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提升森林火灾防控能力,保障生态资源安全,近年来,江门市大沙林场以“预防为主、防灭结合”为原则,持续推进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围绕林火阻隔系统、智能监控体系、护林站点升级、消防蓄水池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精准发力,构建起“人防+技防+物防”三位一体的防火屏障,为守护绿水青山筑牢安全防线。
林火阻隔系统:打造生态防火“隔离带”
大沙林场依托地形特点,科学规划林火阻隔网络,通过“自然阻隔带+人工阻隔带”相结合的方式,经过多年努力,在周边镇村交界区域建成生物防火林带83.2公里,栽植木荷等耐火树种,形成天然防火屏障。近年来,申请专项资金127.6万元,对原有1.8公里防火道路进行拓宽硬化,确保消防车辆快速通行,实现“以路阻火、以路灭火”功能。
智能监控全覆盖:森林哨卫“上岗”护林
针对林区入口、交通要道等关键节点,大沙林场引入科技防火手段,筹措专项资金17.8万元,新增16套集卡口摄像、流动抓拍和语音播报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监控杆。这些“电子哨兵”可实时捕捉人车动态,自动播放防火警示语音,并对违规用火行为进行抓拍取证。配合无人机巡查,形成了“地面+空中”立体化监测网络。
护林站提档升级:一线驻守更有力
为改善护林员工作条件,林场投入专项资金30.7万元,对辖区内4个老旧护林站、物资仓库和工具房进行全面修缮,统一配备巡护摩托车、灭火装具、应急通讯设备和生活保障设施,并增设防火检查闸门。此外,定期组织防火技能培训和应急演练,提升护林队伍专业化水平。
消防蓄水池:织密水源保障网
针对山区取水难题,林场因地制宜推进消防蓄水池建设,投入专项资金30万元,在林区高处、防火重点区域新建5个标准化蓄水池,总蓄水量达112.5立方米,每个水池均配备工具箱并设置取水标识。同时,对周边天然水源进行清淤疏通,确保“旱季有水用、急时能调用”,为火灾扑救提供稳定水源支撑。
森林防火是生态保护的底线工程。林场将继续以基础设施升级为抓手,推动防火体系向智能化、精细化迈进,全力守护林场的绿色生态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