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之路,贵在真情与恒心。2025年正值“6·30”活动15周年,多年来,在慈善楷模的示范引领下,众多爱心企业与人士心系五邑桑梓,倾情参与慈善公益与乡村振兴,通过“6·30”活动慷慨解囊、深度助力,共同擦亮江门这座城市的温度、活力与幸福底色。
江门市2025年“6·30”助力乡村振兴活动中,部分爱心企业及受赠代表上台分享,传递支持我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实“百千万工程”坚定信念,分享喜人变化,展现全社会传承美德、感恩善举的侨都之美。
源林生态乐园项目(江门)有限公司总经理关嘉怡:
我们共同的家园终将成为慈善与发展的模板
慈善是什么?对于源林投资(广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源林”)而言,它不是偶然的善举,而是刻入企业基因的责任,不是被动的回馈,而是主动的贡献。作为在江门逐渐成长的企业,我们始终相信企业的价值不在于规模多大、利润多高,而在于能够与所在城市同频、与时代共振,在佛山和江门两地,我们用行动积极探索、印证信念,慈善是企业参与社会发展建设的重要方式,更是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
这些年,源林的慈善脚步从未停歇。在医疗领域,我们持续投入AED设备、呼吸机等关键医疗资源,因为守护生命健康是社会稳定的底线。在教育领域,我们捐建源林初心小学,改造乡镇学校运动设施,因为孩子的成长高度,决定着城市的未来高度。在乡村振兴一线,我们捐建道路、捐赠太阳能路灯,因为基础设施的“点亮”,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改善,更是乡村活力的唤醒。
当个体的善意汇聚成洪流,就能托举起更坚实的社会根基。今天,我们共同站在“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的节点,我们呼吁,慈善不应局限于扶危济困,更要主动融入中心大局。乡村振兴需要产业、人才、文化等的全面振兴,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协同发展。源林将继续探索“生态+产业”的融合,通过产业项目带动就业,激活乡村内生动力。慈善之路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我相信,当更多企业以建设者的身份投身公益,当更多个人以实践者的姿态参与实践,江门的乡村将更有温度、城市将更有厚度,我们共同的家园终将成为慈善与发展的模板。
台山市金桥铝型材厂有限公司董事长雷活铮:
为社会多出一份力量,让社会变得更好
台山市金桥铝型材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桥铝材”)是一家扎根江门发展超过40年的侨资企业。金桥铝材与江门共成长,从一家默默无闻的小公司,成长为中国铝型材生产出口量最大的企业之一。
30多年前,我父亲雷子钦从海外回国创业,毅然选择在家乡建厂,意愿就是要回馈家乡。父亲时刻不忘自己是江门台山人,尽管我从幼稚园到大学一直在海外学习、生活,但父亲从小要求我们,一有假期就要回江门来生活,这让我们从小就深刻地认识到,江门台山是我们的根,渐渐地我对家乡也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如今,我学成回国,接手父亲的事业成为“侨二代”“创二代”。我父亲用一生的拼搏行动以及对家乡浓浓的爱,教会我取之于社会,更要回馈于社会的道理,让我们明白去帮助更多的人,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
我坚信,怀揣着为社会多出一份力量,让社会变得更好的想法,会让我们的生活更有意义和动力,会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作为一名“侨二代”“创二代”,我将持续为家乡作出更多贡献,在江门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用实际行动共创美好的未来。
开平市风采实验学校校长刘权均:
代表全校师生向点亮侨乡教育星火的人们致以深深谢意
从荒芜之地到现代化校园,开平市风采实验学校的每一次拔节生长,都浸润着党委、政府的远见卓识,镌刻着爱国乡亲的赤子深情。我代表全校2531名师生,向所有点亮侨乡教育星火的人们致以深深谢意。
我们感恩党委、政府的政策照亮了希望之路。当余卓儿先生捐资1.06亿港元的善举如春风拂来,是党委、政府划拨7.8万平方米土地,投入超5亿元完善运动场、地下停车场等设施;当“学位紧缺”成为民生之痛,是政府将我校纳入重点督办项目,让这座九年一贯制学校两年内从蓝图变为现实。
我们致敬乡亲余卓儿先生,他带着父亲“兴学育才”的遗愿返乡,站在潭江之滨坚定承诺:“要建就建侨乡标杆!”这些年,余卓儿先生每年捐赠100万港元“奖教奖学”基金,让师生追光而行;捐148万港元用于设备设施建设;新捐8000万港元筹建高中部,为侨乡学子进一步打通成才通道。余卓儿先生常言:“教育是桑梓振兴的根脉。”这份超越金钱的家国大爱,正是侨乡最珍贵的“风采”。
开平市风采实验学校的每一方砖石都诉说着大爱无疆,每一缕书声都回响着振兴担当。我们定不负余卓儿先生重托,不负市委市政府厚望,让这座矗立潭江之畔的学府,成为培育栋梁的沃土、乡村振兴的灯塔。
恩平市恩城街道米仓村党委书记冯芳仔:
涓涓细流汇聚成推进“百千万工程”的澎湃动力
自全省上下推进“百千万工程”以来,作为农村基层一线的干部,我有一个非常真切的感受——我们的企业家和关心家乡发展的乡亲们,都拥有大爱无疆的气魄和胸怀。建设和美乡村的每一个环节,乡村发展的每一个变化,都闪耀着他们的倾情付出。
第一个变化,是村集体收入增加了。2022年,我们村集体收入只有30多万元,今年年底有望突破200万元。这一快速增长,离不开企业家们的大力支持。比如,米仓辖区内的广东健琪新材料有限公司,与米仓村委会合作开发“共富创业园”,增加村集体收入;江门公用集团坚持“利润不带走”,支持我们利用废旧的养鸡场架起光伏,每年为村集体增收20万元。我们还利用荒地建设“共富菜园”,恩平78家企业和个人认养认租,村集体增收超过18万元。
第二个变化,是人居环境提升了。大广食品等企业和乡亲纷纷慷慨解囊支持乡村绿美建设,共计捐赠各类树苗2000多棵;广东良匠律师事务所捐赠3万元购买护栏用于建设“四小园”;恩平市簕菜文化创意园捐赠10万元用于村道品质提升。现在我们的村道变成柏油路,村口绿树成荫、花团锦簇,果园阡陌、整洁有序。
第三个变化,是生活品质提高了。每年米仓村都会举办丰富的文化活动。米仓村的热心乡亲都积极捐款支持。五邑中医院的专家们也多次深入米仓村,入户为村民把脉问诊,把优秀的医疗资源送到村民家门口。辖区内的企业家们每年也慷慨捐物,慰问村里的困难群众。
在五邑大地的其他村落,类似的捐赠和善举还有很多。小小善举、涓涓细流,最终汇聚成推进“百千万工程”的澎湃动力。
(毕松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