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江门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江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江门市广播电视台
第298期:江门市外事侨务局

 

在第298期的《民生热线》节目中,江门市外事侨务局、港澳事务局局长梁富鸣先生,副局长朱运梅女士,联络文宣科科长吕惠明先生,侨政科科长李远华先生,外事管理科负责人黄颖清女士就华人华侨、侨眷、港澳同胞合法权益的保护,华人华侨新生代友好互访、各类外事侨务活动的开展通过热线电话、短信平台与市民进行了直接沟通。

 

               访谈内容

 

[主持]可能有些听众对外侨局不太熟悉,可否请梁局长给我们介绍下外事侨务局的简要情况和主要职能?

好,由于时间关系向广大听众简要介绍一下我局的简要情况和职能。没错,江门市外事侨务局是2001年市政府机构改革中由原市外事办和市侨务办合并而成,去年根据市政府《关于外侨局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又加挂港澳事务局的牌子(两个牌子一套人马),是市人民政府主管外事、侨务及港澳工作的职能部门。主要职能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外事侨务和港澳工作的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统筹协调各市、区和市直各部门、社会团体开展涉侨涉外和涉港澳工作,监督执行外事纪律和侨务及港澳工作的有关规定等。

 

[主持]2011中国(江门)侨乡旅游节暨江门侨乡美食购物节将于111115日,在东湖广场举行。目前的筹备及有关情况如何?

这个活动主要由旅游部门统筹举办,这也是吸引港澳或海外侨胞回乡开展各种交流活动的一个很重要的契机,有关方面正密锣紧鼓开展准备工作,相信会是一个很精彩的节日。

 

 [主持]友好互访是友城交往的重要形式,双方市领导率团到对方城市进行友好访问、与高层领导进行直接交流,对于维持和巩固两地的友城关系、推动双方的交流与合作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到目前为止,江门五邑正式缔结的友好城市共有多少对?

截至201110月,江门五邑正式缔结的友好城市共有4对。分别是:江门市与美国河滨市(1997年);台山市与澳大利亚亚拉腊市(1994年);开平市与美国美莎市(1994年),开平市与美国密尔布瑞市(2010年)。对促进我市对外交往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是开展高层互访,奠定合作基础。对于维持和巩固两地的友城关系、推动双方的交流与合作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二是拓展民间交流,促进友好发展。积极拓展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民间交流领域,促进双边关系向前发展。

三是开展经贸合作,推动社会进步。通过各类对外交流活动,积极推介江门,大力促进我市经贸发展。

 

[主持]近期有何重大的侨务活动?

近期我们正积极筹办第三届世界江门青年大会,做好华侨华人青年和华裔新生代的工作。江门是中国第一侨乡,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延续华侨华人新生代对家乡的感情,更深刻地了解家乡的发展,需要重点做好新生代的工作。市委、市政府也十分重视这项工作,世界江门青年大会已分别于2008年在江门和2010年在澳门成功举办了两届,第三届将于20126月在马来西亚沙巴州举办,世青会已成为江门侨乡嘉年华之外的又一个品牌。前两届大会,均得到国家、省有关领导到会祝贺,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名江门籍青年精英聚首联谊,共谋发展,为促进江门侨乡发展储备了充足的资源。

今年初,我们已经开始着手筹备第三届世青会,陈杭副市长多次亲自主持筹备会议,与马来西亚主办方商议活动细节,并前往沙巴州拜访州长和主要部门官员,得到了主办地州长的大力支持。接下来,我们将与马来西亚主办方最终商定活动方案,并全面启动各项筹备工作,确保第三届世界江门青年大会圆满成功。

 

[主持]国家对华侨华人的关心表现在哪些方面?

国家对华侨华人包括侨眷都是非常关心的,江门市有来自13个国家的归侨及侨眷,我们十分注重去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条件,包括教育、医疗等方面都提供大力的支持和帮助。江门有三个华侨农场,分别是台山市海宴华侨农场、鹤山市合成华侨农场、恩平市大槐华侨农场。他们都是五、六十年代受当地一些排华政策的影响而回到家乡,党和政府很关心他们,地方也很容纳接受他们,提供好的地方给他们生活和发展,经过各级政府的努力和他们的自力更生,生活环境和各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善。每年我们在不同的节日和时间,都会代表党和政府向他们送上一些关心和慰问。华侨农场的归侨及侨眷都很勤劳地改善自己的生活,周边的群众也很乐意与他们一起共同发展,我相信未来一段时间华侨农场的发展将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增长点。

 

[主持]近期国务院侨办和农业部开展助侨活动情况。

“侨爱工程——万侨助万村活动”是国务院侨办和农业部为顺应、满足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归侨侨眷关注“三农”、关心家乡发展的愿望而搭建的服务平台。近年来,我市外事侨务部门充分发挥侨力资源优势,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因地制宜,形式多样地开展“万侨助万村”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市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结合实际,建立“双万活动”长效工作机制。我局与市农业局联合制定下发了《江门市开展“侨爱工程—万侨助万村活动”工作意见》,积极制定和落实各项帮扶政策、措施、规划,将开展“双万”活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二是加大宣传,做好“双万活动”组织发动。利用我市举办嘉年华活动和慈善公益万人行、拜访和接待海外社团、侨领的机会,通过新闻媒体、侨务宣传栏及横额、标语、宣传小册子等各种形式,积极引导侨胞支持和参与我市新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项目建设。据统计,全市文明村建设资金中,侨胞捐助资金占了50%强。

三是典型引路,带动“双万活动”全面铺开。在各市(区)确定了7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积极引导各示范点因地制宜地开展活动,收到了以点带面的显著成效,有力地带动了全市“双万活动”的全面铺开。据统计,全市7个示范村自开展“双万活动以来,共引进助村项目64个,投入资金5958万多元,惠及农民群众13890人。

在上级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在各级政府的大力配合下,我市开展“侨爱工程——万侨助万村活动”取得可喜成绩。今年七月,经省侨办审定,全市7个示范点均被确定为省级“侨爱新村”,占全省26个省级“侨爱新村”的近1/3。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努力,进一步推进我市“双万活动”的深入开展,为广大侨胞支持和参与我市新农村建设搭建平台和桥梁。

 

[主持]我市是“中国第一侨乡”,华人华侨众多,新一代的华人华侨对家乡的认识和认同感等与老一代的有一定差异,我市近年来是如何做好华人华侨新生代工作的?

年轻一辈以往习惯性地认为回乡就是寻根,祭祖,对事业没有什么帮助,现在我们重点引导他们回乡有很多好的项目、很多好的投资机会值得他们考察,并且可以通过家乡这个平台,快速地进入国内市场。江门是地处珠三角的一个很重要的城市,珠三角是世界的制造工厂,很多的产业、产品都在这里集聚,让自己的产业在这里落户,意味着可以作为一个平台,接触国内很重要的生产和消费市场,江门也是一个跳板,让海外华侨华人新生代进入中国市场,寻求其发展的商机。

还有就是华文教育,不单海外华侨华人都很关注,不少外籍人士都视华文是其今后谋生的很重要的工具。我们接触的不少海外华侨华人都考虑或已把下一代送回来接受教育,我们会引导更加多的海外华侨华人的子弟回乡接受华文教育。通过教育,令他们掌握传统的中华文化,特别是对语言以及对家乡的社会民生、国情等方面的理解,令他们在海外的同龄人在竞争中有比较优势,这样有利于在未来的个人事业发展中占得先机,这是海外的家长的共识。

随着时间的变迁,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青年和华裔新生代已渐露头角,逐渐融入了居住国的上流社会,并成为海外华人社会的中坚力量。近年来,我市通过邀请海外华侨华人青年精英回来参加江门侨乡嘉年华、世界江门青年大会等世界性的大型活动,以及参加国侨办举办的海外青年领袖培训班,并结合各类出访活动,专程拜访海外华人青年杰出人物,与有代表性的青年社团缔结为友好社团,加深了他们对祖籍国、对家乡的认识和热爱,成功搭建了与海外华人、尤其是青年精英和新生代相互交流和合作的平台。此外,通过互访,进一步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和感情,涵养了海外侨务资源。

 

[主持]有没有一些现代的沟通平台,让海外华侨华人认识家乡?

这是我们正在积极做的工作,过去的都是传统的书信、电话等沟通方式,或者是派一些团组出去,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或者利用节日组织春茗等进行交流。这些都是传统方式,需要保存。在新的时代,媒体的作用很重要,特别是会务。我们对外事侨务的网站会把更多资讯放上我们的平台,让更多的朋友接触,并设置一些英文版,方便不懂中文的朋友阅读。同时引导政府网站也这样做。我们还准备开通一个微博,有些情况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进互动和交流。我们的办公地址是:江门市环市三路32号,联系电话:0750-3503789

 

吴生:谈谈如何让华人华侨更支持更热爱自己的家乡,希望对那些华人华侨捐建的学校、医院等多保留,作为纪念,让他们对家乡更留恋、更热爱。

一直我们都很重视这项工作,国家出台了捐赠法,我们已有一些实施的细则。改革开放之初,华侨多数都是捐建学校、医院。前几年教育部门开展教育强镇建设,考虑到一些侨捐学校比较小,师资力量没有保证,所以整合了一些学校,这些学校闲置后,我们与教育部门一起进行了调研,出台了如何妥善处理闲置学校的意见,要求各地要先征求捐赠者的意愿,再作其它用途。你提到其纪念意义也很重要,我们会逐渐理顺这方面关系,我们近期也会开展相关的调研工作,进一步明确相关的政策。

 

何生(短信):我是在台山政府部门工作的工作人员,台山有很多侨刊,历史已经很悠久,这些侨刊主要是靠本村的款项维生,这些善款本来就不多,加上印刷成本高,所以维持起来比较艰难。这些侨刊内容方面都是本村的红白事为主,缺少国家法规的宣传和国家、地方的建设成就宣传,建议职能部门在这方面有些投入,令到这些侨刊能真正成为连接家乡与海外华人的桥梁。

侨刊乡讯是一种侨乡文化特产,它形式多样,备受海外侨胞喜爱,被誉为海外侨胞的集体家书。全国第一份侨刊——台山的《新宁杂志》创刊于1909年。我市侨刊乡讯经历100多年的变迁,至今仍保留着88份,其数量之多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侨刊乡讯数量占全国三分之一。为了更好地发挥侨刊乡讯的对外宣传作用,近年来,我市侨务部门都是以奖代保的形式扶持侨刊的发展,一方面以服务的方式为采编人员提供业务培训和经验交流,提高办刊质量;另一方面对侨刊版面编排、英文稿件登载、儿童读本出版等方面提供指导,有效吸引和扩大了海外新生代读者群。例如侨刊《中国侨都》出版的儿童读本《侨都宝贝》丛书,得到省侨办的赞赏并大力推介。下一步,我们将更广泛地发动社会各界资源支持我市侨刊乡讯的健康发展,不断提高办刊质量,以新颖的版面和内容吸引海外华人读者,引导海外华裔新生代热爱祖籍国和爱乡的情怀,支持和积极参与江门侨乡的发展。

在这里我向大家透露一个消息,今年7月在江门五邑华侨博物馆启动了侨刊乡讯文化巡展,9月在广东华侨博物馆同期展出,这是我们向社会展示五邑侨刊的成效,稍后会在五邑各市区进行巡展,有兴趣的市民可以去参观。

 

林生:申请返还侨房已有20多年还没解决。

你最近一次的来访和来信我们已经受理,局领导都高度重视,进行了协商研究,相信近期会有回复。

 

[主持]侨房的认定方面有何相关政策?

80年代起,外事侨务局、房产局等在落实侨房政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到目前为止,已基本上落实了有关的侨房政策,当然还有个别遗留的问题。我们在这里说明一下,要落实侨房政策不是指所有的侨房,而是特指的:解放后土改没收、拍卖、经租或政府托管的那一类侨房,还要身份方面也要符合政策,凭相关资料到外事侨务局办理相关手续,这项工作最难的就是身份确认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