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子在认真实训。
烹饪专业中职学子的茶饮作品颇受欢迎。
中小学生走进中职学校学习技能。
全市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达97.6%,毕业生服务第二产业人数同比增加50%,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同比增加59个……近日,市教育局发布的《2024年度江门市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我市中职教育在立德树人、毕业生就业、产教融合、技能竞赛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亮眼成绩,全方位实现高质量发展。
文/图 吕中言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全市中职学生体质测评合格率96.43%
2024年,我市中职教育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健康第一”理念,深化教体融合,坚持特色发展,健全协同育人机制,通过咏春拳、醒狮等活动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锤炼意志,涌现出不少优秀案例。
如鹤山市职业技术学校立足当地优秀乡土文化,以武韵浸润心灵,以文化人,培育匠才。以创建“咏春拳和鹤派狮艺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和“创建广东省省级偏身咏春拳和鹤派狮艺传承基地”为目标,以学习咏春拳和鹤派狮艺文化为重点,通过课程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等不同层面的建设,引导学生追求卓越。该校聘请广东省省级非遗偏身咏春拳和鹤派狮艺传承人,在学校开设咏春拳和鹤派狮艺培训课程;组织咏春拳和鹤派狮艺学生社团,开展课余训练;积极参加校内外各项咏春拳和狮艺比赛、展示、演出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与社会责任感,收获广泛好评。
2024年,全市中职学校学生体质测评合格率96.43%,同比增加1.48%。
在国家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全市各中小学逐步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大背景下,2024年,我市发挥中职学校的“天然优势”,在创新立德树人方式的同时,开创中小学劳动教育新局面,由市教育局牵头构建了“1+N”劳动教育体系,让4所中职学校通过签约对接的方式带动4组中小学,推动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对于江门劳动教育而言,该体系的构建既是创新之举,也是一次精准的资源整合。该体系启动后,经过各组学校的努力和尝试,劳动教育普职融通“江门样本”逐步形成。
2024年,江门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鹤山市职业技术学校被评为广东省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基地。在2024年第二届广东省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基地说课比赛中,江门市中职学生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的好成绩。
就业质量稳步提升
服务第二产业人数同比增加50%
2024年,我市中职学校教育和就业质量均稳步提升。2024年,江门市中职学校毕业学生10726人,就业学生(含升学)10469人,就业率为97.6%,服务第二产业人数增幅最大,同比增加50%。
2024年,我市10所中职学校与市内外高职院校开展33个专业中高职贯通培养,完成1495个招生指标,同比增加300人。同时,积极引导各学校结合省职教高考本科招生专业,研究专业设置。为做好职教高考指导工作,2024学年,我市成功成立江门市中职教育教学教研指导中心和江门市中等职业教育语、数、英三科中心备课组,定期组织开展教学教研活动,加强对中职学校公共基础科指导工作。
以赛促学,以赛促练。2024年,我市各中职学校通过举办中等职业学校师生专业技能大赛,引导教师和学生注重内化职业素养,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2024年,我市中职学生获省技能竞赛奖项68项,有4个项目选手代表广东省参加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首次荣获银奖一枚、铜奖两枚。
2024年,我市中职学校紧密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结合项目式教学、模块化教学模式以及岗位能力实际需求,大力开发中职教育教材,着力打造出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要求精准匹配、强适应性的中等职业教育“金教材”。2024学年,我市中职学校新入选国家职业教育规划教材数量1本,新入选省规划教材3本;编写教材27本,其中校企合作编写教材数为18本,新形态教材数为1本。
我市中职学校还积极融通岗课赛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创新教学方法,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2024学年,我市中职学校专业教学资源数为34个,同比增加11个,其中省级5个;在线精品课程17门,在线精品课程平均学生数为3928人,同比增加1155人。其中江门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开展了“智慧课堂”项目建设,广泛应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拓展学校教育教学空间,促进自主、泛在、个性化学习。智慧课室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通过各种多媒体设备、学生终端、线上教学平台组成智能交互网络,实现多媒体展示教学、智能课堂练习反馈。该智慧教室建成投用后,受到了各专业教师的热烈欢迎。
推进产教融合发展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同比增加59个
产教融合是中职教育的生命线。2024年,我市中职学校围绕产业发展情况及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不断推进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教学、实习仪器设备资产值为36136.914万元,生均教学、实习仪器设备资产值为1.08万元,可提供实训工位数23839个,校内实训基地115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31个,其中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同比增加59个,增幅最大。
2024年,我市积极推进中职学校和企业联盟、与行业联合、同园区联结,构建了“政校会园企侨”协同联动机制。其中,市教育局进一步以家电产业链为试点,积极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有机衔接,统筹指导各中职学校与家电产业链重点企业联动,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探索共建中高职贯通产业学院、订单班,举办江门家电企业、产业介绍及职业生涯培训讲座等合作项目,共建共享专业课程资源库,举办家电设计大赛、举办家电产业链产教融合创新发展大会、专场招聘会等,为江门市产业链探索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技能人才培养路径,是具有推广意义的“江门方案”。
江门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构建了“校企协同育人,四元实习学生评价体系”,该体系被评为广东省第四批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该体系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校“1124”产教融新模式为平台,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评定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一个政、校、企、行四元参与的岗位实习学生评价体系,发挥校企精准育人的作用,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主要做法包括以信息化优化学生岗位实习的过程性评价、导师以行业标准开展培训及考核评价、对接岗位需求,开展企业应职应岗的能力评价、政府与行业共同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评价,并且获得了有效提升师生专业技能水平、深化政校企行合作,辐射引领地区职教新发展的效果。
江门市新会机电职业技术学校打造“平台共建,基地共育,打造学校育人新模式”,该案例获得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项目优秀案例。该模式以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驱动,规划建设职业教育集团及校外、校内两个基地,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及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践。形成了“平台共建,基地共育”的育人新模式,为专业群建设探索育人新途径。具体做法包括集团化建设,打造产教融合育人平台、产品进教材,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技能训练体系、生产进校园,打造产教融合校内基地、课堂进企业,打造产教融合校外基地,达到了产教联动的目的,创新了校企深度融合的模式;学做融合,提高了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产促学,破解了工科专业高消耗、高成本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