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记者 皇智尧
12月11日,深中通道通车5个多月后,黄茅海跨海通道正式通车试运营,江门与深圳、香港等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的联系更加紧密,“东联西拓”区位优势进一步显现。
“大桥经济”重大历史机遇下,锚定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江门有何准备?又将如何作为?为此,记者采访了江门市发展和改革局党组书记、局长,市大湾区办主任胡其波,了解江门在深化软硬联通、加快大广海湾经济区开发建设等热点话题的情况。
加强协同联动推动平台提级赋能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江门与港澳合作建设大广海湾经济区”“加快江门银湖湾滨海地区开发”。
黄茅海跨海通道向西江门一侧,便是拥有3240平方公里空间,可供大规模土地进行连片开发建设的大广海湾经济区。据介绍,江门正加快大广海湾经济区粤港澳特色合作平台建设,积极与深圳、香港探索园区共建模式,与深圳共同开展深江经济合作区综合规划编制,与香港谋划建设香港·江门绿色产业园。
值得一提的是,从规划编制层面,江门将深化大广海湾粤港新型工业化深度合作战略研究,并联合国家智库开展谋划建设“两国双园”研究,加快船舶海工产业规划研究。“我们将尽快完成香港惰性物料处置区转用地手续办理,加快江门港总体规划修编批复,推动广海湾港区防波堤建设。同时,围绕船舶海工、海洋新能源、海洋渔业、滨海旅游积极开展招商,加快海洋经济发展。”胡其波说。
从大广海湾经济区延伸到整个江门,“大桥经济”机遇下,我市正全力做好平台建设和产业协同等工作。
目前,江门沿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两侧重点布局5个万亩园区,享受省级产业转移重点主平台政策等多层利好叠加,两年来累计承接产业转移项目130个;近3年来,珠江口东岸城市特别是深圳到江门投资超亿元项目近100个,计划投资额超600亿元。
今年,我市将力争江门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实现工业总产值850亿元、承接产业转移项目不少于70个,同时,推动江门中部八个工业镇联动发展,与东岸重点产业平台协同,打造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示范。
此外,我市正积极推动珠江口西岸都市圈产业联动,与珠海强化在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石化新材料等领域开展产业合作;与中山共建金属材料、生物医药、硅能源、智能家电等4个县域特色产业园。
据介绍,接下来,我市还将推进台山—开平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推动开平碉楼—赤坎古镇华侨文化旅游区申报世界级旅游景区,抓好台山新型城镇化建设省级试点,推动开平、鹤山创建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抓实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激发县镇村发展活力。
深入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改革
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通车后,资源要素将更大程度地自由流动,记者从市发展改革局获悉,我市在“硬联通”“软联通”两方面作出了一系列举措,将加速推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首先看“硬联通”,今年以来,我市先后推动中开高速、中江高速改扩建项目建成通车,广东省水运重点工程珠海高栏港黄茅海航道(崖门出海航道二期)也于8月正式通航,同时,深圳机场江门航空港建成启用,进一步便利了深江两地的交通往来。
据介绍,铁路方面,江门将加快珠肇高铁、深江高铁等项目建设,提速广佛江珠城际前期工作,谋划推进深江高铁南延线等项目建设;公路方面,将推动银洲湖高速2025年建成通车,加快国道G228、G240及省道S386江门段快速化改造,加快珠海莲洲—江门睦洲等相邻地区连接道路建设;港口方面,将联动珠海港高栏港区,推进“江海联运”“公铁水”多式联运体系,协力打造西江航运综合枢纽。
“我们还将积极参与大湾区组合港建设,加强对接盐田港、南沙港、高栏港,推动崖门出海航道三期等前期工作。此外,用好江门航空港,优化对接深圳、珠海等周边机场快线,加快谋划江门支线机场。”胡其波说。
“软联通”方面,我市将深入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复制推广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典型案例,加快推动“港澳药械通”,深化江门与香港、澳门医养产业合作,完善港澳青年创新创业配套政策体系;推动更多产品获“湾区认证”,吸引更多企业参与湾区标准制定,推动港澳籍船舶直航入境维修。同时,擦亮“江门3.3精彩之旅”品牌,深化与香港、澳门、深圳、珠海旅游交流合作,拓展更多“一城多站”精品线路。
在区域间公共服务共享方面,我市将加强与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合作,如加强优质医疗资源普惠共享,探索中心城市三级医院异地设置分支机构,强化区域疾病联防联控;共同推动社会保障接轨衔接,促进社会保障事项跨市办理,加快推进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推动文旅事业协同发展,共建都市圈高品质黄金海岸、海岛旅游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