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由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开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开平市文化馆协办的“2025年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培训班”在开平市文化馆小剧场成功举办。参加本次培训班的有各区、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分管领导、非遗从业人员、代表性传承人和项目保护单位负责人等约120人。
培训班邀请了广东省政协文史研究专员、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馆员、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忠烈老师,以及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朱钢老师进行授课。启动仪式上颁发了市级第十一批非遗代表性项目及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群体牌匾。
实地调研考察
在上午实地调研中,大家参观了独具侨乡特色的仓东村华侨祖屋修缮改造民居,听取了仓东文化遗产保育与发展中心负责人谭金花教授和沈益民老师对仓东村文化遗产保护活化工作的经验介绍,了解了仓东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工作所承载的历史厚重感及其在当下焕发出的强大生命力。
胡曼儿老师向大家介绍了开平民歌的起源和特色,并现场教大家唱起了开平民歌。
开班仪式
培训班由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副主任麦晓龄主持。在开场中,她阐释举办本次培训班是为了提升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的综合业务能力,解决我市各非遗项目、传承人和非遗业务人员在申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推动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保护,促进国家侨乡文化(江门)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创建工作。
培训班启动仪式上,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三级调研员杨彪同志作了开班讲话,他对全市非遗从业人员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提出了三点工作要求。
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守正创新
二要深化活态传承,勇于开拓进取
三要聚焦团队合作,实现共建共享
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三级调研员杨彪同志作开班讲话
颁发牌匾
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三级调研员杨彪同志为江门市第十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颁发牌匾
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非遗科科长伍丽霞同志为江门市第十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颁发牌匾
江门市文化馆馆长、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苏志同志为江门首批市级传承群体颁发牌匾
培训课堂
上半场
本次培训班的主讲人之一、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陈忠烈老师
培训班上半场,陈忠烈老师主要为大家讲解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申报的若干问题。陈忠烈认为,进入“后申报时代”,非遗保护工作的重点是“项目管理和发展”。建议基层非遗工作者要开拓视野,与时俱进了解全国和全省非遗保护工作情况,找准发力点。在“后申报时代”,非遗项目评审工作虽还会继续进行,但主要任务是“补阙拾遗”,重点是发现缺失和遗漏的项目。要努力学习,熟悉业务,全面提升业务水平,并强调做好项目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档案建设。陈忠烈老师的讲座对参加培训的学员产生很大的启发,疏通了许多学员在项目申报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困扰。
下半场
本次培训班的主讲人之一、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朱钢老师
培训班下半场,朱钢老师主要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和非遗品牌打造为主题,从核心内容、主体、媒介与形式、受众与目标、经济文化功能、挑战与创新等6个方面讲解了非遗传承人和非遗保护工作人员如何以“文化消费”为纽带,利用短视频等新媒体传播方式,构建“非遗+文旅”沉浸式体验,让非遗融入日常,实现“技艺传下去,品牌立起来”的双赢目标。
此次非遗保护工作培训通过理论学习与实地体验相结合,进一步提升了相关从业人员的保护意识和业务能力,为推动江门非遗保护与传承注入了新活力,也为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搭建了坚实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