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趋势展望
预计9月与历史同期相比,雨量偏多1~2成,各地介于220~320毫米;我市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3~0.5℃,月最高气温35~36℃。
(一)雨情:预计,月内有4次主要的降水过程,大致出现在:上旬后期(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中旬后期(大雨,局部暴雨)、下旬前期(中到大雨,局部暴雨)、下旬中后期(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
(二)风情:预计,月内可能有1~2个热带气旋影响我市,大致出现在9月上旬后期和9月下旬中后期。据统计,2020-2024年9月份平均0.8个台风影响江门。
(三)水情:8月份西江干流水道马口水文站月平均流量12300立方米每秒,较常年同期多13%。9月1日,34宗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1072.91百万方,较常年同期多11%,蓄水总量占总正常库容比例为82%,可用水量926.85百万方,占总兴利库容比例为80%;21宗供水水库蓄水总量734.61百万方,较常年同期多7%,可用水量613.07百万方,占兴利库容比例78%。
二、工作建议
(一)强化会商分析和预测预报预警。9月份可能有1~2个热带气旋影响我市。气象、水文、自然资源、水利等部门要加强监测台风发展动态,滚动预报风、雨、浪、潮影响,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着力加强分镇短临预警、暴雨重现期预警和夜间防范提醒。严格落实直达基层责任人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短信、大喇叭等多种渠道,向社会公众发布预警信息、风险提示和避险指引。要充分发挥行业预警和公众预警各项机制作用,让各领域有关责任人、各相关行业主体和个人最快速度知晓台风的最新研判结论和防御指令,确保各项措施能够得到快速有力落实,保障安全。
(二)强化海上防风“六个百分百”措施。沿海各县(市区)和农业农村、海洋综合执法、海事等部门要加强风险研判,实时掌握海上各类船只动态,提前组织渔船、商船及时避开可能受影响海域。滨海旅游景区、跨海航线根据情况适时关停。沿海各县(市区)和农业农村、海洋综合执法、海事、文广旅体、交通运输等部门要严格落实省防总指令,加强跟踪落实,确保在规定区域、规定时间前完成船回港、人上岸措施。要加强安置管理,坚决防止在港船只、上岸人员擅自冒险出海。压实属地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船只锚固和人员管理措施,防止出现“追风头、赶风尾”出海捕鱼和群众冒险观浪观潮行为。
(三)强化陆上安全防范。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紧盯陆地大风和强降雨影响,持续深入开展以行业部门为主导的防汛防风隐患大起底大排查工作,组织专业力量联合镇村干部,对所有防风防汛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进行全覆盖、拉网式、动态化的风险排查和管控。紧盯在建工地、塔吊、广告牌等防风隐患以及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城乡内涝、雷暴大风等安全风险,严格落实各项防御措施。要加强渡船渡口风险研判,达到停航的要坚决停航。要强化道路交通、危化企业、水上活动等各领域安全监管,加强对游客、学生、外来务工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安全教育,提醒不要擅自进入未开发、未开放的网红野游点等涉水区域玩水、游览、宿营、探险,并严格落实关停、撤离、转移等刚性措施,严禁车辆和行人冒险涉水通行。
(四)强化危险区域人员转移措施。各级必须将提前转移危险区域人员置于防御工作的首位,坚决执行“空屋行动”“净山行动”“挪床行动”,严格落实“三个联系”责任对接、“四个一”特殊群体临灾转移、“四个一律”避险转移等硬性规定。各级要完善“一页纸”预案,精准摸清需转移人员底数,确保应转尽转、应转早转。要高度重视养老院、托育机构、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度汛安全,按照“一点一策”落实应急预案,对独居老人、留守儿童、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众,落实帮扶措施,确保转移“不漏一户、不落一人”。要加强转移人员管理,在风险未解除和安全未确认之前,严禁转移人员擅自返回。
(五)强化值班值守和应急处置。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各项制度,确保信息有人接收、工作有人落实、情况及时反馈。有关成员单位要严格落实值班值守,确保工作信息快速充分共享,工作指令快速传达落实。要统筹好消防救援、水利、交通、通信、电力等专业抢险力量和大型装备,提前向镇村基层、重点防御区域下沉部署,确保一旦需要,能够快速响应、高效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