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图书馆 “童创世界—— 小小科学家”第92-94期活动围绕非遗科技、生态知识与传统发明展开,带领孩子们在亲手实践、探索发现中感受科学与文化的双重魅力,度过了一段充满好奇与成就感的科学时光。
9月7日
“童创世界——小小科学家”科普主题活动 第92期
“为什么一张白纸晒一晒就能变出蓝色图案?”第92期活动以这个奇妙的问题拉开序幕。志愿者老师先带领孩子们走进蓝晒的非遗世界,讲解蓝晒术作为传统影像技艺的历史,还细致介绍了蓝晒纸、柠檬酸铁铵溶液等材料的特性,以及“紫外线照射引发化学反应”的核心原理。随后进入动手环节:孩子们认真挑选蝴蝶、羽毛等素材,小心翼翼地将其摆放在蓝晒纸上,每个人都捧着自己的非遗蓝晒作品,感受传统技艺与科学结合的乐趣。
9月14日
“童创世界——小小科学家”科普主题活动 第93期
“一个小瓶子里,怎么装下一个能自己循环的‘小世界’?”第93期活动的疑问的,让孩子们瞬间提起了兴趣。老师先通过动画和实物展示,让孩子们明白生态系统里“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小动物)、分解者(微生物)”的组成,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动手制作时,孩子们化身 “生态设计师”:先在瓶底铺一层洗净的砂石作为“地基”,再缓慢倒入清水,待水质澄清后,小心翼翼地种下水生植物,最后放入小鱼等小生物。完成后,大家围在一起讨论:“植物能给小鱼供氧吗?”“多久换一次水才好?”,在互动中不仅掌握了生态瓶的制作方法,更培养了保护自然的环保意识。
9月21日
“童创世界——小小科学家”科普主题活动 第94期
“在没有机器的古代,人们是怎么做出纸来的?” 第94期活动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故事切入,志愿者老师先讲述了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历史,让孩子们了解造纸术从“竹简、丝帛”到“植物纤维纸”的发展过程。动手环节最令人期待:孩子们将提前泡好的植物纤维倒入盆中搅拌成纸浆,然后手持圆形工具在纸浆中轻轻一捞,让纤维均匀附着在工具上,再经过挤压脱水、晾晒定型,一张张带着自然纹理的手工纸就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