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应对基孔肯雅热、登革热防控工作,切实保障患者、医务人员及家属的身体健康,营造安全、卫生、舒适的就医环境,提升医疗机构整体服务品质,有效预防和控制蚊媒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市虫媒传染病疫情防控指挥部决定,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推进“无蚊医院”建设,全面加强防蚊灭蚊工作。
一、时间与范围
建设时间:即日起至10月31日;
建设范围: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二、建设内容
(一)开展宣传培训。各医疗卫生机构充分利用宣传栏、电子显示屏、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蚊虫危害、防蚊灭蚊知识和“无蚊医院”建设的重要意义,提高医务人员和公众的参与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组织开展病媒生物防制知识培训,使相关工作人员掌握蚊虫孳生地治理、防蚊灭蚊方法和设施设备使用等技能。
(二)全面清理蚊虫孳生地。积极组织发动医院员工每周2次开展全覆盖大扫除,清理卫生死角和垃圾杂物,清除各类蚊虫孳生地。对场所内的各类积水容器,如花盆托盘、水桶、花瓶、废旧轮胎等进行彻底清理,定期换水,无法清除的积水投放杀蚊幼剂。疏通下水道、沟渠,清理淤泥和杂物,确保排水畅通。对地下室、天台等容易积水的区域,采取有效排水措施,防止积水。加强对景观水体、喷泉、消防水池等的管理,定期检查水质,及时清理漂浮物和藻类,必要时投放生物灭蚊剂或养鱼灭蚊。
(三)完善防蚊灭蚊设施。查漏补缺完善下水道口防蚊闸,沙井盖、电缆井盖安装防蚊贴等防蚊装置。传染病病房所有门窗、排气口必须安装防蚊纱网。在重点区域(如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儿科病房、产科病房、ICU等)及蚊虫易入侵通道,合理安装使用灭蚊灯、电蚊拍等物理灭蚊设备,并定期维护保养。对垃圾收集容器进行密闭管理,日产日清,防止蚊虫孳生。
(四)科学开展药物消杀。根据蚊虫密度监测结果和季节变化,科学合理选用杀虫剂,按照规定的剂量和方法进行喷洒,确保消杀效果。每周1次对重点对蚊虫栖息场所,如绿化带、灌木丛、地下室、楼梯间等进行滞留喷洒;对蚊虫活动频繁区域,如室外活动场地、公共区域等进行空间喷雾。在开展药物消杀前,要提前发布通知,告知员工,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消杀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人员安全。
(五)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定期进行巡视检查,对于发现的积水及时清除,发现问题及时上报进行整改。将“无蚊医院”建设纳入日常管理,与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同部署、同检查,确保工作常态化、制度化。鼓励通过购买服务方式,选择服务水平优、防控能力强、应急保障好的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服务机构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将邀请专业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评估,不断提高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