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在江门台山市深井镇卫生院高血压、糖尿病诊室,公共卫生医师李植强接诊了高血压病患者陈姨。陈姨患有高血压病多年,近年来规律服药控制良好,但近期出现头晕等不适症状,遂前往卫生院就诊。
经过仔细的问诊和查体,李植强在经验丰富、具有较强带教能力和经验的副高级(含)以上职称或高年资(3年及以上)中级职称临床医师的带教指导审核下,根据陈姨的具体情况调整了用药,开出了该院首张公共卫生医师处方。
作为广东省首批4个公共卫生医师处方权试点地市之一,江门市目前已有16名公共卫生医师可以在糖尿病、高血压等6个病种范围内开具处方,全市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2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已陆续在中国医师节前后开出“公共卫生医师处方”,涵盖江门市结核病防治所、江门市皮肤医院、蓬江区白沙兴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海区礼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会区第二人民医院、新会区会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会区司前人民医院、新会区大泽镇卫生院、台山市深井镇卫生院、台山市三合镇卫生院、开平市龙胜镇卫生院、恩平市第二人民医院等,其余试点医疗机构正在筹备过程中。
打通防治的“最后一公里”
8月19日,江门市结核病防治所公共卫生医师李咏珍在临床医生的审核下,开具了从业15年来的首张处方。这张处方为一名被诊断为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且需要预防性服药的儿童开具。
公共卫生医师是国家四大类医师(临床,中医,口腔,公卫)中的一类,能够在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防保健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执业,从事着疾病防控、健康管理、健康促进等公共卫生工作。
与临床医生是治疗个体病人的“治病英雄”不同,公共卫生医生是保护整个人群的“预防大师”;他们不拿手术刀和听诊器,而是运用监测、调查、政策和教育作为武器,致力于在疾病发生前就阻止它,是构筑社会健康第一道防线的“幕后守护者”。
以李咏珍为例,作为一名结核病防治所公卫医生,她不仅要负责结核病的预防控制、数据的监测上报、传染病的流调以及深入社区、校园进行结核病科普宣传。同时,她还不定期对结核病患者进行随访,了解他们的治疗进展、服药情况和身体状况,帮助他们更好地配合治疗,减少复发风险。
在国家疾控局和省疾控局的统一部署下,经过临床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训后,李咏珍成功通过理论和实践考核并获得合格证书,被允许在“病情稳定、无合并症的肺结核患者随访期间常规处方开具”以及“肺结核预防性药物处方开具”两种情况下开具处方。
“公共卫生医师处方权的推行有利于助力构建预防、治疗、管理等一体化的防治服务模式,推动医防深度融合,为群众带来更优质、更高效的健康服务。”李咏珍说。
打造高效便捷的就诊新模式
“最近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吗?有没有多饮多食、手脚麻木或视力模糊?”8月19日上午,在开平市龙胜镇卫生院慢性病诊室里,公共卫生医师梁志斌接待了72岁的陈伯。经过细致询问症状后,梁志斌为陈伯测量血压、检测血糖,综合评估病情稳定且无合并症后,在临床医师的带教指导审核下,开出了与培训内容相一致的处方。
按之前的流程,公卫医师需要将患者转诊给临床医师才能开具处方;在公卫医生拥有处方权后,如果患者符合处方权限,就能直接为患者开具处方,简化患者就诊流程,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基层的慢病患者数量庞大,基层卫生院肩负着巨大的诊疗和管理压力。“我们卫生院每天最少安排1名全科医生出门诊,最多的时候有2—3名医生,但是门诊量高的时候达到200人次,候诊、排队是常态。”梁志斌介绍。
如今,开平市龙胜镇卫生院开设了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诊室,像梁志斌一样经过培训开始获得处方权的公卫医生也能坐诊,为病情稳定且无合并症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看诊,提供复诊处方服务。
村民无需再为一张常规药方而“排长龙”,短时间就能完成复查、开药的全流程。在公共卫生医师中推行处方权工作,真正将看病就医的“便利”送到百姓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