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记者 黎禹君
5月9日,侨乡江门以一场文艺盛会向全球创作者抛出橄榄枝——在侨乡新大众文艺社建设启动暨广东网络文学(江门塘口)青创孵化中心共建签约仪式上,“免费游览+百元公寓”等一系列扶持“素人写作”的全链条政策措施重磅落地。这项被网友称为“百元创作计划”的政策迅速引发热议,从文学圈到文艺界掀起阵阵涟漪。
业内专家点赞:
“这步棋走得既大胆又精准”
5月9日,江门正式向全社会发布侨乡新大众文艺社建设方案及政策要点,将以优越的创作环境和扶持政策,诚邀作家、微短剧创作团队等以“无界创客”的身份汇聚江门。
“江门这步棋走得既大胆又精准!”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谢有顺高度评价江门系列扶持“素人写作”的全链条政策措施,认为这是“创举”。
谢有顺认为,江门是一个创作的富矿,多种文化在此激荡,多种生活在此相聚,能够为作家提供很多创作灵感。“侨乡新大众文艺所面对的是大众,尤其是青年。以网络为切入口,更能吸引青年的关注。它的成立,能够留住作家,从而孕育出好作品。”在谢有顺看来,将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的文化底蕴与网络文学的新锐表达相结合,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艺共振”。政策中“百元月租人才公寓”“免费碉楼采风”等举措让他感慨:“能让作家们有地方住、有人关心、有转化通道,这样的诚意在全国都属罕见。”
江门的独特之处还在于不设硬性扎根要求,而是倡导“旅居创作”的流动模式。这种开放姿态的背后,是对创意人才流动规律的深刻理解。在知识经济时代,文化创作不再受地域束缚,创作者需要在不同文化场景中汲取灵感。
“江门是一片热土,还有很多故事等待大家挖掘。”谢有顺期待,能有更多的外地创作者来到江门,构思出新的故事。
作家圈热议:
“这简直是创作人的理想基地”
这些政策在作家圈引起热议。
“很多同行们通过微信、电话等渠道向我求证政策的真实性,大家都在问:100元租公寓是不是真的?会员证真能免门票吗?”广东省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江门市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易广永(笔名:唯易永恒)回忆,当政策细则被逐一确认后,作家群里立刻“炸开了锅”,大家纷纷转发分享相关消息。
易广永表示,有朋友兴奋地说:“这简直是创作人的理想基地,不仅能沉浸式写作,还能让孩子感受侨乡文化,想直接带全家住上一个月!”更有作家激动地表示:“这分明是给创作人开的任意门!”
作为扎根江门多年的“90后”网络作家,易广永已着手筹备“沉浸式写作计划”:未来1—2个月将驻扎塘口,完成一部30万字的长篇网络连载,展现侨乡魅力。
这股“侨乡引力”已辐射至西北边陲。
作为塘口镇首批进驻作家,新疆作家协会网络作家分会理事艾力塔姆尔·排尔哈提(笔名:历史系之狼)坦言,塘口的创作氛围非常好,为自己开启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决定以后经常待在这里,根据所见所闻,继续丰富创作细节,优化创作思路。
江门承诺:
“让大家感受到家的温暖”
“不管传统作家还是网文大神,到了江门都是自家人;不管来打卡还是常驻,这里永远为你留盏灯。”日前,江门市委宣传部向全球创作者发出盛情邀约:这是属于每一位文学创作者的专属福利,让我们带着对创新的热忱,在时代呼唤中,共同实现网络文学与在地创生的双向奔赴!
既要张开怀抱,更要铺好“赛道”。面对如潮反响,江门市委宣传部负责人表示:“江门愿作全球创作者的灵感港湾。从今天起,每位踏足侨乡的创作者都是‘自家人’。我们将以‘侨’为桥,张开怀抱欢迎全球创作者,持续做好宣传引流,优化政策措施,让大家感受到家的温暖。”
在政策落地第一线,塘口镇已紧锣密鼓推进相关配套。
塘口镇党委书记黄巧娜表示,该镇将全力做好三方面服务:一是搭建“文艺+侨乡”“文艺+文旅”融合平台,让塘口碉楼、古村落成为灵感源泉;二是深挖侨批故事、非遗技艺等本土文化资源,助力创作更多有温度的文化精品;三是培育浓厚的文创氛围,持续优化人才政策保障,落实塘口优品消费和人才公寓、民宿入住等一系列人才优惠政策,让文艺之花在乡村振兴沃土上绽放。
“成立侨乡新大众文艺社,对我们塘口镇美丽侨村——强亚村意义非凡。”塘口镇强亚村驻村第一书记石岩表示,通过吸引网络作家走进乡村打卡、栖居、创作,将为村子聚集人气、带来流量,实现文化赋能“百千万工程”,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模式。
“欢迎作家朋友们,到了村里就是自家人!”石岩表示,作为碉楼群所在地,强亚村将依托侨文化底蕴以及五十三度竹下、泉岭等精品民宿资源,为作家提供创作便利,做好生活保障、素材对接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