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5日 “成果超市”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成果超市”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直播时间:2025年7月25日11:00-12:00
播出频率:江门电台FM100.2综合广播频率
采访嘉宾: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发展处处长毕亚雷
深圳先进院汽车电子研究中心研究员孙天夫
欧佩德伺服电机节能系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威
江门市大健康国际创新研究院院长、五邑大学成果转化中心主任梁岩
节目主持:邝杰岚
主持:欢迎大家收听本期《一周亮点》,我是岚岚。去年6月30日,深中通道正式开通运营,一年过去,这条连通粤港澳大湾区东西两岸的重要通道,进一步促进了珠江口东西岸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流动。今天的节目,我们一起聚焦一场特别的活动,看看江门与深圳如何探索更深层次的产业协同、资源共享与发展共赢。
【出录音】
活动主持:双方将共建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成果超市(江门专区),推动江门产业与深圳创新资源的协同创新,全面支撑江海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录音完】
主持:我们刚刚听到的,是日前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成果超市(江门专区)开业仪式暨AI与应急产业科技创新成果对接会的现场声。走进位于江海区龙溪湖阅读中心的成果超市(江门专区),可以见到超市分为科技成果展区和特色产业展区,近百项“科学发现”“技术成果”卡片以不同颜色进行区分标识,通过感应装置,扫一扫卡片上的条形码,即可获得该项研究成果的技术创新点、应用场景、产业合作及完成人信息。提及这张小小的成果卡片,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发展处处长毕亚雷跟我们介绍说,实际上与先进院和企业对成果转化的需求密切相关:
【出录音】
毕亚雷:实际上,后续具体的需求对接虽有明确指向,但成果卡片的核心作用在于让使用者快速知晓对接对象与具体成果。正是基于这一实际需求,成果超市应运而生。我们鼓励有意向转化成果的老师自主填写表格,表格经整理后转化为成果卡片。卡片上不仅清晰标注了研究内容,还公开了研究者的联系方式。2025年2月成果超市首次公布后,便引发了广泛反响,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大幅降低了成果介绍人员的培训难度。成果超市通过对成果进行分门别类,来访人员可自行定位至相关领域,工作人员也能根据其关注的成果方向,准确引荐对应的研究人员进行交流。
其二,显著提升了初次交流的效率与成功率。工作人员通过扫描卡片二维码,即可获取研究成果及对应老师的信息,拍摄卡片照片发送至工作群,便能让相关人员知晓来访人员及所关注的研究人员情况。
其三,促进了成果转化的高效对接。企业获取成果卡片后,通过扫描二维码可直接与研究老师取得联系。我们鼓励老师与企业直接沟通,这一模式极大提高了成果转化的成交效率。
【录音完】
主持:成果对接会上,来自深圳先进院汽车电子研究中心的孙天夫研究员带来了关于《永磁电机高效控制与发展趋势》的主题分享。在孙天夫看来,深中通道开通后,进一步助力“深圳研发+江门生产”这一合作模式的形成,有利于新技术的落地:
【出录音】
孙天夫:电机产业有个特点,就是它理论性非常强,另外它的实操性也很强。也就是说,电机系统性能可能30%在设计,但70%在工艺,所以这一块,像深圳,它在设计或者理论方面的人才比较多,设计和研发能力比较强。但真正要落地制造,还是要依托整个大湾区才可以,所以这需要紧密的关联。
深中通道开通后,深江两地可以更容易地互动。因为有时候工艺方面,一定要工程师在工厂跟真正的工人相互交流,甚至要亲手操作,才能实现共同协作,所以这种交互非常重要。通道开通后,我们更容易跟江门本地的企业或者工厂互动,这对于一些新技术的真正落地是非常有帮助的。
【录音完】
主持:通过引入“超市”的概念,深圳先进院把科技成果从线上搬到线下,从深圳搬到江门,从实验台搬到企业中去,把深圳技术成果“翻译”成江门企业看得懂、用得上的技术解决方案,构建从技术研发到产业落地的完整创新链。“成果超市”的推出,将进一步促进两地资源流动,将深圳先进院的前沿科研成果与江门特别是江海区的产业需求进行对接,成为深江创新要素流动的实体化窗口,拉近研发端与生产端的距离,并缩短成果转化所需周期。孙天夫和我们分享说:
【出录音】
孙天夫:“成果超市”这一概念极具价值。在技术转化过程中,产业领域常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这已成为技术转化的一大壁垒。例如,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及新提出的理论,工业界往往并不知晓;而学术界人士也不清楚这些成果能在工业界的哪些场景应用——许多基础理论具有通用性,其具体应用场景就连研发者自身也未必明晰。正是这种信息差的存在,使得工业界难以准确把握学术动态,往往要等成果在学术界先扩散多年后,才逐步传到工业界,这无疑拉长了技术转化的周期。
“成果超市”的出现则有效破解了这一困境。通过将大量研究概念及详细介绍发布到超市平台,工业界人士只要有意关注,便能随时随地获取相关信息。以往的学术交流多以学术会议为主,这类会议通常一年仅举办一次,参与者需聚集到同一城市参会听报告,效率相对较低。而“成果超市”实现了全天24小时、每周七天的不间断信息分享,无论是企业家还是学者,都能更快速地获取前沿知识与最新成果。
【录音完】
主持:今年春节,一场由机器人与舞蹈演员共同演出的舞蹈《秧BOT》点燃了春节的喜庆氛围。伴随着喜庆的秧歌调和富有律动的锣鼓点,人形机器人行云流水地完成了“藏手绢”“亮手绢”“转手绢”一系列的精细操作。而在本次成果对接会上,江海区企业欧佩德伺服电机节能有限公司与深圳先进院签署合作备忘录,助力深江科技协同创新。欧佩德伺服电机节能系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威和我们介绍说,企业与深圳先进院的协同创新,计划围绕人形机器人展开:
【出录音】
杨威:“成果超市”的存在,相当于从科技创新到技术落地的关键纽带,进一步拉近了江门与深圳的距离。对于企业而言,深圳作为创新能力突出的城市,是江门企业值得学习的标杆。而像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这类科研机构,汇聚了大量尖端人才,这是企业难以比拟的优势。
江门则有着地大物博的特点,与空间相对受限的深圳不同,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因此已有不少企业从深圳迁至江门。
我们公司(欧佩德伺服电机节能有限公司)与深圳先进院未来计划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展开一系列合作。今年既是人形机器人的元年,也是我们公司布局关节电机的元年。人形机器人市场未来有望比电动汽车领域更大,所以我们希望在此领域进行深入合作。
公司此前的伺服电机以大功率为主,若应用于人形机器人,需转向小功率、更精细精密的关节电机或关节模组。在这一过程中,希望深圳先进院能在技术方面给予指导。此外,中国科学院是深圳机器人协会的发起单位,而深圳有众多机器人公司,借助这一资源,有望打通上下游,达成一些商务合作。
【录音完】
主持:深圳先进院作为中国科学院布局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于2025年2月率先建成集“科技、产业、人才”于一体的“成果超市”,将有效连接“科技制高点”与“产业融合点”,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与“最后一公里”,打造“科技淘宝”的成果对接新模式。目前,深圳先进院已先后与深圳、珠海、江门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合作设立“成果超市”。谈及“成果超市”(江门专区)的开业,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发展处处长毕亚雷跟我们说:
【出录音】
毕亚雷:将“成果超市”延伸至江门,让其在当地实现覆盖,是我们很早就确定的想法。在江门的这段经历,让我们倍感欣喜的是,这里已然成为众多深圳创新企业的制造基地。身为深圳机器人协会负责人,我在这里遇到了许多深圳企业家,其中不少有着深厚的关联——比如协会重要会员同川科技,便是江门汉宇控股旗下的企业。这些缘分,让深圳与江门的企业家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
我们身处深圳,科研成果与当地企业家的发展相伴相生、共同成长,因此与江门企业家交流时,也有着天然的共同语言。令人欣喜的是,在江门与企业交流的话题,和在深圳时的“语系”“语境”完全一致,甚至不少企业家本身就身兼两地身份。
如今深中通道通车,交通变得极为便利。以往总觉得前往江门是件需郑重安排的事,而现在,同事中午从深圳出发,下午在江门办完活动,晚上就能返回下班,这样的行程已成为常态。基于这些,我们对在江门开展协同创新工作充满信心。
【录音完】
主持:“成果超市”(江门专区)的开业,在江门市大健康国际创新研究院院长、五邑大学成果转化中心主任梁岩看来,将进一步加强江门产学研合作,让江门本土企业能够在家门口获取更加前沿的科技和更个性化的技术解决方案,进一步降低企业研发成本:
【出录音】
梁岩:我们能够在家门口获取顶尖技术。本地企业无需前往外地或深圳,通过成果超市及我们的联合服务,便可相对快速高效地获取前端颠覆性技术。
另一方面,这能降低创新风险与成本。在深圳、五邑大学及(江门市大健康国际创新)研究院,诸多成果已完成原始创新和早期研发工作,这可大幅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同时减少企业寻找新技术的成本。
此外,这为产业注入了持续创新动能。依托联合研发、技术需求揭榜挂帅等机制,我们能够精准匹配企业需求与外部智力资源,为企业提供定制化、伴随式的技术解决方案,从而源源不断地输入创新动能。
【录音完】
主持:如何保障科技成果顺利转化,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发展处处长毕亚雷和我们介绍说,深圳先进院的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实际上是同步进行的,首先要了解企业需求,再以深圳先进院的研发成果为基础,与企业进行协同创新:
【出录音】
毕亚雷:我们在引进院士人才时,便同步启动了成果转化工作,这一模式被称为“双螺旋”——一端是成果转化,另一端是科研探索。其中的关键逻辑在于,企业需求需引导科研方向,唯有如此,研究成果才能更易实现转化,这是首要原则。
其次,以本次签署的备忘录为例,我们始终秉持对企业开放的态度。企业无需急于考虑购买某项成果——毕竟成果定价复杂,且未必契合实际需求,而是可以直接提出发展目标,我们则会针对性地出具实施方案。以企业的实践经验为依托,以我们的科研成果为基础,双方开展协同创新。这种协同创新模式,与“成果超市”的建设同步推进、相辅相成。目前,我们已建立270 多个企业联合实验室,均遵循“企业提出需求、依托现有成果基础、双方团队共同研发”的模式,经过三年左右的深度合作,诸多技术难题得以解决。
在人才培养方面,许多科研人员在培养博士后时,会邀请企业负责人担任博士后的企业导师。这种模式使得成果转化阶段,博士后往往能直接进入合作企业工作,有效破解了成果转化中的人才衔接问题。目前,我院1000余名博士后中,数百位由企业与我院联合培养,他们的研究工作主要围绕双方合作项目展开。
因此,协同创新与成果超市是并行的核心主题。科研工作者不应固守成果“待价而沽”,而应以知识和成果为基础,主动服务企业需求。需明确的是,企业是创新主体,我们应主动对接并融入企业的创新计划,而非让企业被动适应科研方向,企业的实际需求正是我们所迫切需要的。
【录音完】
主持:今年6月,深圳中科创科有限公司与江门市大健康国际创新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依托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成果超市(江门专区),在产业孵化平台建设、科技教育、科创活动、大赛、论坛及峰会、科技企业孵化加速等方面开展多领域深度合作。如何依托“成果超市”开展产学研合作,江门市大健康国际创新研究院院长、五邑大学成果转化中心主任梁岩表示:
【出录音】
梁岩:我们的合作模式围绕成果转化、技术赋能及协同创新这三个核心维度展开。
在精准对接加速成果转化方面,成果超市汇聚了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院的诸多优秀成果,我们会从中筛选出合适的成果,联合五邑大学开展技术评估与中试研究。五邑大学的老师与中国科学院的老师共同参与研发,由此打通从实验室到生产线再到市场的完整路径。
第二个是联合研发模式。在这一模式下,我们可依托成果超市组建联合攻关团队,同时共享江门与先进院的研发平台,为本地企业提供服务。此外,针对技术需求,我们推行揭榜挂帅机制,将技术服务上架,供企业揭榜攻关,形成以需求为牵引的创新良性循环。
【录音完】
主持:除了推进产业发展,梁岩和我们分享说,“成果超市”这一平台,还将赋能江门本土科技人才的培育:
【出录音】
梁岩:第一点是赋能研究院人才培育,我们将其概括为“实践真知,学以致用”。研究院的研究生、青年科技人员能够获得深度参与与中国科学院合作的产业化项目的机会,借此培养出既懂科研又懂产业化的复合型人才。
第二点是高端平台建设与视野拓宽。通过与先进院及中科创科生态体系的紧密联动,研究院的师生能够接触到前沿技术、顶尖专家以及产业领袖,从而拓宽学术与产业视野。
第三点涉及企业导师机制与产教融合。我们可以推动中国科学院的资深技术专家、管理者担任研究院和五邑大学的产业导师,参与课程设计、授课及项目指导等工作,以此促进产教融合向深度发展。
此外,在人才流动与双向激活方面,该合作将推动深圳与江门之间高层次人才、技术经理人的柔性流动,为研究院和大学注入新鲜血液与创新思维。
【录音完】
主持:目前,大湾区已建成50余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资源集聚效应日益显现。梁岩认为,“成果超市”(江门专区)将成为深江科技合作的桥梁,加速产业集聚,助力江门产业发展:
【出录音】
梁岩:融入湾区创新链条,意味着借助这一合作桥梁,江门企业能够更深度、更有效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与深圳的创新网络实现紧密融合。这不仅让江门企业有机会接触到更优质、更高端的市场,还能促进其与资本及合作伙伴展开合作,进而切实提升自身竞争力。
与此同时,这一过程还有助于提升产业整体能级。随着更多高质量成果在江门落地转化,众多企业得以实现技术升级,这将显著提高江门大健康产业的整体水平以及其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加速产业集聚与高质量发展。
我们将这种模式称为“科研国家队成果+专业科创服务+地方产业承载”的创新模式。我们坚信,该模式必将为江门打造大湾区国际一流创新高地注入强劲动力,为侨都高质量发展贡献坚实的科技力量。
【录音完】
主持:“成果超市”(江门专区)让科技成果加速落地,生动诠释着“深圳研发+江门生产”的协同效能。未来,随着更多合作深化,期待两地将在产业、技术、人才领域收获更多突破,为大湾区协同发展再添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