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第二十一届文博会开幕首日,广东重磅出台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包”,提出一揽子87条政策措施。江门是粤港澳大湾区“影视资源的富矿地”,为促进影视产业繁荣发展,江门市委宣传部迅速发布《落实〈关于推动广东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工作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一揽子28条政策措施,促进江门市影视(院线电影、电视剧、网络剧、微短剧)产业繁荣发展,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其中明确,江门将全域提供影视协拍一站式服务,设立影视协拍服务热线(0750—3272521),8小时内完成线上影视拍摄备案资料审核。
江门日报记者 黎禹君
优化影视产业布局
山、河、湖、海,长堤的骑楼,赤坎的碉楼,塘口的古村落,以及大片稻浪滔滔、铁锈斑驳的工业遗迹……层次丰富的景观被收纳进江门这个“天然影棚”中,近三年吸引了100余部影视剧前来取景。
江门的雄心从来不局限于成为一座“天然影棚”。然而,长期以来,江门在大湾区影视产业链中的角色偏重中上游,投资、发行方面公司不足,成熟的演艺工作人员依赖广州、深圳、香港。
从天然摄影棚“蝶变”影视梦工场,江门用心做好影视产业布局。《意见》提出,培育台山—开平影视产业示范带,依托台山梅家大院、台城历史街区、冈宁影视城、川岛,开平赤坎华侨古镇、塘口空间、蚬冈旧圩、自力村、马降龙村等现有热门影视取景地,建设台山—开平碉楼古街、滨海风光影视产业示范带,推动台山水步镇建设“影视产业小镇”、开平塘口镇建设“影视(短剧)孵化中心”。
同时,依托蓬江、江海、鹤山、恩平现有的影视照明、音响设备、麦克风等相关影视器材生产的工业基础,逐步扩大江门影视设备制作产业集群,为影视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工业基础。
产业发展离不开资金支持。江门将以资金扶持激励影视产业发展。对于题材属于正面宣传提升江门市城市形象、产生广泛传播影响力的影视作品,视放映效果给予一定资金扶持;对影视行业协会、联盟机构、企业等,为影视企业或摄制组提供系统的信息咨询、取景拍摄协调、品牌推广等行业服务,视影视作品的数量和传播效果给予一定资金扶持。
江门还鼓励各县(市、区)出台影视产业落地优惠措施,探索建立以奖代补、消费优惠等方式,为影视公司落地、影视制片基地建设、影视剧组拍摄以及影视人才扎根创作等提供尽可能多的优惠措施,吸引外地有影响力的影视公司来江门设立分公司、华侨华人来江门开设影视工作室。
做好影视拍摄管理服务
当产业基础逐渐夯实,如何让剧组“愿意来、留得住、拍得好”成为关键。为此,江门在完善硬件设施的同时,还通过数字化手段构建起全流程服务体系,让剧组“来即能拍”成为行业新标配,为影视创作打造优质软环境。
为进一步优化影视拍摄服务,江门将健全影视产业服务体系。完善“一库一平台一机构”(“一库”指“影视资源数据库”、“一平台”指“数字化影视服务平台”、“一机构”指“公益性影视服务中心”),负责统筹全市影视剧组来江门取景、拍摄、制作等相关事宜,全流程指导、跟进、服务剧组在江门的创作摄制活动,提供“一站式”“保姆式”落地服务。
影视剧组如有意向到江门拍摄,可拨打影视协拍服务热线(0750—3272521),江门将免费提供政策咨询、拍摄协调、中介建议等服务。
在线下影视协拍申请的基础上,江门增设线上影视拍摄备案功能,依托“光影江门”小程序,将电影、电视、网络剧等分类设置线上申请端口,为影视剧组提供便利的协拍服务,提升服务效率,8小时内完成资料审核,并出具协拍证明,自动“派单”至各县(市、区)服务平台,实现影视协拍服务数字化、智能化。
同时,江门构建“1+7+N”影视服务体系〔即1个市级影视服务中心、7个县级服务中心、N个拍摄服务孵化中心(基地)〕,并鼓励拍摄服务孵化中心充分体现地域特色,如打造蓬江侨乡风貌、江海工业遗迹、新会陈皮、台山海岛、开平碉楼、鹤山水乡、恩平温泉等特色影视服务基地。
丰富影视旅游文化内涵
当影视作品成为城市流动的广告牌,江门敏锐把握住“影旅联动”的新机遇,通过将镜头语言转化为文旅语言——2023年《狂飙》迅速出圈,带火了江门,当年全市接待游客2280万人次,增长85%,旅游收入更是激增164%,影视热度持续转化为发展红利。
未来,江门将进一步丰富影视旅游文化内涵。根据《意见》,我市将以“跟着影视去旅行”等活动为契机,将碉楼、骑楼街、咏春拳、蔡李佛拳等元素和著名影视文化IP结合,打造一批影视旅游精品路线。
同时,宣传、文旅部门将充分运用数字科技手段,丰富侨乡文化内涵,呈现影视经典镜头,讲好拍摄背后故事,将已成功拍摄影视片的取景点、场景地建成市民、游客乐于体验的江门影视文化“打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