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非公经济组织党委举办“红色新动能”企业家大讲堂,增强学员创新创业能力。
鹤山雅图仕党委党校是全省首家侨资民企党校。
党建引领是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坚强后盾和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成立70周年的贺信中强调,“把广大民营经济人士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不断开创工商联事业发展新局面”。
创新打造“种子工程”非公党建工作品牌,帮助企业和商协会发展超300名党员,有效破解“企业党员不够”“组建党组织困难”“企业无党员”等瓶颈问题;立足侨乡特色开展民企党校建设工作,形成独特的“政企校侨”党校模式,实现党建与企业共治共建共融共发展;探索开展“红色新动能”产业链党建行动,以党建引领“一条链”撑起产业高质量“发展路”……
近年来,市工商联始终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充分发挥非公经济组织党委作用,厚植非公党建沃土,以创新实践破题,打造非公党建“江门样本”,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图 皇智尧 郑力骋
从“输血”到“造血” 播撒“种子”结硕果
“企业党员不够怎么办?”“企业组建党组织有困难怎么办?”“企业没有党员怎么办?”这是在非公企业组建党组织过程中常出现的三大难题。
近年来,我市非公党建走出了一条从“输血”到“造血”的探索创新之路,首创“种子工程”非公党建工作品牌,通过派送党建工作指导员和“党员种子”、为商协会和非公企业培育党员等多种方式,推动商协会和非公企业成立党组织,为企业注入党建活力。
2017年,市工商联下派“党员种子”帮助江门市酒类行业协会成立党支部,让该行业中的党员有了“家”。多年来,通过党建引领,江门市酒类行业协会不仅在规范行业经营方面走在了全省前列,也在履行社会责任上展现出了更强担当。
自成立以来,江门市酒类行业协会党支部与市工商部门、市场监管部门探索建立了省内首个地方性酒类企业诚信评价体系。此外,还开展了一系列慈善义卖、扶贫助困、食品安全宣传等社会公益活动,例如通过“百企扶百村”精准扶贫行动,连续5年定点帮扶台山市深井镇河西村,向贫困学子发放助学金及粮油等生活物资,并走访慰问困难党员、退役军人和困难群众,累计帮扶金额超10万元。
这是市工商联积极推动“种子工程”在全市商协会、企业铺开的一个缩影。
目前,“种子工程”项目已覆盖江门各县(市、区),共派出党建工作指导员、“党员种子”370批次,帮助企业和商协会发展党员超过300名,有效促进了非公党建工作的开展。市工商联所属商协会53家,已组建党组织的商协会45家,组建率为84.9%,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党建引领之下,我市广大民营企业和商协会正积极投身“百千万工程”。近年来,我市共组织510家企业和商协会参与405个村的结对帮扶工作,建立帮扶“项目库”280个,累计带动投入资金超2.9亿元。
点亮企业“精神之火”
建设全省首家侨资民企党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推动民企党建工作探索,因地制宜抓好党建,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近年来,着眼于解决非公党建工作平台载体少、党务培训不专业等问题,我市统筹整合非公党建资源,走出了一条颇具侨乡特色的民企党校建设之路。
作为全国著名侨乡,江门汇聚了众多侨资民营企业,外资和港澳商事登记主体超4700家,其中有近3000家由华侨华人、港澳同胞投资或参与投资。
2021年,市非公经济组织党委联合市委“两新”工委等单位,推动江门建设全省首家侨资民企党校——鹤山雅图仕党委党校,聚合各方力量,形成了独具侨乡特色的“政企校侨”党校模式。
一方面,鹤山雅图仕党委党校依托企业园区内丰富的教育基础设施、教育资源,以及企业人才培育体系等,在完成企业内部党员教育的基础上,协助各地区非公企业、“两新”组织、侨资企业、商协会等开展培训服务工作;另一方面,依托该党校的对外展示资源,为众多前来参观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提供了学习党史、国情、理想信念教育等的平台,进一步增强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感、信任感以及对祖国发展的信心。
鹤山雅图仕党委书记招伟宁介绍,自成立以来,该党校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28期,累计服务学员达9549人次;接待各类访客300多批次,合计近1万人次,其中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近800人次。
鹤山雅图仕党委党校的示范效应,正在点亮越来越多企业的“精神之火”。例如,台山市金桥铝型材厂有限公司依托党群活动中心、大型阶梯课室、文体活动场地进行整体规划,高标准打造教学阵地,配备党委办公室、企业发展历程展厅、大型多媒体阶梯课室等功能场所,探索建设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民企党校。
现如今,我市正加快通过因地制宜推动民企党建工作探索,助力企业激活内生动力,激发“红色动能”。
“党建链”赋能“产业链”
“江门样板”成为全国党建创新案例
近年来,新会区正用“一个柑”“一块皮”“一条链”,切实推动乡村振兴、农民致富。
2021年,江门市、新会区两级组织、工商联部门整合相关职能部门的党建资源,成立全省首个非公经济组织产业链党委——新会陈皮产业链党委,在种植、加工、销售、仓储等环节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聚合资源作用,构建起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的新模式。
在产业链党委推动下,新会陈皮品牌连续3年位居“中国区域农业产业品牌影响力指数”榜单第一位,2024年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260亿元,超7万人在陈皮产业的带动下实现了就业增收,农民人均增收约2.2万元。新会陈皮产业链党建工作经验被清华大学写入公共管理教材《区域治理概论》,新会陈皮产业链党委《产业链上抓党建,新会陈皮“上清华”》项目荣获2024年广东省“先锋杯”工作创新大赛决赛一等奖。
新会陈皮产业链党委是我市非公党建的有益探索,也是以“党建链”赋能“产业链”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市非公经济组织党委在市委“两新”工委的指导下,组建了全市15条重点产业链党委,并开展“红色新动能”产业链党建行动,通过实施产业链党建研究成果转化计划、党员企业家担任客座教授的导师计划、创新产业专业课程的强基计划、党员学生到产业链一线实践的成长计划、青年企业家创新创业的培育计划等,为产业链党建打下坚实基础。
目前,我市已推动县一级成立37个产业链党组织,覆盖全市905个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和超5000家企业,实现党对非公有制企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基层堡垒作用充分发挥,也带动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发展。“我们推动新会区大泽镇莲塘村与上下游企业开展合作,不仅为产业提供了空间保障,也为村集体带来年增收约300万元。”江门海目星党支部书记兼江门市智能装备产业链党委书记聂水斌介绍,江门海目星已帮助江门引进8家激光与高端装备及上下游配套企业,服务本地企业数量已达40多家。
江门“党建链”赋能“产业链”的创新探索,成功上榜2024年度全国百个新兴领域党建创新案例。这个“江门样板”目前依然在不断丰富完善。
今年以来,市非公经济组织党委实施“链红市场”产业链党建行动,通过搭建工商联贸易平台、产业链之间的市场融合平台、对外贸易平台、中介服务平台、人才互助平台、经验分享平台等,以党建引领江门企业链接市场资源,扩大企业市场。目前,已经成功帮助20多家重点企业达成市场贸易项目25个,市场贸易产值超过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