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春开端,万事行为先。春节假期结束后,全市工矿商贸、危化企业迎来复工复产高峰期。连日来,市应急管理局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安全,落实三项措施,推动企业安全、科学、有序地复工复产,助力企开好局、起好步,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提升安全意识,全天候推送安全提醒
向全市工矿商贸和危险化学品企业发出《加强复工复产工作的一封信》,推动企业压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落实节后复工复产“六个一”措施。充分利用“江门应急管理”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企业微信工作群等多种宣传渠道,频繁推送复工复产安全防范工作提示、事故案例和警示信息至企业,全面科普动火、有限空间、高处作业等安全知识,促使企业迅速进入工作状态,绷紧“安全生产弦”。今年以来,全市组织开展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安全技能培训6307人,聚焦“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开展安全宣传324511人次,营造浓厚安全氛围。
二、聚焦深化隐患排查,全覆盖开展指导帮扶
市应急管理局强化综合统筹,以市安委办、减灾办、三防办、森防办名义联合印发《关于切实做好我市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风险防范工作的紧急通知》,部署全市开展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隐患排查,编制重点行业领域重点工作事项清单,采取“领导带队+业务骨干+行业专家”帮扶指导方式,深入基层和企业实地核查基层自然灾害隐患排查落实情况和企业复工复产“六个一”落实情况,面对面、手把手、点对点为基层、企业查隐患、讲法规、解难题,帮扶指导企业做好复工复产安全生产工作,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确保复工复产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有序。春节期间,全市各重点行业帮扶指导企业4522家,发现重大事故隐患问题30条,已落实整改30条。
三、聚焦严把安全关口,全方位提升监管效能
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依托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加强对危化品重大危险源、钢铁、铝加工(深井铸造)、重点粉尘涉爆等企业安全生产的动态监管,运用好化工园区热成像双光谱重载云台,实现对化工园区全覆盖的自动巡航监控,加强对重点监管企业的远程监控和实时预警,提升安全监管智能化水平。同时,通过无人机巡查等方式加强对非煤矿山、危化企业、化工园区、重点工贸企业等非现场监管,有效消除监管执法盲区和死角,推动企业动态消除各类不安全因素,确保“不安全不复工”。
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4家非煤矿山企业、93家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15990家工贸企业已科学、有序地复工复产,复产率分别达到87.5%、95.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