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研讨碰撞出智慧火花。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现代化战略部署,深化我市教育领域改革创新,近日,市教育局在江海区高新第一小学召开2025年江门市教育创新推进会。会议梳理总结我市基础教育改革创新情况,展示我市教育创新工作成果,各县(区、市)教育系统负责人、校(园)长、教师600余人齐聚一堂,交流经验、凝聚共识,以创新为笔,奋力书写江门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文/图 罗双双
成果互鉴 激发创新动力
本次会议设置了教育创新成果展示、经验分享、专家讲座、分组研讨等环节,参会人员围绕“聚焦基础教育创新,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主题,展开深入探讨与交流,为教育强市建设点燃创新引擎,注入新动能。
会议开始前,参会人员共同观摩教育创新成果展示,各县(市、区)教育局以及13所代表学校展示了各自的教育创新成果。通过经验分享和成果互鉴,促进教育理念更新与实践经验交流,进一步激发创新动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3D打印生恭鲤鱼、AIGC遇上掐丝珐琅……江海区高新第一小学将AI、3D打印等技术融入非遗,有效推动学科与科技的“和融共生”创新发展;蓬江区里仁小学展出学生自制蚕丝扇、造纸术灯笼等项目成果,以“劳动+科技”为切入点,形成跨学科主题学习“里仁样板”;恩平市那吉镇中心小学“小小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茶坑石雕刻技艺,融入现代元素,让传统非遗绽放新光彩;台山市新宁中学通过图文并茂的展板介绍了该校“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慧乐教学”的深度融合实践……各校教育创新成果亮点纷呈,百花齐放。
明确方向 凝聚发展共识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会议总结了我市教育创新工作实践与成效,分析新形势,锚定重点任务,凝聚创新发展共识,为下一步推进教育创新奠定思想基础。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教育的发展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必须把握时代脉搏,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以思想破冰引领行动突围,以创新实践赋能教育提质,多维度、全方位打造教育创新“江门样本”。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多措并举推动教育创新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坚持创新“课堂教学改革”新模式,积极开展项目化学习、探索自主学习等教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探究和体验学习的乐趣,提升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积极探索人工智能赋能学科教学,探索与信息科技、科学、劳动、体育等课程协同实施路径,试点开展“人工智能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印发《江门市推动义务教育项目式学习实施行动方案》,遴选第一批江门市义务教育项目式学习标杆校56所,实验校294所。
会议要求,聚焦基础教育创新,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致力于教育理念的更新与升级,着力于教育与时代需求紧密契合,利用好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技术促进教育创新,探索“师—生—机”共生、共学、共研、共创的未来教育教学新模式,进一步深化教育创新工作,切实提高各地各校育人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从“新”出发 推动教育强市建设
在当天下午的分组研讨中,大家聚焦科学教育与创新、人工智能与智慧教育、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学前教育创新实践等四个专题展开研讨,省、市教育专家还受邀进行专题讲座和沙龙分享,共同为推进教育创新贡献智慧火花。
本次会议搭建了推动教育创新的交流平台,展示了江门教育在推进教育创新方面的积极成果,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激发教育创新发展活力。会后,参会人员纷纷表示,要以此次推进会为契机,将创新理念融入日常教学,以实干精神加快推动教育改革、教育强市建设,共同书写江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学校将以学科为基,文化为魂,素养为本,打造传承、创新共生,AI赋能下的非遗教育新生态。”江海区高新第一小学校长马苏雁表示,该校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继续深化教育创新工作,全力构建“Al+教育”新生态,推动学校教育从“标准化”向“创新性”跃升,为培养未来型人才提供“高新方案”。
从“新”出发,向“新”而行。未来,我市将大力推进数字素养提升工程,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创新发展,培育智能教育先行者;聚焦跨学科融合,推进项目式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综合核心素养。多维并举,守正创新,以创新要素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江门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