜力,依托本地资源,整合多方力量,将更多的文化资源下沉到基层,助力盲人朋友在文化滋养中书写精彩人生。
江门市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李润娇致辞
才艺展示
舞台上,11位视障朋友以独特的方式诠释着对生命的态度,如同11颗划破夜空的璀璨流星,携着梦想的尾焰,呼啸而来,震撼人心。《祖国到底是什么》《我爱你,中国话》《界碑》《村居》等诗歌朗诵,时而含情脉脉,时而悲壮激昂,时而铿锵坚定,表达了他们对祖国和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展示出视障人士令人赞叹的朗诵实力;《发光的人》《向着光,成为光》《跑出彩虹人生》等获奖散文分享,通过声音艺术为观众描绘出文字背后的生动画面,抒发出视障人士对梦想的无尽追求。
李启超:诗歌朗诵《祖国到底是什么》
徐惠婷:诗歌朗诵《我爱你,中国话》
龙荣柱:散文朗诵《发光的人》
屈双宁:诗歌朗诵《界碑》
周志光:散文朗诵《向着光,成为光》
黄锦庆:散文朗诵《跑出彩虹人生》
李珠萍:诗朗诵《村居》
庞嘉耀借图书《看见看不见的世界》,分享了“如果四只脚的椅子少了一只脚的‘欠缺’,那就由三只脚创造出‘完整’”的道理,激活视障人士心灵中的自我,展示视障人士自立自强的决心;吉他弹唱《大海》,琴音袅袅、余音绕梁,传递出对光明与美好的渴望;歌曲《水手》《爱琴海》等表演,旋律动听、绕耳不绝,那是从心底深处汩汩涌出的生命赞歌。视障朋友们在自己的感知世界里,重构出才华横溢的自我,这份执着认真,令现场观众无比动容。
庞嘉耀:图书分享《看见看不见的世界》
霍柱玲:吉他弹唱《大海》
龙荣柱:独唱《水手》
张银悦:独唱《爱琴海》
徐国荣:独唱《红尘情歌》
专家点评
资深朗诵专家陈波老师聚焦盲人诗歌散文朗诵三大维度,为参赛选手指点迷津:一是注重嗓音与作品风格的适配性;二是强调朗诵需饱含真情实感;三是通过合理肢体动作增强表现力。中国作协会员熊正红老师则结合视障人士的真实经历,提出散文创作需聚焦三大要素:细节描写的真实性、情感表达的深刻性,以及挖掘个人生命事件中冲突与成长的叙事价值。曾参加第七、第九、第十二、第十四届广东省盲人诗歌朗诵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屈双宁以亲身经历分享参赛心得。他鼓励视障人士克服害怕失败的心理障碍,通过持续参与文化活动挖掘潜能,传递出视障群体突破局限的信念。这些专业指导与榜样力量,为视障群体追求艺术梦想注入了信心与动力。
陈波老师对诗歌朗诵进行点评与指导
熊正红老师对散文创作进行点评与指导
屈双宁分享参赛心得
颁发证书
江门市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李润娇,广东狮子会江门代表处第一副总监黄景辉,江门市图书馆馆长麦旭辉上台为所有参加演出的视障朋友颁发荣誉证书。
公益讲座
活动还特别设置公益服务环节,蓬江、新会区盲人协会联合开展中医推拿体验及健康讲座,以专业技能回馈社会。
本次活动充分展示了视障人士自强自立的精神风貌和奋发向上的时代风采。相信以此为新起点,视障朋友们将怀揣梦想、身披社会关爱,于艺术乃至生活中更广阔的舞台稳健前行。未来,江门市图书馆将不断创新和完善活动形式与内容,为视障人士照亮前行的文化之路,让视障群体在阅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光明与温暖,为构建包容和谐的社会文化环境贡献积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