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省内邻近地市发生基孔肯雅热疫情,引发关注。这种因剧烈关节痛让患者痛苦不堪的传染病,到底是什么?它是哪种蚊子传播的?有哪些典型症状?又该如何科学防范呢?
基孔肯雅热是什么?
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症状以发热、关节剧痛和皮疹为特征。名称源自非洲土语,意为“弯脊之痛”,形容患者因关节剧痛弯腰蜷缩的姿态。
基孔肯雅热属于传染病,其主要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传播媒介是伊蚊,主要为埃及伊蚊和俗称“花斑蚊”的白纹伊蚊。伊蚊也是登革热、黄热病、寨卡病毒病等多种传染病的“帮凶”。
基孔肯雅热的症状
1.发热:持续1~7天;
2.关节痛/关节炎/关节肿胀:多累及小关节(如手指、腕、踝和趾关节等),腕关节受压引起的剧烈疼痛是本病的特点。疼痛可持续数周至数月;
3.皮疹:常见于面部、四肢;
4.伴随头痛、恶心、结膜充血等。
基孔肯雅热的危害大吗?会致命吗?
多数患者症状较轻,病程约1~2周后可自行恢复,致死率极低(通常低于0.1%)。但少数人群(如老年人、婴幼儿、慢性病患者)可能出现并发症,如长期关节疼痛(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心肌炎、脑炎等,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需及时就医。
莫慌!可以科学防范基孔肯雅热
目前,基孔肯雅热尚无特效药物和疫苗,预防的关键是切断传播链——防蚊、灭蚊、避免叮咬。
1.清除蚊子“老巢”:定期清理家中的花盆托盘、水桶等积水容器,储水容器建议加上盖子。如果有水养植物,应勤换水和清理植物根部,避免蚊虫产卵。
2.做好个人防护:外出时,衣物尽量选择不易吸引蚊虫的颜色,同时减少皮肤暴露。合理选择驱蚊产品,暴露的皮肤可以涂抹含避蚊胺(DEET)、派卡瑞丁的驱蚊剂,衣物可喷洒氯菊酯类药物。
3.室内可以安装纱窗、蚊帐,使用电蚊拍、蚊香等进行驱蚊,户外活动则要避免在树荫、草丛等蚊虫密集处逗留。
4.高危人群加强防护:老人、孕妇、婴幼儿及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重症风险较高,需要特别注意,加强防护。
5.前往疫区旅行时需提高警惕,做好个人防护,出现症状后及时就医并告知旅行史,以便尽早诊断和处理。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
可防可控的蚊媒传播疾病
虽然暂无特效药和疫苗
但通过做好防蚊措施、及时对症治疗
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和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