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赋能侨都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江门市社科理论界召开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和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专家座谈会
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杨林贵
五邑大学政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吴志锋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经管学院副教授张璐斯
市中级人民法院民四庭庭长李立辉
市委政研室博士黄仕成
广东广电网络江门分公司党委办公室主任、高级政工师姜雷
市教育研究院教研员丁玉华
市广播电视台经营顾问曲田
昨日(8月23日),江门市社科理论界召开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和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专家座谈会。
会上,市中青年社科专家代表一致认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与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前后衔接、一脉相承、有机统一,真实记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发展并逐步完善的基本脉络,与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相辅相成、相互呼应,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深刻阐发了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筑牢理想信念、提高理论素养、增强政治能力的重要政治读本和案头好书。社科理论界作为理论“先行者”,要带头原原本本学、认认真真学、用心用情学,真正学深悟透蕴含在其中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理论思维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为助推我市更好构建新发展格局聚合力、添动力、出实策。
会议指出,全市社科理论界要把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持续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加快实施“六大工程”、推动新时代侨都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构建的伟大实践,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文/黎禹君 蔡俊彬 罗翠云 图/郭永乐
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杨林贵:
“四个结合”学懂弄通做实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权威著作,集中反映了最近两年多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党和人民应变局、开新局的伟大实践,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学习好、宣传好、阐释好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权威著作,要注重“四个结合”学懂弄通做实。
一是在“读原著”与“悟原理”的结合参照中,提高理论学习宣传阐释的精准性。以文晓理、以理通文,才能全面、准确地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起源与发展、内涵与外延,在宣传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准确客观,在阐释原理时精准到位,避免“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错误解读。
二是在“读原著”与“转思想”的结合比照中,提高理论学习宣传阐释的科学性。“谋之深方行之远”,要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与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作为一个整体来学习思考,方能更为清晰地领略到习近平总书记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
三是在“读原著”与“驭全篇”的结合观照中,提高理论学习宣传阐释的鲜活性。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应深入学习第四卷,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知原义,熟悉第四卷21个专题的排篇布局,细悟21个专题中的109个篇目,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逐篇细读,通篇驾驭。
四是在“读原著”与“开新局”的结合映照中,提高理论学习宣传阐释的实效性。在风险挑战面前,全市干部群众更要砥砺胆识,始终掌握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心和动力,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描绘的宏伟蓝图,踔厉奋进、勇毅前行,在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中承担起侨都江门应有的时代担当,创造出新的历史伟业。
五邑大学政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吴志锋:
坚持立德树人
做好青年引路人
本人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名辅导员,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学习印象深刻。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时代总是把历史责任赋予青年”,点明了青年工作的重要性,特别是青年大学生更是人才教育中最宝贵的资源。一批又一批从高校走出的青年学生,正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
如何做好青年学生引路人,结合工作实际,本人有四点感悟:第一、要成为坚定理想信念的育人者,才能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第二、辅导员要成为高尚道德情操的示范者,用自己言行带动学生追求真善美,增强学生道德责任感和价值判断力。第三、辅导员要成为具备扎实学识的指导者,对学生在思想动态、学习效果、人际交往、心理困惑、择业考研等方面工作作出指引。第四、要成为满怀仁爱之心的陪伴者,以慈爱之心关照学生心灵,以仁爱之心关注学生成长,真正成为青年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
同时要围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开展读书分享会,学深悟透;深入推动课程思政改革,将学习内容融入教学;结合专业特点,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开展实践交流,深化认识,推动实际工作取得进展。此外,结合党支部“三会一课”、团支部团日活动等开展相关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加强理论学习,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经管学院副教授张璐斯: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努力培养高素质人才
高校是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要把学习领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和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起来,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以理论学习的新提升,不断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一是抓住关键,切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在《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的必由之路》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学习领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必须深刻认识、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根本要求。
二是把握重点,着力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一文,为新时代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工作遵循。
三是紧扣目标,努力培养高素质人才。高校要“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努力培养符合国家未来人才需求规划的高素质人才。
高校青年大学生要学好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坚决抓好贯彻落实,在学以致用上狠下功夫。要打牢“学懂”基础,原原本本学、反反复复学、持续深入学;要把握“弄通”关键,认真研读全书所有篇目,把“厚”书读“薄”,再把“薄”书读“厚”,在不断思索、交流碰撞中感悟真理;要达到“做实”目的,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坚决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力奔跑。
市中级人民法院民四庭庭长李立辉:
深学细悟求真知
笃行实干促法治
作为党员干部,作为一名法官,要深学细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学好用好重要著作和论述;笃行实干,切实把学习成果应用到工作实践中,促进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坚守司法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是我国法治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法治最大的区别”。司法作为全面依法治国中的重要一环,必须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确保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前行。
二是坚持司法为民,践行根本宗旨。新时代法官要恪守司法为民理念,站在人民立场上想问题、干工作,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摒弃机械司法的陈旧观念,努力让审判工作既有力量更有温度。要坚持公正司法底线,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确保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法律、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三是坚持改革创新,助推工作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于法院工作而言,就是要立足司法实际适应形势任务的新变化,坚定不移深化司法改革,扎实推进审判能力和审判体系现代化,不断提高审判质量、效率和公信力。
总而言之,要通过学习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坚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真正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笃行而不怠,努力在个人的工作领域为构建新时代侨都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作出应有贡献。
市委政研室博士黄仕成:
读懂用好“两个结合”理论创新的磅礴伟力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开篇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令人深感理论创新伟力。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两个结合”重要论断,将其作为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之一,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独创性贡献,更加突出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意义。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的飞跃,深化了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认识,也意味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伟大进程。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传统,不可能走一模一样的道路。面对重大危机,我们以人民为中心,厚植家国情怀、天下情怀,在应对疫情等各个方面都充分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优势。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优秀传统文化催生了强劲的文化自信。这一逻辑必然要求在“两个结合”的基础上寻求更深层次的文化动力。
作为地方,如何践行“两个结合”呢?一方面,需要坚持与地方发展实际相结合。当前,围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促乡村振兴,正是要通过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强劲执行力,打通整个治理体系,并运用法治、德治、自治、智治等方式,解决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另一方面,坚持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江门近年来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上下了大功夫。比如,精心策划纪念梁启超诞辰150周年系列活动,挖掘优秀传统家风文化等,体现了地方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具体实际、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积极探索与创新实践。
市教育研究院教研员丁玉华:
筑牢教育领域“战斗堡垒”
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和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我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又有了新的认知。作为一名教研工作者,我深感教书育人责任重大,立德树人工作任重道远,对新时期如何筑牢学校教育“主阵地”,培植立德树人“生态园”有了以下三方面的认识与体会。
一要筑牢教育领域的“战斗堡垒”。新时期只有发挥学校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精准推进党建与教育的“水乳交融”,确保“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工作真正落地生根。学校育人,应该以党建为魂,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立德树人的生态环境。中小学校党组织作为党“肌体”的“神经末梢”和工作前沿阵地,是党最丰富和最可利用的组织“能源”,其政治核心作用就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我们必须筑牢教育最前线的“战斗堡垒”。
二要培养教书育人的“红色团队”。首先,教师要有信仰,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以崇高理想的力量引领学生。其次,教师要有担当,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教育工作的首要使命。再次,教师要有技能,要掌握立德树人、春风化雨的教育艺术,培养自己从教书匠向育人行家转变。
三要实施立德树人的“课程思政”。教师要高站位认识“课程思政”的时代价值,提升立德树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将所有课堂作为育人主渠道,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各门课程的教学和改革,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效结合。
广东广电网络江门分公司党委办公室主任、高级政工师姜雷:
坚守“党媒政网”使命担当
在我们豪情满怀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重要时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出版发行,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全党全社会应该深学之、笃信之、践行之,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不断提高“政治三力”,把思想伟力转化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实践成果。
一要学出绝对忠诚,提高政治判断力。我们要用心用情感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蕴含的鲜明人民立场、卓越政治智慧、强烈历史担当,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学习成果体现在提高政治站位、筑牢政治忠诚上。
二要学出坚定信仰,提高政治领悟力。作为宣传文化广电系统的一名政治思想工作者,本人格外关注书中《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等系列篇章,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述了数字经济、网络强国及宣传文化战略思想,为全面加强网络信息和宣传事业提供了“思想之钥”。
三要学出使命担当,提高政治执行力。我们要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真正把学习成效体现在稳经济、保增长、促发展的精彩答卷上。广东广电网络江门分公司将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坚守“党媒政网”使命担当,唱响迎接贯彻党的二十大宣传主旋律,积极推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部署在江门落地见效,深入拓展高质量数字家庭和5G业务,大力推进智慧广电赋能乡村振兴,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广电网络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市广播电视台经营顾问曲田:
提高政治站位 践行责任担当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集中全面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到四卷相辅相成、相互呼应,科学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为未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前瞻性谋划。作为青年学者要提高政治站位、领会科学体系、把握时代脉搏、践行责任担当。
一是深刻领会党的创新理论。学懂、弄通、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把握、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是深化侨乡文化传播研究。江门作为中国侨都,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和丰富红色资源的热土,拥有大量感天动地的革命故事。要深入研究侨都历史文化资源的传播功能,增强其感召力、吸引力、表现力、影响力,生动传播侨乡文化、广东文化、中华文化。讲好侨都故事,滋养江门青少年,增强其国家认同感。传播中华文化,涵养华侨新生代,增强其民族归属感。
三是推进教育研究成果转化。提高基础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能力,聚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真问题、重难点、急愁盼,理论联系实践,理论指导实践。引导基础教育工作者在课题研究中切实做到真研究、研究深、研究专,用研究反哺教学,用成果促进教学,搭建教育政策、教育理论、有益教育经验向中小学校教学实践转化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