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发扬江门五邑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构建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长效机制,着力推动我市全民美育工作深入开展,充分发挥文化馆“全民艺术普及”阵地作用和城乡居民终身美育职能。8月29日,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江门市粤剧传习所在江门市文化馆二楼多功能厅举办了第62期江门市“邑”起学非遗——粤剧体验课(七夕节专场)。江门市粤剧传习所的苏洪武老师带领40多名学员一起感受水袖翻飞的优雅与锣鼓铿锵的韵律,体验唱、念、做、打的程式之美,领略粤剧作为"南国红豆"的独特魅力。江门市粤剧传习所书记、粤剧项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李智平出席本次活动并鼓励学员们努力传承弘扬粤剧传统文化。
课堂上,苏洪武老师通过电子屏图文并茂地讲解了戏曲的“行当”分类、粤剧的“四功五法”,以及粤剧独特的服装、道具与写意化的舞台表现,为学员们建立起对粤剧的系统认识。
理论讲解后,苏老师现场示范并带领学员逐步练习唱腔、身段、步法、指法、各种形体组合及水袖功等动作。苏洪武老师行云流水般的武打动作和富有感染力的表演,将粤剧艺术的精髓生动呈现在学员面前,引来阵阵赞叹。
在实操环节,大学员和小学员们积极参与身段功、水袖功的体验,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学习戏中人物的身姿步法、眉眼神情,于一招一式间深入体会戏曲的韵味与魅力。
活动当天恰逢七夕佳节,苏洪武和朱丹彤老师还特意安排演唱经典粤曲《七月七日长生殿》,婉转悠扬的唱腔、细腻动人的念白,赢得全场热烈掌声。
本次活动通过“讲+演+学+体验”的模式,让参与者不仅了解了粤剧文化知识,更在亲身尝试中加深对非遗艺术的认同与热爱,进一步推动粤剧在本地的传播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