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是社情民意的“传声筒”、群众智慧的“聚宝盆”、社会治理的“显微镜”、党群关系的“粘合剂”。今年以来,恩平市各部门、各镇(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的有关要求,积极探索实践,扎实推动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将“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贯穿始终,充分发挥人民建议征集在听民声、察民情、护民利、聚民心方面的重要作用,持续赋能基层治理质效。
一、架构制度梁柱,搭稳运行“承重架”
恩平市迅速制定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实施办法,成立由恩平市委社会工作部、恩平市信访局牵头的人民建议征集工作专责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各镇(街)和各职能部门处理线上与线下的人民建议,共同推进机制建设、研判分析、成果转化等措施。同时,建立联络员机制,在各镇(街)、恩平市有关部门、“两新”组织等设立人民建议征集工作联络员,参与开展信息整合、研判分析等工作。
二、汇聚各方合力,搭建民意“连心桥”
恩平市畅通和扩展征集渠道,推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将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的触角延伸到人民群众身边,为群众递上“金话筒”。
依托“恩平发布”公众号“恩智慧·汇民智”专题征集和恩平市网上信访投诉平台人民建议征集入口,强化与粤平安综治中心业务系统、12345政府服务热线等平台间的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机制,搭建线上“渠道矩阵”。恩平市委社会工作部、恩平市信访局共同建立具有恩平特色的“1245”人民建议主题征集工作机制,在市、镇(街)两级综治中心(信访超市)、村(社区)社会工作相关服务点设立“人民建议征集窗口”,悬挂“人民建议征集信箱”、宣传海报和二维码,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征集民意。目前,恩平市已设置“人民建议征集信箱”28个,定期开展“听民意·汇民智”专场座谈会系列活动,实现民意收集全覆盖。同时,不断优化“信访超市+外送服务”网络化工作机制,在恩平市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各类院校、村(社区)等领域中,聘任10名关心支持社会工作事业、有咨政水平的人员为社会工作观察员、特邀建议人、人民建议征集员,组建“人才库”力量。目前,已建成5个观察点、征集点,共开展专题观察活动6场次、专场座谈会7场次,收集观察员建议27条。
三、创新征集形式,筑牢同心“共治墙”
在夯实制度基础、打造多元渠道的同时,恩平市人民建议征集工作专责小组积极探索人民建议征集的新形式、新场景,力求让征集工作更接地气、更具活力、更富成效,真正使“问计于民”融入日常、化作经常。在专责小组的指导下,近期在牛江镇开展的立法意见征集活动,便是这一创新实践的生动缩影。
此次活动突破传统会议室模式,将会场设在牛江镇昌梅村充满生活气息的“牛栏咖啡屋”。在咖啡香萦绕的轻松氛围中,严肃的法律条文解读与社会治理意见的交流变得如老友闲谈般自然流畅。这种“咖啡屋议事”的创新形式,有效降低了参与门槛,激发了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主动性、积极性,让立法意见征集工作真正“活”起来、“暖”起来,是“立法为民、开门立法”的鲜活实践。
此次人民建议征集活动的主题聚焦《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正草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救助法(草案)》,由恩平市司法局负责同志深入浅出讲解草案核心要义后,来自牛江镇相关部门负责人、村干部、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围绕村民自治、社会救助等热点难点问题,展开了热烈而务实的讨论。村干部指出“多头管理易致责任悬空”,建议明确村居风险排查职能并建立容错机制;司法所代表呼吁降低特殊群体救助门槛、加强部门协作;社工代表则关注留守残疾儿童,建议组建专业康复和心理援助队伍。这些源自一线实践、带着泥土芬芳的“金点子”,如同被精心研磨的咖啡豆,释放出解决基层治理难题的醇厚智慧。这场“啡”同寻常的小议,不仅高效征集了高质量建议,更上演了一场民主与法治深度互动的生动课堂,为探索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的新路径注入了创新活力。
下一步,恩平市将继续深耕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持续完善机制、创新方法、强化转化,让这座“连心桥”更稳固、更通畅,让“民意路”越走越宽广,努力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书写成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答卷。
来源:恩平信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