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江门市规划档案馆前身为原市规划局档案室,从1995年始不断发展提升,历经多年积累沉淀,存储了江门市最全的城市规划管理档案资料,现馆藏量约4万余卷。规划档案馆通过对馆藏档案信息进行筛选、综合、归纳、提炼等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根据馆藏档案编制成不同的专题报道,以讲好规划故事为导向,透过历史的规划档案资料,梳理出江门城市印迹,与大家一起回忆这座城市的历史印记与城市精神,共同见证江门城市美好历程。
城市,都有它的文化历史底蕴,或者说,存在着属于它自己的记忆。打开档案盒,每一叠整齐的图纸,散发着陈旧而让人感动的气息,如陈年老窖,随着岁月的沉淀历久醇厚,又似历经沧桑淘洗的老人,古韵悠悠,透露着厚重的城市历史文化底蕴。
今天,规划档案馆将带领大家一起找寻我们共同的城市记忆。
江门市规划档案馆图片
开 篇:俯瞰江门的由来。
江门市地域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可追溯到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期,渔猎和种植农业是当时主要的生产手段。从以蓬莱山(今原江门一中所在地)、烟墩山(今蓬苑广场附近)和凤凰山(今文化城所在地)为主的小岛陆域的形成。
宋代,西江在新会出海,西江直流切过蓬莱山和烟墩山,因两山对峙既被称为“江门”。出江门后河道放射分流形成一小型三角洲,即新会冲积三角洲,为新会所在。冲积三角洲意即河流穿过山岭在下游河湾区形成的小型三角洲地貌。
大约在明朝初期,先辈才在狗山山腰上(即现时墟顶的余庆里、泰宁里、接龙里、墟顶街一带)开辟了一个墟场,叫做“江门墟”。当年的外海、白石、白沙、水南四乡村民多乘圩船来这里“趁墟”,登岸的水闸门口就刻有“江门”二字[1]。
明朝时期,江门依托繁盛的河运已经成为当时新会规模最大的一个镇。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发展为“日日来鱼虾”“商船夺港归”的热闹商贸集市。明朝后期,蓬莱山山脚一带逐渐冲积成成坦,逐步变成陆地,江门的陆地开始进一步向河边延伸,形成一湾的河边高低。江门就从一个旧墟变化成一个有商店、有作坊的“新市”。其后,新市继续向南、东南方向发展。
清康熙三年(1664年),朝廷两次下令“迁界”,“江门墟”一席变成废墟。康熙八年(1669年)复界,居民重返“江门墟”。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粤海关在江门咸鱼街83号开设江门正税口,征收正税(货物税)。后经过一百多年的建设,逐渐成为珠江三角洲西部的贸易中心。
潮连司图[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
图片来源于《江门市志》
嘉庆年间(1796-1820年),设在常安涌边的江门讯升为千总衙署,人们在衙署营前开了些店铺做生意,常安涌两边逐渐兴旺起来。
到了道光年间(1821-1850年),江门与佛山、陈村、石龙并称广东四大商业重镇,历史街区的范围延伸到沙洲上,蓬江河边的长堤上有了比较集中的商铺,全镇建有40多条街道,商铺房舍鳞次栉比,客商云集,成为当时省内的大城镇之一。
江门图[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
图片来源于《江门市志》
第一站:让我们从长堤风貌街讲起。
江门长堤始于明朝末叶,在清末兴起。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江门被辟为通商口岸,吸引海外华侨和各地商贾前来投资经商,长堤一带繁荣兴旺。民国十四年(1925年),广东省国民政府批准江门为省辖市,长堤马路拓展建设,一批中西结合的建筑物陆续建成,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文化融合,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骑楼街区[2]。
江门市马路图[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
图片来源于《江门市志》
长堤旁边中西合璧的骑楼倒映河面,绿树衬着灰墙,老字号依然清晰可辨。代表东方传统风格的浮雕、西式罗马柱、各种精巧的雕花,在彼时,亦是被夏日的余晖涂上了十分瑰丽的色彩。
一些树木,身上已经披了层层金辉。在偶然吹来的夏风中,轻漾枝桠,发出细微的声响,似缠绵耳语。葱绿的树叶儿,在落日余晖中,泛出略微复古的韵味。
长堤路历史照片
图片来源于《江门长堤历史街区》
时值黄昏,西下的夕阳斜斜地挂在天边,一点点地往下沉,给河面镀上了一层朦胧的金黄。河水那么静,几乎没有一丝涟漪,古老的乌蓬船沉默地躺在水中。不远处的河岸边,绿树婆娑,更增添了堤边的雍容与宁静。
总觉得时光是停止的,总觉得时光就停留在堤边,停留在那古老的乌蓬船里,停留在这缓缓的流水里。
蓬江沿岸历史照片
图片来源于《江门长堤历史街区》
2000年,江门市政府为了更好地保护长堤历史建筑,再展长堤路昔日繁华璀璨的风采,按照“整旧如旧”的原则对堤东路沿线骑楼建筑进行修复并按照步行街的模式对整个街区进行整治,命名为“长堤风貌街”。经改造修复后的长堤风貌街古色古香,河畔环境优美[2]。
长堤风貌街新旧对图
图1长堤全景(1949年)来源于《江门长堤历史街区》
图2长堤风貌街,郑画斌拍摄
历史街区影像图
图片来源于《江门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规划》
历史街区区域图
图片来源于《江门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规划》
展开一张张散发着历史气息的规划图纸,翻阅着一张张斑驳发黄的黑白照片,仿如在描述着城市变迁史上的过往,让人久久意犹未尽.......
【参考档案及文献】
1.C4·3·33-3江门市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规划
2.C4·2·6-1江门长堤历史街区
3.《江门市志》(上下册),江门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