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歌唱起来唱响乡村新风貌”暨文艺志愿者走进鹤山文艺演出举行。
亲子家庭参观梁启超故居。
江门全域文明创建交出亮眼答卷!在5月23日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江门斩获20项“国字号”殊荣:江门鹤山市首度摘得全国文明城市(县级市和县)桂冠,6个村镇荣登全国文明村镇榜单,10家单位获评全国文明单位,1个家庭、2所学校分别摘取全国文明家庭和全国文明校园称号,数量居全省前列。
在这份沉甸甸的“文明成绩单”背后,江门创新运用“六种思维”工作法(即“战略思维”“系统思维”“为民思维”“创新思维”“专业思维”“法治思维”),实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品质提升行动,推动文明城市创建与“百千万工程”深度融合,深入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从城市到乡村,从机关到校园,城市“面子”“里子”俱进、“颜值”“素质”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实现了华丽蝶变。
文/图 黎禹君 江轩
全国文明城市(县级市和县)
鹤山市:以长效机制撬动全域文明跃迁
全国文明城市这项来之不易的殊荣,是鹤山人团结奋斗、拼搏进取的结晶,更是鹤山昂扬“拔头筹、争上游”精神的生动写照。
鹤山全力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奋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将创建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实施市领导、市直单位挂点督导镇(街)、村(社区)创建机制;建立健全联席会议、联合督办等制度,深化推行“双报到 双服务”机制,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着力推动全域创建、全员参与;积极开展“两个走访”,经常性下沉基层开展走访调研,充分统筹协调,了解民情民心,解决创建难题,形成全域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坚持为民惠民,城乡焕然一新。近年来,鹤山将文明城市创建与省“百千万工程”典型县建设紧密结合、协同推进,从群众关注点找准工作切入点,建成了源林初心小学、鹤山市人民医院新院区等一批教育医疗设施,办成了公办养老机构冷暖空调安装、公办小学学生午休“平躺睡”全覆盖等一批群众点赞认可的实事。
坚持培根铸魂,提升文明素养。在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鹤山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持续擦亮梁赞咏春、狮艺、龙舟、火龙等城市文化品牌。深化拓展“1+10+139”市、镇(街)、村(社区)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联动体系。
坚持常态长效,优化城市品质。2021年以来,鹤山有序推动文明创建九大行动、十大专项整治行动和十大文明提升行动,扎实推进112项创建重点任务及民生实事,让文明成为最亮丽的底色、最温暖的名片。
全国文明村镇
江门市新会区司前镇:文化铸魂 创新赋能
作为拥有1800多年历史的千年古镇,司前镇依托“全国重点镇”“全国千强镇”“广东省中心镇”等荣誉基础,以文化为魂、创新为笔,统筹推进精神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
党建引领,筑牢文明根基。打造“榕树下的讲堂”“艺术党课”等特色品牌活动,依托“1所+15站”文明实践服务圈,创新“文艺+宣讲”“志愿+积分”模式,年均开展活动600余场,推动理论宣讲覆盖1.3万人次。
文明实践,绘就幸福底色。打造“圩镇客厅”,充分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与产城融合党群服务中心资源。48支特色志愿服务队实现基层服务全覆盖,推动文明实践从“政府主导”迈向“全民共创”。
文化铸魂,激活古镇底蕴。以明代“益己、益人、益国”三益精神为内核,打造以古越文化、家风文化、红色文化、龙舟文化为脉络的文化传承体系。龙舟文化节年均吸引游客2万人次。
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良溪村:古村活化续写千年根脉
良溪村,隐于江门市蓬江区的千年古村落,是岭南移民史上一枚鲜活的文化标记,被后世誉为“后珠玑巷”。
近年来,良溪村全面落实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五大行动,通过对村容村貌进行全方位升级改造,包括修复古建筑、建设村史馆、环境治理、公路修建等,不断引进民宿、研学、寻根等多样化文旅项目,深挖古村故事,丰富文艺创作,打造“艺术+创意”体验、“研学+旅游”精品、“文化+特产”品牌。通过创新历史文化传播方式,不断开拓消费新场景,推动千年古村IP“出圈吸粉”。
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良溪村以典型村建设为契机,深挖“寻根文化”,推动良溪村焕新彩、展新貌、树新风,良溪村积极探索历史文化名村活化利用有效路径入选全省10个“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典型案例。
江门市新会区会城街道茶坑村:以文明创建激活千年古村活力
在“启超文化的诞生地”,茶坑村构建“党建+文化+生态+产业”四位一体文明创建模式,激活千年古村活力。
党建引领聚合力。创新实施“党员+志愿者骨干+兼职网格员”联动机制,发动554名志愿者组建5支服务队,完成4500亩征地与13万平方米破旧农房清拆。
文化传承铸匠心。依托修缮后的梁启超故居、凌云塔等历史建筑,打造“启超学堂”“启超家风大讲堂”和“少年中国说”等品牌活动,让爱国敬业精神融入基层治理血脉。
环境蝶变展新颜。实施道路硬化亮化工程,完成42间农房风貌改造,实现户厕100%无害化改造,形成石板巷、青砖房与百年榕树共生的岭南水墨画卷。
文旅融合促共富。打造“陈皮+文旅”模式,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旅游”全产业链带动年接待游客超500万人次,村民人均收入翻番,“梁启超故居—小鸟天堂”旅游带成为湾区文旅新地标。
台山市台城街道桂水村: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
在侨乡底蕴深厚的台山市台城街道桂水村,一年四季都有好风景。近年来,桂水村引入总投资3亿元的“桂水年华”乡村文旅项目,分期推进精品民宿、特色餐饮建设,依托百亩荷花、四季花海等景观,举办周末集市、灯光美食周等活动,让乡村更有活力,成为网红打卡点。
推出桂水周末集市、“我在桂水有块田”等特色农文旅项目,打造“春赏花、夏听荷、秋观稻、冬闻桂”四季观光品牌。举办“台山制造”桂水草坪音乐节、灯光美食嘉年华等多彩活动,吸引游客超60万人次。举办亲子读书沙龙、道德春联进万家、侨乡文化文艺汇演、移风易俗等活动,让乡风更文明。
该村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广东省美丽乡村”“广东省卫生村”等称号,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走出了一条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开平市塘口镇强亚村:碉楼古韵与文明新风交融
强亚村是广东省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核心部分,先后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3个国家级荣誉及21个省、市级荣誉。
以世遗文化和华侨文化为基础,强亚村融合田园风光与乡土文化,聚力建设集娱乐养生、亲子游乐、田园观光、文化体验等于一体的精品文旅片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发展模式。
坚持以党建引领,助推乡村“内外兼修”。强亚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文明创建主阵地,组建了多支志愿服务队,并聚焦“学”“美”“爱”“乐”“智”等主题,打造了“学在强亚”阅读行动、“美在强亚”清洁行动、“爱在强亚”公益行动、“乐在强亚”文化行动和“智治强亚”治理行动等接地气、有活力、受欢迎的志愿活动品牌项目,为群众提供精准、贴心的服务。
如今的强亚村,碉楼古韵与文明新风交融,正书写乡风文明的崭新篇章。
恩平市大槐镇河湾村:乡风暖 产业兴 治理活
在“百千万工程”引领下,恩平市大槐镇河湾村以“全国文明村”创建为笔,绘就一幅乡风文明、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的乡村振兴画卷。
通过“党建引领+模范赋能”双轮驱动,河湾村创新实施“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下岭村、红星村等村以模范力量带动村民共建共治,大力推进农房风貌改造,打造“美丽庭院”,实现“颜值”与“气质”双提升。在大力发展传统农业产业的同时,河湾村还以“家门口就业”为抓手,联动大槐工业园引导村民就近就业增收,让产业兴旺成为文明底色。
村规民约立规矩、文明家庭树榜样、志愿服务暖民心……河湾村将“孝老爱亲”“邻里互助”融入日常,村民法治意识、环保理念显著增强,文明新风吹遍田间地头。
当前,河湾村奋力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服务区,以文明之光照亮“百千万工程”典型村的发展之路。
全国文明单位
蓬江区环市街道篁庄社区:强阵地 树品牌 惠民生
篁庄社区是一个“村改居”混合型社区,聚焦“强阵地、树品牌、惠民生”三大主线,推动基层治理与居民幸福指数同步提升。一方面,连接起海逸城邦驿站、欧阳氏祠堂、巴金庶务室等延拓阵地,以点串线,以线带面,拓宽文明实践服务“覆盖面”。另一方面,创新打造“篁牌道德讲堂”“篁牌道德银行”积分制、“我为篁庄代言”特色项目、“蓬友+夜FUN站”夜课堂等品牌,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在惠民方面,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协调解决开具证明、养老金存取等问题,办结率100%。
江海区江南街道江翠社区:党建引领 多元参与 民主协商
江翠社区通过党建引领、多元参与和民主协商,织就文明幸福网,成为基层治理的典范。该社区打造2000平方米党群服务综合体,整合7个网格、106名党员和156名志愿者力量,提供议事、法律、助残、帮困等“一站式”服务。同时,运用“加减乘除”工作法提升治理效能。作为基层立法联络单位,社区招募83名义务收集员,累计提交建议1200余条,其中42条被国家及省市级采纳。
新会区人民检察院:“党建+业务+服务”三维融合
江门市新会区人民检察院以文明创建为引擎,构建“党建+业务+服务”三维融合模式,实现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赋能法治社会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常态化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无偿献血等公益活动,通过与村、社区党建共建为“百千万工程”注入法治动能。同时,打造“检侨·360”涉侨检察品牌、做实“蓝添绿榕”生态检察品牌、做强“侨启未蓝”未成年人检察品牌,以专业化品牌矩阵彰显新时代检察担当。
鹤山市融媒体中心:以人为本 融合共建
鹤山市融媒体中心作为党和政府的新闻宣传及广播电视新闻单位,成绩斐然,获评广东省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先进典型等多项荣誉,还是多个融媒专业委员会的重要成员单位。该中心践行“以人为本、融合共建”方针,以先进思想与正能量作品推动文明单位创建及融媒事业发展。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组建多支队伍开展志愿服务,“圆梦行动”持续开展11年。
江门市人民政府行政服务中心:持续擦亮政务品牌 文明创建结硕果
江门市人民政府行政服务中心成立于1997年,是全国首个地级市综合行政服务机构,是我省“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改革的先行者、探索者。创建学雷锋文明岗,成立政务服务志愿队,打造江门中小微企业诉求快速响应平台,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和“江门易办事”企业综合服务中心……近年来,该中心持续擦亮政务品牌,文明创建硕果累累,获得国家“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巾帼文明岗等荣誉称号。
恩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改革惠民促发展 文明创建树新风
恩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坚持以文明创建为引领,党员干部团结协作,担当作为,砥砺前行。近年来,该局大抓产业招商,出台建筑业“15条”措施,建筑企业由21家增加至69家。创新举办“乐购恩平”系列消费节活动,让利市民,活动期间商品住房成交6594套,金额40.57亿元,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在江门市率先实施办理施工许可“三零模式”,实现“秒批”,助力良好营商环境。开展重点线路农房风貌提升1700多栋,城乡环境不断提升,促进“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江门市气象局:以融合创新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
江门市气象局坚持党建业务融合,在防灾减灾、高质量发展和文明创建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在全省率先创建气象防灾示范市;近3年在全省气象部门综合考评中2次被评为“特别优秀单位”;在全省率先实施江门“平安海洋”气象保障工程。近年来先后获得全国气象部门“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单位”等集体荣誉,涌现出“中国好人”“最美奋斗者”杨万基等先进人物典型。
广东博富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主动担当 共筑文明
广东博富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创立于2013年,秉承“大道博富 筑善致远”企业精神,始终把社会责任融入企业长期发展战略,以多元实践助推城市文明建设,至今累计慈善捐赠超3800万元,屡获“广东扶贫济困红棉杯”等多项荣誉。2016年起至今,捐建55座公益“悦读馆”(另有4座建设中)及高标准配建台山中心图书馆,全部入选市委宣传部“无负今日”城市书房(农家书屋),累计举办200余场读书活动。
新会区电子商务协会:为电商行业注入文明活力
作为全国“四好”商会,新会区电子商务协会创新打造“党建+电商”文明创建模式,为电商行业注入文明活力。坚持党建领航,打造“爱党爱国电商人”品牌,推出“书记访企”新媒体栏目。坚持文化铸魂,打造“电商学院”,培育87名专业人才;连续举办三届“新会电商文化节”,助力120余个品牌发展;通过“新业态音乐嘉年华”等活动团结快递、外卖、直播等新就业群体。坚持示范引领,在“直播节”“电商节”等大型活动中,组织30余名网络达人倡导行业自律。
江门市澳新食品有限公司:彰显澳门品牌企业的文明担当
江门市澳新食品有限公司作为澳门十月初五品牌内地生产基地,以“六心文化”(初心、恒心、信心、匠心、爱心、良心)为引领,创新打造“党建+非遗+公益”文明创建模式,彰显了澳门品牌企业的文明担当。公司建成烘焙文化体验馆,作为新会区文明实践点,年均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超80场次,接待群众超5万人次。组建烘焙技艺传承队,将澳门手信工艺与新会陈皮文化融合,产品销售至全国各地,并出口到欧美、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文明创建与经营发展双促进。
全国文明家庭
李建昀家庭:双警家庭的逆行守护
李建昀是江门市公安局打击走私支队民警,妻子张馨心是鹤山市公安局辅警。作为警嫂,张馨心用柔肩扛起家庭重担。节假日丈夫常忙于执勤,她独自完成照顾孩子老人、看病、打理家务等生活琐事;当双方母亲同时病重住院时,她承担起照料两位老人的责任。
2021年7月,李建昀参与水上缉私时遭暴力抗法,被螺旋桨击中致左肢截肢。在ICU治疗期间,张馨心坚持每天手写家书由护士转述,用文字传递力量;转入普通病房后,她寸步不离,陪伴丈夫完成3个月的康复治疗,帮助其重返岗位。2022年9月,李建昀成为无人机专班成员,继续守护江面安宁。
全国文明校园
江门市新会第一中学:文明创建有力推动学校发展
江门市新会第一中学是广东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高中,被誉为“校园美、校风好、管理优、质量高”校园,曾获得广东省文明校园、广东省绿色校园、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在文明校园创建进程中,校领导、教职工与学生文明有礼,学校无违法犯罪行为,办学规范有序。全国文明校园创建有力推动了学校发展,在培优、竞赛、高考等方面屡创佳绩。
蓬江区荷塘镇篁湾中心小学:让传统文化“活”在课间
江门市蓬江区荷塘镇篁湾中心小学创建于1903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学校”“广东省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荷塘纱龙·龙舞的传承教育基地。在创建全国文明校园的过程中,走出了一条富有内涵的非遗特色教育之路,树立起具有“龙·竹”特色的和谐、发展的优良校风,助力学子健康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