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门市第一批江门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名录已公布,共有9处海丝史迹入选此保护名录。这是自3月1日实施我市首部关于历史文化保护方面的地方法——《江门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以来,市政府公布的第一批保护名录。
据了解,这9个点位于台山市和新会区,分别是:方济各·沙勿略墓园—大洲湾遗址、新地村天主教堂、“南海Ⅰ号”沉船点(台山水域)、
广海卫城城墙、紫花岗烽火台、紫花岗摩崖石刻、官冲窑址、杨太后陵、慈元庙。这9处海丝史迹是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首批申遗遗产点的基础上,加上我市其他相关的有分量海上丝绸之路史迹确定的,是在我市海丝条例前期立法工作中业经专家多次论证后由市政府公布的。接下来,我市将加强对我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的保护与管理,完善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机制,以此进一步推动江门海丝史迹申遗工作。
背景
制定地方性法规保护海丝史迹
海丝史迹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和见证,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加强海丝史迹保护工作,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是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实现方式。
今年3月1日起,《江门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正式实施,《条例》是我市行使地方立法权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制定的第六部地方性法规,是江门市拥有地方立法权后颁布的首部规章基础上制订而成的首部关于历史文化保护方面的地方法,也是广东省首部海丝史迹保护条例。《条例》共有五章32条,定义了海丝史迹,设定了保护名录制度,明确了海丝史迹保护名录编制及核定要求,以及海丝史迹保护名录的内容,进一步强化了重点海丝史迹的保护。
根据《条例》要求,市文物主管部门要制定海丝史迹评定标准,并组织海丝史迹专家委员会论证评定,编制海丝史迹保护名录。名录包括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已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三类海丝史迹。
经组织评定,我市日前核定了方济各•沙勿略墓园—大洲湾遗址、新地村天主教堂、“南海Ⅰ号”沉船点(台山水域)、广海卫城城墙、紫花岗烽火台、紫花岗摩崖石刻、官冲窑址、杨太后陵、慈元庙这9处列入第一批江门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名录。
列入保护名录的海丝史迹,须编制保护规划。《条例》规定,规划编制部门要采取公告、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保护规划在报请批准前需经评审,经批准的保护规划必须严格执行,不得擅自更改,明确其效力。
现状
9处史迹点分别位于台山和新会
据了解,列入第一批江门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名录的9个点中,方济各•沙勿略墓园—大洲湾遗址、新地村天主教堂、“南海Ⅰ号”沉船点(台山水域)、广海卫城城墙、紫花岗烽火台、紫花岗摩崖石刻6处位于台山市,官冲窑址、杨太后陵、慈元庙3处则位于新会区。
大洲湾遗址又称为花碗坪遗址,位于台山市川岛镇大洲村委会大洲湾内,这里是开启大航海时代之后在澳门开埠之前葡萄牙人对华贸易据点——葡萄牙在华建立的一个重要贸易地点。方济各•沙勿略墓园则位于大象山,是第一个随海上丝绸之路来华的天主教耶稣会会士、耶稣会创始人之一的方济各•沙勿略的初葬之地。
新地村天主堂遗址位于台山市川岛镇上川岛大洲村委会新地村大洲小学内,坐东朝西,面向大海。该遗址由天主教堂遗址与神父楼两大部分组成,长62.2米,宽42.8米,遗址区面积约3300㎡。“南海Ⅰ号”沉船点(台山水域)以“南海Ⅰ号”沉船点为中心、半径500米的圆形区域,监控水域是大帆石、南鹏岛、茫洲岛以及上川岛的乌猪洲的闭合连线范围内。
广海卫城城墙、紫花岗烽火台及附属文物紫花岗摩崖石刻均属于广海卫城城墙遗址,位于台山市广海镇广海城居委会。其中,广海卫城城墙是岭南海防的重要哨所,其建造年代最早应为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紫花岗烽火台位于该居委会海永无波公园内紫花岗顶,明代为防御海上倭寇而建;紫花岗摩崖石刻包括“海永无波”摩崖石刻和“波恬万顷”摩崖石刻,前者位于紫花岗山腰,后者位于广海社区文化活动中心。
官冲窑址位于新会区古井镇官冲村碗碟山、瓦片岩、旗岭一带。该窑址记载了唐代新会的历史,是“海上丝绸之路”海外商贸文化遗产之一。南宋杨太后陵则位于新会区古井镇官冲村永安里,葬于宋未,为杨太后的陵墓。该墓占地面积74平方米,六角形石质坟头,二级拜台,直角踢靴,护墙和山手以蚝壳砌筑。
南宋末年,宋皇室南逃至广东,祥兴元年(1278)拥帝昺驻跸新会南部的崖山,建行宫30间,正殿名“慈元”,杨太后与帝昺临朝议政之地。明代邑人先后在宋行朝故址上兴建慈元庙等祭祀宋室君臣,历代多次维修、扩建。1979年,慈元庙旧址及慈元庙碑刻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
扎实推进海丝申遗各项工作
自我市台山上川岛方济各▪沙勿略墓园—大洲湾遗址纳入海上丝绸之路首批申遗遗产点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文物局、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攻坚克难,稳步推进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各项工作。
去年,按照国家文物局的部署,由广州市牵头组建海丝保护和联合申遗城市联盟,我市积极响应,并以江门市政府名义作为国家首批公布海丝申遗城市加入该联盟,在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第一次联席会议上签订联合章程,还承办了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立法保护研讨会。
“南海Ⅰ号”所在台山水域被列入第一批广东省水下文物保护区;以台山海丝文化为主导的考古遗址公园成功列入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海丝”申遗点的“四有”(有保护范围、有保护标志、有记录档案和有保管机构)工作已按要求完成……我市海丝相关文物点保护级别不断提升。
去年9月,我市召开第八批国保单位申报工作情况交流暨推进海丝史迹申遗和公共博物馆建设督办会议,对本次包含方济各•沙勿略墓园及大洲湾遗址等台山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在内的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国保提出明确要求,并将申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文本材料上报至省文物局。目前,已通过省专家审议待报国家评审。
在日常管理方面,我市强化海丝遗产日常监测,规范了遗产点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任务。目前,已按照国家要求,管理人员通过海丝监测云系统对申遗点进行实时监测,按时上传各项实时图片和数据,完善监测数据,由专人负责审核系统采集的各项数据及基础数据库的录入及游客量及日常监测任务的采集.
同时,我市6项海丝申遗专题工程(方济各·沙勿略墓园本体保护工程、环境整治工程、大洲湾遗址抢救性保护工程、新地村天主堂遗址本体保护和环境整治工程、台山海丝展示馆)均依法依规进行,工程进展顺利,海丝点文物保护工程以及台山海丝展示馆布展工程已基本完成。江门海上丝绸之路多媒体资源库建设项目已获得立项,将收录、整理有关江门海丝的地方文献资料,并制作音频资源。
据介绍,我市今年将继续推进海丝史迹申遗工作,编撰出版江门五邑海丝文化展览图录,争取台山海丝博物馆对外开放,推进方济各•沙勿略墓园及大洲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同时,以海丝申遗遗产点、川岛海域、广海卫城遗址等三个片区为依托,建立以台山海丝文化为主导的方济各▪沙勿略墓园—大洲湾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已通过国家立项。
未来,我市将全力推进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力求实现台山海丝相关遗产的整体保护,保障陆地及水下重要考古工作的持续性展开,同时增加台山海丝遗产的附属价值和宣传力度。在海丝遗产保护宣传方面,以《江门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为契机,开展海丝立法保护宣传,组织《江门海丝文化展》下基层、进校园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