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讯 (记者/朱磊磊 通讯员/江消宣) 地震来袭,通信中断、道路损毁、电力瘫痪,全省消防地震救援专业队伍立即赶赴“灾区”救援……这一幕发生在江门市消防救援支队西环路特勤消防站地震救援演练现场。
5月20—22日,广东省消防救援总队“使命-2025”教学式地震救援演练在江门举行,来自全省的7支地震救援专业队伍共458名消防指战员、106辆消防车、5头搜救犬,在模拟极端场景下展开实战救援演练,推动全省地震救援能力迈上新台阶。
本次演练模拟场景设定为江门蓬江区发生6.0级地震,造成大片建筑倒塌、人员被困,震中形成“孤岛”,救援车辆无法直接到达。省消防救援总队、江门支队立即启动响应机制,迅速调派通信前突分队、地震专业队开展侦察和前期救援。同时启动跨区域增援预案,调派珠海、佛山、惠州、东莞、机动支队地震救援专业队和训保支队战勤保障队前往增援。参演队伍须徒步挺进灾区,完成两大灾害片区7类救援场景以及山体滑坡、建筑物倒塌、受限空间破拆、横渡绳索、高空救援等10个典型实战科目救援任务。
在“建筑倒塌安全破拆救援”科目中,面对6层砖混楼房多层叠压式倒塌,队员综合运用多模雷达生命探测仪开展被困人员搜索定位,利用破拆顶撑技术打开营救通道,成功救出“被困人员”。
此次演练首次采用“教学”模式,省消防救援总队通过静态讲解与动态演示相结合的方式,为全省队伍提供标准化范本。其中,静态讲解涵盖规范化成果介绍、专业队建设标准、装备模块、行动基地讲解等内容;动态演示包括指挥部搭建与运维、实战技术全流程演示等环节。此外,针对“作业分区不科学、指挥运维不规范”等问题,演练参照国家消防救援局地震灾害救援专业队伍能力评定指标,由16个非参演支队的33名测评员对各参演队伍演练过程中指挥、营救、通信、战勤保障等情况进行全程跟踪测评,以“能力体检”倒逼队伍规范化建设。
“本次地震演练整体有序推进,各参演队伍均能按照预定方案展开行动,团队协作表现不错。”地震救援专业队营救组组长利远勇介绍,教练组安排专业技术骨干,从作业流程、设备原理、操作步骤到常见故障排除,进行一对一详细讲解和示范指导,让参演人员在实践中提升专业救援技战术水平。
省消防救援总队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演练不仅是对全省地震救援专业队伍的“能力检验”,更是以实战为导向确立标准化建设方向,进一步推动全省消防救援队伍地震灾害救援力量向规范化、专业化、体系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