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医保局积极推进医保领域“高效办成一件事”便民服务,聚焦群众、企业、医药机构医保办事的“重点、难点、堵点”,通过强化协同联动、优化办事流程、延伸服务触角等方式,实现办事流程最优化、办事材料最简化、办事成本最小化,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强化协同联动,促成跨部门事项“集成办”
根据业务关联度采取“串联办理”“并联办理”的思路,将涉及多部门、多事项整合为联合办理事项,打造了“出生一件事”“退休一件事”等12项“一件事”主题服务,依托政务服务网、“粤省事”平台、大厅综合窗口进行联合办理,推行实现医保经办政务服务“一网一窗一次”,参保企业或个人仅需在一个窗口或一个平台上提交一次材料,即可办结多个事项。其中,“新生儿预参保”在全省率先上线后,持续优化升级——通过告知承诺方式免申请材料办理,线上可一键申请办理卫健、公安等多个部门的7个新生儿服务事项。截至2025年6月底,全市累计办理新生儿预参保业务12661件,完成出院直接结算2356例,发生医疗总费用1531.7万元,医保基金统筹支出921.66万元,切实减轻新生儿家庭经济负担。
二、优化办事流程,推动医保事项“高效办”
严格落实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办理时限,实现由20个工作日压缩至10个工作日,医疗救助对象资助参保实施“免申即享”服务,个人全程无需提交任何资料申请办理,主动对接税务部门,对于已自行缴费的困难群众,原路退回已缴参保费用,实现“免申即退”服务,截至2025年8月底,医疗救助基金支出7992.37万元,惠及医疗救助对象超29万人次。优化医保基金即时结算,月结拨付时间在申报后,由原来的30个工作日提速到20个工作日内完成。将符合条件的定点机构及时纳入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100%覆盖,跨省门特直接结算病种范围在原有5种的基础上扩大至10种,截至2025年8月底,外地参保人(含省内/跨省)直接结算约16.38万人次,涉及金额25390.84万元,获得企业和外地来江务工人员一致好评。
三、强化信息支撑,实现就医购药“掌上办”
积极推进落实社会保障卡和医保码就医购药“一件事”,在全省率先实现线上医保个账购药应用服务,目前已有188家定点药店实现了支付宝、微信端医保个账购药服务,12家定点机构正式上线人脸识别就医购药服务。医保码就医购药应用场景再升级,1484家定点机构实现医保电子凭证全流程应用,医保码月均结算达45.14万笔,医保码结算率约23.19%。推进电子处方流转,30家定点医药机构接入电子处方中心实现处方流转功能。全力打造以“粤医保”小程序为主体的线上办事渠道,共上线医保服务功能58项,功能上线率达94%,2024年,全市移动端网办业务量达32.86万件。加快推进无卡建账开户和注资工作,结合各银行实际开展情况,制定存量数据推送计划,目前无卡建账全市待推送约6万人,已成功办理无卡建账2.03万户。
四、延伸服务触角,推进医保服务“就近办”
推进基层医保经办服务建设,全市共有75个镇(街道)医保经办服务点、991个村(社区)医保服务点,在鹤山选取63家参保超300人或税收达一定金额的企业试点建设企业医保服务点,职工可便捷办理20项高频服务事项,惠及4万多名企业职工。在支付宝端“湾事通”小程序上线江门医保专区,方便来往港澳人员随时随地获取医保服务,惠及2万多名在我市参保的港澳人员。做好644家开通村医通的村卫生室医保结算便民服务,实施18项高频医保经办服务事项多地联办,参保人可在市级或全市任一县(市、区)医保经办机构办理医保事项,实现“一地受理”“全市通办”,做到参保群众办理医保业务“最多跑一次”向“就近跑一次”转变,打通医保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