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安全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根据省应急管理厅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江门市正式启动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江门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已经印发了《江门市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实施方案》,要求各市(区)、各部门充分认识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聚焦目标任务,补齐短板弱项,对标对表抓落实,加快健全城市安全发展体系,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推进全市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什么是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2018 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到2020年,城市安全发展取得明显进展,建成一批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2019 年 11月,国务院安委会、安委办相继印发《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评价与管理办法》和《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评价细则(2019 版)》,正式启动首批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评审评定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树立一批基础条件好、保障能力强的安全发展城市代表。
2020年3月,国务院安委办印发《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评分标准(2019版)》。2020年9月,国务院安委办印发《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指导手册》,进一步加大力度指导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工作。
为什么要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城市安全发展是一项关乎城市生命线的基础性工程。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推进城市安全发展意见的积极实践,是推动城市安全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的迫切需要。江门将通过创建,加强城市安全治理,健全城市安全保障机制,筑牢城市安全基层基础,系统提升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运用制度威力应对城市发展各类风险挑战,以示范城市创建的过硬成果引领和带动安全生产和安全发展工作。
如何开展创建工作?
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评价命名经城市自评、省级复核、国家评议后,由国务院安委会统一命名授牌。
江门创建"路线图"已经铺就
1.动员部署阶段(2021年9月至2021年12月)。研究制定创建工作总体方案,全面细化分解创建工作任务。各市(区)、各部门制定各自创建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共创共建工作氛围。
2.对标整改阶段(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根据《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评价与管理办法》《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评价细则》《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评分标准》和《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指导手册》要求,开展创建工作模拟自评,对标找差距,及时查漏补缺,确保达到创建标准。
3.自评初审阶段(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制订自评初审实施细则,组织专家咨询服务团队对重点行业领域创建工作逐一评估、整改。针对评估中发现的重点问题和薄弱环节,固强补弱,形成自评报告。
4.省级复核和国家评议阶段(具体时间待定)。做好省安委办有关创建材料审核把关和创建项目复核的协调保障工作。针对省安委办复核中发现的问题,积极推进整改落实。做好迎接国家综合评议委员会综合评议的各项保障工作。
创建对大家的生活有何影响?
以问题为导向,江门提出了一些系列针对性创建措施,具体包括城市安全源头治理显著加强、安全风险防控显著强化、安全监督管理显著增强、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安全应急救援显著完善和城市安全状况显著提升等6个方面16项内容47个任务。这些举措涉及民生方方面面,将给大家的生活带来这些变化∶
城市安全状况显著提升
近三年全市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火灾十万人口死亡率和平均每百万人口因灾死亡率等指标数据逐年下降。
今后去人多的地方将更安心
旅游景区、商场超市、养老院、校园、医院、体育场馆、电梯、游乐设施等人员密集场所和大型群众性活动将设置视频监控系统,建立大客流监测预警和应急管控制度。高层消防安全得到进一步重视,高层建筑将按规定设置消防安全经理人、楼长、消防安全警示、标识公告牌,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全部实现百分百“户籍化”验收达标。高层建筑、大型城市综合体、地下工程等重要场所的火灾自动报警、消防水位水压、电气监控综合消防设施将建成监测平台,为筑牢安全防线再加码。
水电气使用安全系数更高
供电、供水管网将安装安全监测监控设备,重要燃气管网和厂站监测监控设备安装率达到 100%,建立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餐饮场所也都将按规定安装可燃气体浓度报警装置。
城市公共设施安全系数大大增加
城市公共交通制定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建立公交驾驶员生理、心理健康监测机制,定期开展评估。新增公交车驾驶区域安装安全防护隔离设施。“两危一客”车辆安装防碰撞、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装置和卫星定位装置。定期组织开展铁路沿线外部环境问题整治专项行动。定期开展桥梁、隧道技术状况检测评估。
城市自然灾害防控措施全面升级
进一步完善应急广播体系,畅通预警信息传播绿色通道,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90%。加强水资源的动态监测,及时发布监测预警信号。加强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和运行状况的监管,在汛期开展城市洪水、内涝风险和隐患排查;易燃易爆场所安装雷电防护装置并定期检测。对老旧房屋开展抗震风险排查、鉴定和加固。对全市受威胁人数超过100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采取自动监测技术,提升科学防灾水平。
城市风险管控进入信息时代
对城市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辨识评估,建立城市安全风险信息管理平台,绘制"红、橙、黄、蓝"四色等级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推动风险监测系统建设,实现城市安全风险动态监测预警和智能防灾预警“一张图”。编制城市安全风险清单,设置城市安全举报平台,利用互联网、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建立城市重点安全问题公众参与、快速应答、处置、奖励机制。
安全文化深度融入城市发展
江门将建设至少一处具有城市特色的安全文化教育体验基地或场馆,设置地震、消防、交通、居家安全等不同体验场景主题,开展互动性、针对性的体验安全教育,提升全民安全素养和风险应对自救能力。推进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公共场所。大力推进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组织开展消防逃生、交通安全等生活安全以及自然灾害应急避险安全教育活动,增强中小学生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能力。
城市应急救援力量更加强大
进一步建强城市综合性救援队伍,建成重点领域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组织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开展联合培训和演练。将社会应急力量参与救援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明确社会力量参与救援工作的重点范围和主要任务,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要求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小型微型企业指定兼职应急救援人员,与邻近的应急救援队伍签订应急救援协议,企业应急救援力量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