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316期的《民生热线》节目中,市农业局局长张景卓、副局长陈壁光、总畜牧兽医师龚荣茂、副调研员谭育芬就春耕工作、农资供应、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科技创新、新农村建设等问题,通过热线电话、短信平台与市民进行了直接沟通。
访谈内容
主持人:3月20是春分,春分之后一般南方就开始春耕了。目前,我市春耕生产开展情况如何?
全市今年计划早造农作物种植总面积220万亩,其中水稻140万亩,经济作物80万亩。目前,已完成水稻播种面积110万亩,约占8成;已抛(插)秧0.5万亩,办田50万亩,种下春种作物40万亩。预计清明前完成春种春插任务。我市春耕生产主要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春耕备耕部署“早”。二是农田水利建设效果“好”。截至目前,我市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已累计完成投资约2.8亿元,打通了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有效保证了春耕用水。三是农资储备供应“足”。目前,全市已储备各类化肥41006多吨,农药500多吨、农膜1000多吨,满足春耕生产需要。四是良种良法应用“广”。全市重点推广种植优质高产水稻品种,水稻良种覆盖率达到99%以上;同时,全方位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预计全市机耕面积达20%以上。五是农技培训服务“实”。全市已开展各类培训会210场(次),培训农民4.4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共计8万余份,着力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
主持人:据了解,截至2011年,我市全市获得国家有机食品认证1个,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29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85个,“地理标志”农产品2个,无公害生产基地面积增加到67万亩,覆盖率达34%,无公害农产品个数、基地数和覆盖面积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三品一标”总数位列全省第三。这些“三品一标”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情况如何?
目前,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已增加到67万亩,覆盖率达34%;无公害畜禽养殖年产量5700.4万头(羽);“地理标志”农产品新会大红柑种植面积约达1万亩,总产达1万吨。我市“三品一标”农产品除供应本市消费外,主要销往国内大、中城市及港澳地区。目前,全市无公害农产品年产值超过20亿元,绿色食品年产值超过2.1亿元,有机食品(葵乡牌大米)年产值达218万元,“地理标志”农产品陈皮初级产品产值约1.5亿元,陈皮加工经营企业达50家以上,已形成陈皮饼、陈皮茶、陈皮酒、陈皮酱、陈皮菜、陈皮调料和陈皮凉果等系列产品,全行业年产值已超3亿元。随着社会消费需求进一步增加,“三品一标”农产品的产量和产值还将不断增大。
主持插播:农业生产离不开农业人才,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也重点强调要“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那么,农业技术人员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体现在哪里?目前在农技人才发展过程中又存在怎样的问题呢?来听听记者了解的情况:
(出录音)——农业技术人才现状
延伸提问:像刚刚这种情况,在我市普不普遍?在如何吸引和引进农业人才方面,我市有怎样的思路和政策?
农业要转型发展,基本出路就是科技,重点是靠农业技术人才。虽然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都重视这个问题,我们也加大了工作力度,但基层农业科技人员断层的情况的确存在,人员不足。基层农业科技人员队伍编制不够,高校毕业生不想到基层从事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这项工作的确比较累,边远的经济落后的地方报酬比较少。我们也留意到这些问题,并采取几方面的措施:一是贯彻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重点加强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建设,把这个体系完善起来;二是稳定基层科技推广队伍,想方设法增加他们的收入;还有就是创造基层推广农业科学技术的条件,通过多方面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张生:养花白猪,希望农业部门能多提供技术指导。
花白猪耐粗饲,适应性强,弱点是肥肉比较高,饲养成本相对比较高。建议用杂交组合可以引进花白猪产仔多的性状,与瘦肉型猪杂交组合会更有利市场竞争,希望选择最佳的组合。市场前景来看,作为小规模高品质的选择会有一定市场,但份额不大,饲养成本会比较高。参加我们的技术培训班可以提高这方面的技术。
陈小姐:饲料商会的管理问题。
饲料商会于2006年成立,是一民间组织,目前的会员近70人,其所有收费用于为会员服务。作为主管部门我们只是引导其如何为会员服务,不参与其管理。
李生(短信):农业一直以来都是靠天吃饭,农民朋友其实很辛苦,收入也得不到保障,是应该好好帮帮他们。像以前的减免农业税,农机补贴等都是很好的政策,希望以后能多出台一些这样的政策。
国家和各级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很大,每年出台很多强农维农政策,如农田基本建设、粮食补贴等方面。相信今后各级政府在这方面的力度会继续加大。
刘小姐(短信)::平价超市里面蔬菜水果真的是从农民手中直接购买的吗?那里面的蔬菜质量过不过关的?
政府加大了这方面的支持力度,近一段时间,政府部门办了近80家平超商店,平超商店大部分蔬菜都是从生产基地收购上来,大部分是自产,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农业部门督促其对质量进行自检,质量是有保证的。由于少了中间环节,价钱相对便宜。这是政府部门为了平抑物价的民生工程之一。作为农业部门,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做好菜篮子工程基地建设,做好优良品种蔬菜的选育和栽培技术的推广,以及做好自检工作,为市民提供放心菜。
主持人:今年全国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培训班于在我市举行,上级部门要求我们农机部门要以此为契机,将我市的机插水平推到一个新高度。春耕即将开始,我市今年机插工作的安排和目标是如何的呢?
我市既是广东省的农业大市,又是农机大市。2011年,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72.53万千瓦,其中三大农业机械:拖拉机拥有量3.58万台,水稻机动插秧机1288台,水稻联合收割机3280台。经多年的努力,我市水稻生产已基本实现了耕耙、灌溉、植保、收割机械化,水稻生产机械化综合指标达到了68.5%,现在我市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已进入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时期,每年以翻番速度推进,全市整体推进的格局已经形成。预计今年全市水稻机插秧面积可望达到70万亩,水稻机械化插秧水平可达22一24%,继续位于全省前列。
主持人:请问我市有何针对性的举措防治病虫害的发生?
一是加强重大病虫害的监测预警,及时、准确发布病虫信息。从3月份开始,全市各地的虫情测报灯开灯,监测水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两迁害虫”的迁入动态;同时,各市、区也均设立病虫监测点,及时监测各地病虫的发生情况。二是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和适时防治。积极推广频振式杀虫灯、色板、性诱剂等方法诱杀害虫,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邓生:种甜桔,去年销路不是很好,希望能发挥供销社的作用。
发展农产品要有市场意识,安排生产要避免一窝蜂。作为农业的主管部门,我们也留意这方面的问题,近期我们联合各供销社,组织企业打开销路,但毕竟还有靠市场调节。
王太(短信):近段时间菜价贵的离谱,比过年期间还贵,是不是跟最近天气反复无常,农产品减产有关系呢?农业局最好能想想办法,帮农民提高产量,让菜价降下来。
农产品主要是靠市场调节,多就便宜,少就会贵。目前总体来说菜价不是很高,可能某个时段、某个品种价格会高些。今年整个农产品生产水平比较高,供应也是比较足的。
主持人: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2月1日出台,文件题为《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文件聚焦农业科技,提出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着力抓好种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机械化。我市农业部门如何贯彻中央一号文精神?
一是继续深化与国家农业部直属“四大院”的农业科技合作,为促进我市农业转型升级和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二是着力加快农业生产机械化发展,力争年内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0%。三是在全市所有行政村和重点农产品市场全部开通“农村信息直通车”的基础上,实现“农村信息直通车”覆盖全市所有行政村以及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四是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推广体系,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年内全市农作物和畜禽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7%和93%以上。
主持人:今年粮食补贴政策、标准有何变化?
各级财政对粮食生产实施的补贴政策,均为按上年种植面积补贴至种粮农民,即是2012年种粮补贴补2011年种粮农民,今年的粮食补贴年每亩补贴160元,比去年增加2元。具体分为三大类:
一是农资综合直补:按2011年的种植面积每造每亩补贴57元,比去年年增加2元。
二是种粮直补:按2011年种植水稻面积每造每亩补贴8元的标准发至农户手中。
三是中央良种补贴:其中对水稻实施的良种补贴,早稻、晚稻均每亩补贴15元,并按2010年水稻种植面积发至种粮农户;对种植玉米实施的良种补贴按每亩补贴10元。
主持人:今年是我省扶贫开发“双到”三年目标任务收官之年,目前我市“双到”工作情况如何?
近两年多来,我市创新思路、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大力推进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一是贫困村经济活力增强。2010年以来,全市对口帮扶韶关市和恩平105条省定贫困村共投入帮扶资金3.43亿元,新增发展集体经济项目511个,为对口帮扶贫困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二是贫困户收入大幅提升。到2011年底,我市帮扶的105条省定贫困村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5510元,比2010年底增长78%,有劳动能力贫困户脱贫率达100%。三是贫困村面貌明显改善。共解决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2260户,建设文化卫生设施676宗,通硬底化道路460.2公里,完成建设小型农田水利275项,被帮扶的贫困村基本改变落后面貌。此外,105条贫困村中有18条按照“幸福安居工程示范村”建设的有关要求,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今年我们将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在新阶段扶贫开发中将重点抓好三项工作:
一是突出抓好产业扶贫和劳动力培训转移。到2015年,市重点扶持发展的扶贫型农业龙头企业要达到20家以上,确保每个有劳动力的相对贫困户至少有1人实现转移并稳定就业。大力组织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就业培训,鼓励引导有条件的农民自主创业。
二是突出抓好相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相对落后地区农村“四通工程”,力争到2015年相对落后村农户安全饮水率达100%,具备条件的贫困村通自来水。有条件的行政村村村通班车,有条件的自然村公路路面硬化;村村通电、户户通电;村村通有线电视、电话、互联网。
三是突出抓好农村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确保农村“五保”供养标准达到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推动公共教育资源向相对落后地区倾斜,加快完善农村公共文化卫生设施,促进基本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