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司法局以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作为依托,打造涉侨公共法律服务综合体。 .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林立竣
通讯员 甄光醒
作为司法部海外远程视频公证试点公证机构之一,五邑公证处将服务范围延伸至全球侨胞,擦亮了中国侨都“金名片”;纵深推进镇(街)综合执法改革,被司法部和省司法厅分别列为开展省市县乡四级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试点、全省唯一的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示范市;精心策划“律动侨都 法润江门”系列活动,创新打造“法治政府面对面”“法治大讲堂”“周六一小时”等特色普法品牌……
今年以来,市司法局认真落实市委“1+6+3”工作部署,细化形成2022年争创亮点工作项目和重点工作任务36项,为把江门建设为全省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示范区贡献法治力量,用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定制华侨华人权益保障“护身符”
“您好,我是广东省江门市五邑公证处公证员黄旭萍。接下来我们正式办理此次海外远程视频公证……”7月28日上午,五邑公证处又一次与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连线,用时25分钟为李女士办理了放弃继承权声明书公证。
今年5月,五邑公证处成功入选司法部、外交部海外远程视频公证试点名单。7月21日,五邑公证处办理了首例海外远程视频公正。
知侨忧、帮侨盼、解侨难。今年以来,市司法局以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依托,以海外远程视频公证为突破口,以深江法律合作为助力,线上线下多头并进,努力建设华侨华人公共法律服务国家平台。
——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成为集法律宣传、咨询、法律援助、公证、调解等多种服务于一体的法律服务综合体;指导市律协成立涉华侨华人专业委员会,着力研发针对华侨华人和侨企的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务产品;引进布点全球89个国家的连锁律师事务所,开辟涉外法律服务专区,实现涉侨公共法律服务“一门办”。
——开发“智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微信小程序,包含涉侨法律咨询服务、公证办理、诉讼代理、出国回国指南等服务事项;加快建设线上“涉外法律服务地图”,推动涉侨法律服务“随身办”。
——引进深圳先进法律资源,与深圳国际仲裁院共建深国仲江门中心,努力打造珠江西岸重要的商事争议解决枢纽节点;与深圳市蓝海法律查明和商事调解中心加强合作,共建域外法律查明工作机构。
提升政府治理“软实力”
“市司法局邀请我们一线职工走进直播间,面对面与执法部门‘一把手’进行提问交流,让我们在江门工作生活更有信心。”江门市益源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职工黄超峰说。
今年以来,市司法局创设每月一期的“法治政府面对面”专题访谈栏目,邀请政府部门负责人直接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学专家、企业行业代表、基层群众代表、媒体记者等进行面对面交流互动。上线7期节目,分别聚焦职工群众评议行政执法、立法、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医保基金管理等热点话题,累计210多人次现场参与、超42万人次观看节目,营造了法治政府共建共享的浓厚氛围。
线上,问出实效。线下,动真碰硬。今年4月,市委依法治市办成立督察工作领导小组和5个实地督察组,分批次对市县镇三级全面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督察,首次完成全部党委部门法治督察。针对督察发现的31项77条问题,列出清单,制定整改路线图和时间表,确保所有问题清仓见底、不留死角。
此外,市司法局推动出台《江门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做好“六稳”“六保”等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助力我市打好政策组合拳,稳住经济基本盘;修订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用法治给行政权力边界划定规矩;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推进包容审慎监管、柔性执法,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
探寻法治融入基层治理“更优解”
“非常感谢司法所及时调解,帮我拿到了工伤赔偿!”新会区大泽镇一红木家具厂员工林某感激地说。
今年上半年,全市人民调解委员会参与调解案件3330宗,涉及金额24143万元。为人民群众提供精准有效服务的背后,是市司法局全力构建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多方联动密织的矛盾纠纷溯源治理网络。
市司法局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注重行政调解前置,近九成公安交通执法类的行政争议案件通过和解调解方式得到实质性化解。建立健全诉调对接机制,广泛运用“调解+司法确认”,快速高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创新“调解+公证”,充分发挥公证文书的证据效力、强制执行效力,从源头化解矛盾纠纷。因地制宜创建涉侨纠纷调解室,推动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等进入网格化管理体系,统筹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
行政执法面广量大,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群众。市司法局以行政执法“两平台”全覆盖推动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地落实,深入推进镇街综合执法改革,推动我市成为全国省市县乡四级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试点、全省唯一的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示范市。先行先试开展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职权事项动态调整,取消下放286项行政执法职权。
6月30日,省政府召开全省行政执法工作推进会,我市作经验介绍。“江门指引”被列为我省乡镇街道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重要参考依据。
今年5月,市委依法治市办举办首届“十大法治惠民实事项目”评选活动,推动法治惠民实事在五邑大地开花结果。恩平市牛江镇《统筹资源,立体施策,打造法治宣传“小镇”模式》入选第一批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周六一小时”义务法律咨询活动、成立法律援助志愿服务总队、创新谋划“八五”普法“一地一品牌”项目建设、创新打造“法治大讲堂”直播普法品牌等活动,都为普法宣传、基层治理等工作注入新活力,探寻“更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