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江门白沙,历史如风拂面,文化如泉水般延绵不断地流淌。在刚刚过去的6月,江门市博物馆带领大家踏上穿越时空的旅程,深度探寻侨乡历史文脉。从古祠的幽静书香,到近代的骑楼风韵,再到铁路的工业印记;从光影定格的摄影课堂,到躬耕田亩的耕读实践,无不彰显着江门文化的魅力。让我们一同回顾过去一个月的精彩!
文化与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
江门城区文化遗产线路研学活动
白沙祠启程:感悟先贤智慧
6月8日,江门市博物馆举办了一年一度的文化与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江门城区文化遗产线路研学活动。在陈白沙纪念馆社教专员的引领下,报名的研学队伍首站走进了古朴庄重的陈白沙祠。大家深入了解陈白沙先生的生平事迹,欣赏其传世的碑刻墨宝和诗词文章。
墟街漫步:品味历史风韵
随后,研学队伍沿着充满故事的历史轴线,探访了江门长堤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江门城市的发源地与历史原点,江门长堤历史文化街区始终承载着城市演进的厚重脉络,曾是江门最繁华的核心区域,民国时期商贸鼎盛,骑楼林立、商贾云集,享有“小广州”的美誉。这里也凝聚着早年江门人衣食住行的生动图景,更承载了一代代人的记忆与情感。
近代工业:铭记铁路传奇
最后一站来到新宁铁路北街站旧址。新宁铁路由台山籍旅美华侨陈宜禧先生主持创建,是著名的侨资民营铁路,堪称江门近代工业文明的重要象征。1906年动工,1920年全线建成,全长 133 公里。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以“阻止日军南进”为由,下令将其拆毁。现存旧址为新宁铁路的终点站候车大楼,始建于1927年(民国十六年)。
文化遗产摄影教学活动
6月14日,为紧扣“文化与自然遗产日”主题,文化遗产摄影教学活动在陈白沙纪念馆举行。活动邀请了市美术馆李振江老师主讲,分享文化遗产摄影方面的技巧和经验,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慕名前来。理论课上,学员们全神贯注聆听讲解;实践过程中,纷纷围绕老师探讨摄影技巧,现场气氛热烈非凡。
“白沙耕读园”授田开种活动(陈白沙小学·二期)
6月20日下午,由江门市博物馆与江门市陈白沙小学合作的“白沙耕读园”授田开种活动在纪念馆后山的耕读园顺利举行。
陈白沙先生“以自然为宗”,自称“半为农者半为儒”,倡导学生要通过躬身实践才能明白道理的思想,启发了“白沙耕读园”活动的举办。活动中,同学们化身“小农夫”,开启了充满活力的耕种之旅。翻土、播种、浇水……大家分工协作,汗水浸湿了衣衫,脸上却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耕读园内欢声笑语不断,一粒粒种子被播撒进土壤,同时,“以耕养读”的理念也悄然深植于同学们心中。
江门市博物馆将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侨乡特色,持续开展各类教育活动。更多精彩活动与资讯,敬请持续关注本博物馆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