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存亡、民族危难之际,有一群人,虽身处殖民统治下的澳门,却以“救灾”为名,行抗日之实。他们不分职业、不论出身,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为抗战献出力量与真心。
如今,这段鲜为人知却感人至深的历史,正通过“勠力同心 共赴国难——澳门同胞抗战专题展” 在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隆重展出。
救灾之名行救国之实
20世纪30年代,澳门仍处于葡萄牙管治之下。为避开澳葡当局对公开抗日活动的限制,澳门爱国人士以“救灾”为掩护,成立“澳门学术界音乐界体育界戏剧界救灾会”(简称“四界救灾会”)。他们用智慧与勇气,在夹缝中点燃抗日的火种。
多元筹募全民响应
展览通过丰富的历史图片、文献实物和场景还原,生动再现了当年澳门同胞支援抗战的多种方式:
义卖运动:义卖是由香港的瓜菜小贩同胞首先发起举行,他们将所获连本带利作为救国献金。瓜菜小贩纷纷在义卖物品标签上书写“共挽危亡”、“抗战到底”、“救国都是劳工辈”等字样。1938年9月,澳门四界救灾会决定,发动全澳门举行义卖,从9月3日至10月13日,前后进行40天,澳门同胞各行各业商贩积极响应,一时风起云涌,及其热烈,参加义卖的行业除瓜菜小贩外,还包括酒店、饭店、茶楼、理发店、报摊、咖啡馆、商店、成衣店、水果摊等等。
素食募捐:1938年“七七”事变一周年,澳门四界救灾会号召发动全澳饮食业及面包店举行素食筹募。由“四界救灾会”设计一种“素包”,包子上印有“毋忘七七”四个字,在“七七”这天供应。各店号售出的素食、素包所得义款,由各店号负责自行存入当时的广东银行“澳门四界救灾会”户头内。
献金运动:“四界救灾会”响应由武汉发起的献金运动,发动澳门同胞献金,踊跃支持祖国抗战。“四界救灾会”的爱国青年为使此项工作取得更好成效,组成工作队深入基层进行宣传,发动神香、火柴、炮竹、蚊香、织造等行业工人参加献金,受到工人们的热烈欢迎和响应。
歌姬捐输:“七七”事变一周年前夕,“四界救灾会”为了充分发动群众,深入到当时著名的花街――福隆新街,向“歌姬”宣传民族大义,抗日之需,发动她们于“七七”纪念日那天捐输,并协助售卖“七七”纪念章。“歌姬”们听之动情,潸然泪下,对日寇的愤恨之情溢于言表,“七七”那天,歌姬踊跃倾其绵薄之力,支持抗战,除了捐出现款,还纷纷把珍藏的细软拿出。以后,歌姬还积极参加其他筹募活动,如义唱、献金等。她们还发起成立“花界救灾会”,单独开展筹募献金等抗日救国活动。
展览信息
这场展览不仅是一次历史回顾,更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欢迎广大市民国庆假期前来参观,了解和感受澳门同胞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家国情怀。
展览地点: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三楼
费用:免费向公众开放,可致电前台预约讲解(前台电话:0750-3936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