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播时间:2025年2月21日11:00-12:00
播出频率:江门电台FM100.2综合广播频率
上线单位:江门市自然资源局
访谈嘉宾:江门市自然资源局局长 刘建新
江门市自然资源局国土绿化管理科科长 邓洁英
江门市自然资源局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科科长 陈健柱
江门市自然资源局市区规划管理科负责人 岑象炯
江门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主任 苏和盛
节目主持:邝杰岚
主持:2月5日,广东召开新春第一会——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省委书记黄坤明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号召全省上下以蛇行千里的劲头、先行一步的自觉,力争在高质量发展中步步领先。随后江门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为江门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接下来,江门市自然资源局将如何贯彻落实一系列会议精神,促进我市自然资源工作高质量发展?
刘建新: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和“十五五”谋划之年。“十四五”期间,江门市自然资源局的各项工作亮点纷呈,获得了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自然资源信访业绩突出单位、广东省海洋强省建设表现突出单位、广东省生态修复表现突出工作单位、广东省首届垦造水田工作表现突出集体、广东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单位等系列荣誉,局机关连续五年绩效考核为优秀等次。
2025年,全市自然资源系统将积极响应坤明书记的号召,落实省委、市委系列会议精神,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努力发挥自然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重点突出以下工作:一是在促进产业发展上有新作为。加快编制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强化自然资源要素供给,推动土地要素向制造业集聚,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扩面提质,促进中部八镇区域协调发展,支持开平-台山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建设。大力配合乡村绿化三年行动,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和林业特色产业,推动海洋经济提质发展,做好重大项目用海保障。二是在创新体制机制上有新突破。深化自然资源领域改革,扎实推进“林长制”“田长制”实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改革试点;夯实自然资源管理基础,强化数据赋能,支撑自然资源治理能力现代化。三是在自然资源队伍建设上有新提升。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惩治和奖励并重,“一盘棋”精准选人用人,全方位激励担当作为,立体化开展教育培训,着力提升干部队伍服务我市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水平。
主持:3月12日为全国的植树节。2024年全市植树造林成效如何?
刘建新: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义务植树,指出“植树植的是优势,种树种的是未来”,并身体力行,连续12年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号召大家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为全国人民作出了表率。
我市积极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市县两级、各条战线都会搭建多种平台、举办形式多样的植树活动,坚持“方便群众、重在参与、灵活多样、不拘形式”的原则,不断提升全社会参与水平。据统计,2024年全市累计开展义务植树活动1022场次,参与植树造林群众5.39 万人次,植树 20.71 万株,建成主题林 150个,认定县(区)级“互联网+义务植树”基地4个。
主持:今年“植树节”我市将有哪些安排?
刘建新:今年植树节期间,我市将根据省的统一部署,在全市范围内统一开展全省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义务植树活动,市、县两级的四套班子领导带头植树,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全市还将推出“我为侨乡种棵树”“有喜事来种树”等主题植树活动,计划举办“互联网+义务植树”活动不少于10次,建设主题林不少于7片,参与人数预计达2万人次。
我市义务植树认种、捐资方式多样,市民群众可以通过“认种一棵树”微信小程序、“全民义务植树”微信公共号、“绿美广东”公共服务平台和“6•30”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平台进行认种报名或者捐资植树。
主持:植树造林,确实益处多多。而对于江门的植树绿化工作,市民也谈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市民录音】
市民1:江门绿化做的挺好的,特别是发展大道一带。
市民2:在珠三角来说,觉得江门绿化做的挺好。
市民3:一进入江门就感觉眼前一亮,到处郁郁葱葱。(植树)后会一直关注这棵树有多高多大了。
市民4:没有植树过,不知道种树后有没有进行维护,当然希望种下的树能被好好照顾。
邓洁英:种树不容易,树木生长的周期很长,我们当然也是希望种下的树能被好好维护。城市里的树木由城管部门负责维护,乡村里的树木由村集体管养,山上的林木由林业部门指导林木所有者维护。江门是很有爱绿植绿护绿传统的,我相信江门的市民会对我们身边的树木抱有爱心,不会刻意破坏,因为每一个树木都是我们呼吸氧气的供给者。所以,我们的绿化环境也会越来越好的。
主持:2024年江门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绿美江门生态建设。一年以来,相关工作开展情况如何?取得了哪些成绩?
刘建新:2024年,我市以“六大行动”为抓手推进绿美江门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主要工作如下:
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方面,完成林分优化提升5.11万亩、森林抚育提升5.39万亩、新造林抚育5.49万亩;
城乡一体绿美提升行动方面,新建成森林城镇3个、森林乡村10个、绿美红色乡村3个、绿美古树乡村3个,改建口袋公园21个,全市新增县镇村绿化面积766.7公顷,种植树木73.2万株,是计划种植量的177%;
绿美保护地提升行动方面,天露山森林公园获批省级森林公园,完成镇海湾万亩红树林示范区营造任务,小鸟天堂入选全省首批“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名单,全市新增3处省级重要湿地;
绿色通道品质提升行动方面,完成66个高速公路出入口和14个服务区绿化品质提升,中开高速(新会段)沿线35公里新种3.9万株落羽杉成为绿色通道提升的亮点;
古树名木保护提升行动方面,修订印发《江门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新建古树公园2个;
全民爱绿植绿护绿行动方面,社会认捐绿化资金7357万元,全年举办义务植树活动1022次,参加人数达5.39 万人次,植树 20.71 万株,建成主题林 150个。
综合生态效益方面,开平市获得全省首笔森林GEP贷款5亿元,恩平市镇海湾红树林保护碳汇项目拍出全国碳汇市场最高成交总价。小鸟天堂、圭峰山等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区域成为市民游客打卡热点。台山甫草林场开展的“碳足迹”科普活动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优秀科普活动”。
深入推进绿美生态建设,成为江门侨乡的社会共识和共同行动。
主持:围绕绿美江门生态建设,今年的重点工作有哪些?
刘建新:今年,我市将按照省的部署要求,持续推进绿美生态建设“六大行动”,完成林分优化5.02万亩,森林抚育5.36万亩,新造林抚育4.81万亩,建设森林乡村5个、绿美红色乡村3个、绿美古树乡村3个、古树公园1个,加快完成4个县市山地或郊野公园“五个一”建设,实施“快行系统”一公里范围内林分优化4000亩。持续开展乡村绿化三年行动,全年建设110条绿美乡村示范村,进一步释放绿美效益,让绿美江门生态建设“看得见、摸得着、有欣喜”。
主持:随着绿美江门建设的推进,江门也是眼见着越来越美,空气越来越清新怡人。在采访中,对于相关工作,也有市民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市民录音】
市民1:江门节假日都能做一些对应的绿化布置,会更有氛围。遇到恶劣天气导致树木损坏倒塌,也及时修剪处理,总体还是不错的。希望今后多种一些能在不同季节开花的绿植,满足不同季节的需求,一些味道比较大或者花粉比较多的花就尽量少种。
市民2:季节性的花(树)多种些,让市民不用出门旅游就行欣赏到各种花。
邓洁英:大都对美好的生活环境感同身受,树木要种,还要种得有美感,这是我们一直认同和执行的。比如1-2月龙湾路看紫花风铃,3-4月迎宾路开满木棉、江侨路和白石大道开满宫粉紫荆、发展大道天福路开满黄花风铃木,5-6月篁庄大道的大叶紫薇、新昌河边的腊肠树都开得很艳,7-8月天沙河岸的凤凰木特别亮眼,9-10月到港口路观赏美丽异木棉,11-12月到江海一路看蒜香藤,还有江门的市花簕杜鹃,全年都开花,我们在东湖广场、东华桥、天沙河岸、少白广场以及各县级城区都能看到。除了城区绿化,我们还致力建设了一批森林公园和郊野公园,也是季季有花有果可欣赏的。比如圭峰山绿护屏,大泽的绿美生态园,鹤山宅梧的源林生态乐园、共和莱苏山水人家、台山广海的菩提古树公园、恩平的响水龙潭等等,都是值得我们流连之地。今年大力推进乡村绿化的进程中,我们将会种植一批赏花赏叶为主的绿化苗木比如落羽杉、火焰木、美花红千层等;一批观果为主的林果树苗,比如澳州坚果、黄皮、凤眼果等;一批以生产木材为主的珍贵树种,比如金丝楠木、土沉香、樟树等。我们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相信我们是完全能做到不出门旅游就能欣赏到各种花各种果的。
【热线电话】
吕生:五邑城、地王、蓬莱路周边一带绿化率低,建议多种绿植。
刘建新:作为这项工作的执管部门,城市综合管理部门、街道办也在想办法研究怎样在城市绿化用地不充分的情况下能够增加多一些绿化量,相信接下来会有相关的措施来推动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
【微信提问】
陈小姐:建议在选择绿化树木时可选择落叶少、根系不要太发达的品种,现在路边很多榕树根系比较发达,令到路面不平整,且落叶要经常清扫,如芒果掉落也会让路面不干净,选择树种时是否也有考虑这方面的因素?
邓洁英:在选择树种的时候,会考虑到适用性和美感。城区有些榕树是年份较为久远的时候所种下的,接下来,我们会根据民意反映相关部门跟进后期树木的美化工作。
【微信提问】
黄小姐:留意到一则公示,江侨路经海逸城邦往篁庄大道方向路边停车位即将施工,这条路是不是快要动工了。
岑象炯:据了解,蓬江区正在结合市区停车场的建设,正对广场西路、海逸城邦道路进行局部完善,在路边增设一些停车位,但不是整条路的道路建设,市民可向蓬江区相关部门了解具体信息。前期蓬江区也开展了道路设置方案的研究,按照北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广场西路已有详尽计划和具备相应条件。建设单位也在谋划2025年相关承建计划,如对道路建设有好的意见或建议,市民朋友可以向建设单位进行反映。
【微信提问】
胡先生:我们小区本来有很多大树,但物业对这些树木修剪到只剩树干,没有树叶,整棵看起来光秃秃的,甚至还锯了部分大树,这种情况是否要得到相关部门批准?
邓洁英:城区里的树木可以生长,土层并不是很厚,由于江门属于台风的发展区域,绿化的管理者为了抗风、美观、行人通行安全和树木生长周期等需要,会对其进行修剪。城管部门有一个修剪树木的技术指南,小区的树木可由物业进行修剪,向属地城管部门进行报备即可,但是采伐或者迁移需要城管部门审批。
主持: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江门市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经过三年努力,我市取得了怎样的成绩?
刘建新:三年来,我市按照《林长制三年行动计划》,上下联动,合力推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是保护管理机制更加完善。建立了“一长两员”源头管理体系,实行林业资源网格化管理全覆盖。出台“1+7+N”制度,在全省率先建立了“林长+民主党派”机制,设立了“科技林长”,出台“林长+市级警长+检察长+法院院长”“林长+河湖长”协作机制;市级林长发布林长令9道,市县镇村四级林长巡林近12万人次。
二是森林增绿提质成效显著。森林覆盖率从2021年的45.12%提升至45.38%,森林面积从643.56万亩提升至647.16万亩,森林蓄积从2526.52万立方米提升至2728.84万立方米。2024年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森林火灾受害面积较2021年分别减少46%和83%。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十四五”期间红树林营造修复总任务,大湾区连片面积最大的镇海湾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初步建成,吸引了东方白鹳、黑脸琵鹭等珍稀鸟类到江门驻足。
三是绿色生态红利持续释放。出台了江门市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培育和壮大柑橘、茶叶、油茶、沉香、澳洲坚果等特色林产,林业产业呈现出总量做大、结构做优的良好态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鹤山市作为全省唯一入选的全国林权登记提质增效试点县,通过改革大幅提高林权办证效率。
主持:今年1月1日,《广东省林长制条例》正式施行。今年我市将有哪些进一步的规划,助力林长制工作走深走实?
刘建新:我们将强化社会宣传,持续扩大林长制的影响力,以法治思维,推深做实林长制。一是进一步推动各级林长履职尽责。严格执行《广东省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七项配套制度》,创新完善“林长+”工作机制,持续推动各级林长主动协调解决林业资源保护发展问题。二是进一步完善森林资源源头管理。三是进一步推动护绿治林提质增效。四是进一步加大宣传示范力度。
主持:2024年11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意见》正式印发。围绕“百千万工程”,江门市自然资源局过去一年在全域整治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刘建新:去年以来,我局以项目谋划实施为抓手,以“良田连片、村庄集中、产业集聚、生态优美”为目标,推进“百亩方、千亩方、万亩方”耕地集中整治,落实腾退建设用地指标任务,增强土地要素对优势地区高质量发展保障能力。
一是稳妥推进试点。开平市塘口镇部级试点项目依托地区丰富的文旅资源,以土地整治促进全域旅游,打造了江门市乡村振兴培训中心、“此间”研学空间、先锋天下粮仓书店等精品项目,直接带动就业岗位超300个。新会区大鳌镇省试点项目围绕“岸、田、水、村”四大要素,推进“红棉岛休闲小镇”、环岛碧道湿地公园和“美丽渔场”三大路径项目,建设大鳌镇生态经济示范区。
二是积极扩面提质。开展扩面提质至4个县域、16个镇域,重点覆盖典型县、典型镇、市域中部八镇、开平-台山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地区,共谋划子项目723个,涉及投资828亿元。
三是强化实施成效。鹤山鹤城镇项目获批后积极推进实施建设,已完成投资额超10亿元,获得2024年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财政激励奖补资金300万元。截至2024年底,已获批的塘口、大鳌、鹤城、海宴等4个项目已建成1个“千亩方”和6个“百亩方”,共完成新增耕地64.98公顷、腾退建设用地2.76公顷、生态修复280.06公顷的整治工作,为地方产业提供了集约高效的发展空间。
主持:今年将有怎样的工作安排?
刘建新:一是争取4个县域和9个镇域项目尽早纳入省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库。开展其余3个县域方案编制和报批,实现有条件、有需求的地区整治基本全覆盖。推进八镇联动跨县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研究。
二是力争完成新增耕地500公顷、腾退建设用地180公顷、生态保护修复500公顷的年度整治目标。
主持:近日,广东省林业局发布了2024年广东省省级重要湿地名录,全省16处湿地入选,我市新会银湖湾、台山镇海湾、恩平镇海湾红树林湿地位列其中。截至目前,全省共有省级重要湿地43处,其中我市有5处。2025年2月2日是第29个世界湿地日,今年的主题为“保护湿地,共筑未来”。我市开展了哪些宣传活动?
刘建新:我市现有湿地面积约187.3万亩,占珠三角城市的比重达25%。 今年湿地日期间,全市林业主管部门组织开展科普宣教、自然教育、湿地巡护等主题宣传活动活动10场次,参加人数达3万余人次。新会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面向游客开展新春有奖竞答活动和现场科普宣教;开平孔雀湖国家湿地公园组织亲子家庭游览科普宣教长廊,实地观察湿地动植物;台山镇海湾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通过设置科普展板、发放宣传资料以及趣味十足的湿地知识互动问答环节,为市民群众打开了一扇了解湿地的知识之窗。部分县(市、区)还通过陆上巡查、海上巡护向群众宣传湿地保护法律法规知识,进一步强化公众的湿地保护法律意识。
主持:目前我市在保护湿地方面,有哪些举措?
刘建新:一是突出规划引领。以江门市2023年国土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摸清江门市湿地底数,优化江门市湿地保护格局,目前已完成《江门市湿地保护规划(2024-2035年)》编制,印发了《江门市红树林湿地保护专项规划》。
二是推动分级管理。2023年成功认定我市首批——开平孔雀湖、新会小鸟天堂2处省重要湿地;2024年着力推动我市镇海湾、银湖湾集中连片红树林湿地纳入省重要湿地,成功认定3处红树林省级重要湿地。
三是强化品牌建设。积极开展湿地公园和小微湿地建设。2023年,新会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入选我省首批绿美自然公园提升建设名单,鹤山“清泉如许”入选我省首批小微湿地示范点;2024年新会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入选我省“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名单。
四是守护“国宝”红树林。印发《恩平市加强红树林保护十六条措施》《台山市红树林资源保护和监管工作机制》等文件,明确监管或执法责任主体,促进红树林等湿地监督管理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主持:“小小一本证,牵动万家心”。 2024年8月,省自然资源厅在全省部署开展化解因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不动产“登记难”专项整治工作。我市目前实施这项工作成效如何?
刘建新:近年来,我局高度重视有效化解历史遗留的“登记难”问题,经市政府同意先后出台了《加快处理江门市市区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登记发证有关历史遗留问题的意见》(江自然资规字〔2023〕2号)和《江门市市区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意见的通知》(江自然资规字〔2024〕2号)等政策文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秉持着“群众无过错即办证”的原则,创新化解举措,健全长效机制,扎实推动不动产“登记难”专项整治。截至2025年1月,全市已化解城镇住宅类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项目400个、涉及套数20143套,项目数量化解率为99.75%,套数化解率为99.53%,得到了群众的好评。
主持:日前,我市出台《江门市市区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意见》。该《意见》主要从哪些方面解决不动产“登记难”问题?
苏和盛:该《处理意见》主要对建筑物跨宗地建设、部分建筑物超出批准用地范围建设等六类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处理办法。一是对于超出批准用地范围建设的,放宽了补办用地手续的宗地范围,除测绘误差范围以内的宗地可不进行违法用地处理外,超出上述规定范围的可采取划拨或协议出让方式补办用地手续;二是对缺乏竣工验收手续的,明确指定相关开发主体,督促其办理楼盘项目的后续规划竣工验收等相关事宜。三是增加了建筑物超出用地红线占用集体建设用地的处理办法。四是增加了因土地征收手续不完善导致建筑物无土地权属来源文件的处理办法。五是增加了已建成、符合国土空间规划但无土地权属来源文件的中小学校、养老服务设施、宗教活动场所及机关事业单位办公用房等四类用地的处理办法;六是增加了开发建设主体灭失的处理规定。明确了因开发企业或有关单位灭失,有承继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的,由承继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作为申请主体办理;没有承继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的,可由不动产所在地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报请同级人民政府,由政府指定的机构、组织代为申请办理。
【微信提问】
张先生:20年前购买的商品房因没有购房发票一直办理不了不动产权证,也不知道要去哪里找当年的开发商了,这要怎样解决?
苏和盛:目前办理不动产权证不需要提供发票,只需提供与开发商共同的申请表、购房合同和银行结汇的凭证办理即可。如果已经没办法找到开发商,业主有上述相关材料也可以直接过来进行办理,我们有途径协助业主办理不动产权证。如仍存在疑问,建议市民到行政服务中心4楼C区129号窗口,或拨打电话:3871329进行咨询。
主持:节目的最后,有哪些想和市民说的?
刘建新:非常感谢你们对这一期《民生热线》节目的积极参与,我也借此机会向市民汇报自然资源局主要工作,今后,欢迎广大市民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无论是本部门的工作还是其他部门的工作,我们都会竭尽所能解决好大家的问题,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