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办公室创新引入“三方合作”机制,引进黄金百香果等系列农产品种植项目。图为驻镇帮扶干部与种植户在探讨黄金百香果种植技术。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陈敏锐
通讯员 杨宏宇
江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政府办公室”)深入贯彻落实市委“百千万工程”工作安排,持续深化纵向帮扶工作机制,统筹资源、协调联动,全力推动新会区崖门镇、开平市赤坎镇在产业升级、农文旅融合、壮大集体经济等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江门推进纵向帮扶、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府办样板”。
系统谋划 构建帮扶协作新格局
市政府办公室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纵向组团帮扶部署,成立纵向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组团纵向帮扶支持开平市赤坎镇、新会区崖门镇高质量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印发《开平市赤坎镇、新会区崖门镇市纵向组团帮扶工作方案(2024—2026年)》,明确三年帮扶的“施工蓝图”与时间节点,切实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按照“镇提需求,市级答题”工作思路,推动帮扶任务逐项落地落实。
针对崖门镇、赤坎镇提出的需上级协调事项,市政府办公室形成《崖门镇、赤坎镇推进“百千万工程”工作中需上级协调指导的问题清单》并定期跟踪问效,挂图作战,以清单促落实。截至目前,崖门镇23项问题事项已完成18项,赤坎镇10项问题清单已完成5项,其余清单持续推进解决,有力破除两镇高质量发展瓶颈。
党建力量成为破题关键。市政府办公室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深入开展“党建结对共建纵向帮扶助力‘百千万工程’”行动,各党支部携手帮扶单位党支部,与崖门镇、赤坎镇14个相对薄弱村党支部结成党建共同体,以“共筑组织基础、共助发展提能、共推乡村振兴”为目标,为基层解难题、谋发展。如,机关第一党支部帮扶赤坎镇树溪村、中股村,落地2个总投资600万元的产业项目,预计2025年两村村集体收入实现翻一番,推动树溪村入选第二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中股村入选第三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名单,机关第一党支部被命名为第一批市直机关“四强”党支部;机关第二党支部帮扶崖门镇坑口村,推动4000平方米低效土地转为工业用地,2024年村经营性收入同比增长55.61%,成功入选第二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也是破解改革难题的“金钥匙”。市政府办公室坚持调研破局开路,主要领导及各分管领导带头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围绕制造业当家、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深入崖门镇、赤坎镇开展实地调研,现场召开联席会、工作协调会,组织市直相关部门为两镇推进“百千万工程”建言献策。经深入调研分析,形成《关于加快推进崖门镇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关于加快推进赤坎镇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等成果,为当地产业发展精准“开方”,探索乡村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笃行实干 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
富硒茶、富硒米、富硒蛋、富硒豆……在崖门镇约4300公顷的富硒土地上,正孕育出一个个“金疙瘩”。“近几年,我们在政府的指导下,改用有机种植方法,改种吸硒容易的品种,生产更高品质的富硒米,只要种得好,不怕卖不好!”拥有73公顷富硒稻田的崖门镇同成水稻专业合作社社长李国良笑着说。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聚焦产业赋能,市政府办公室累计牵头协调解决崖门镇空间规划修编、全域土地整治等15项重点难点问题,助力破除发展瓶颈,加快该镇农业、海工装备、新一代电子信息、农文旅等产业发展壮大。围绕崖门镇富硒农产品种植及加工、崖门渔港经济区建设等重点项目定向发力、精准破题,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本土特色农业品牌不断涌现。推动赤坎镇产业集聚,协调优化土地要素配置,助力企业增资扩产、技术改造,在G325国道改线赤坎镇中庙村路段谋划建设工业集聚区,以产业振兴带动镇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市政府办公室统筹资源,积极协调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打响崖门、赤坎名优特色农产品品牌。
崖门镇富硒产业迎来标准化突破——该镇参与制定的广东省《天然硒品认定与标识》团体标准,为富硒农产品质量提供了“崖门标准”。赤坎镇则发挥连片优质水田多的优势,围绕丝苗米产业,开展“社村”合作试点,建立“社村”利益联结机制;协调市供销社建设示范性供销农场,高标准打造粮食生产示范片区,开展18.53公顷示范性供销农场建设工作,带动村集体收入超15万元。创新引入“三方合作”机制,发挥侨光旅行社国企引领带动作用、强村富民公司协调保障功能、农业科技公司技术优势,三方投资入股合作,引进黄金百香果、千禧小番茄、西瓜红番薯等系列农产品种植项目,种植面积达到10公顷,预计年产值200万元,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50万元。协调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支持,现已洽谈农户生产经营贷款12户、惠农消费贷10户,分别投放贷款350万元、230万元,努力将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到最需要的角落,助力实现强村富民。
农文旅融合更是成为撬动两镇发展的金色杠杆。市政府办公室协调推动崖门镇成功融入“江门3.3精彩之旅”,京梅功夫侨村、古兜温泉度假区入选省精品旅游线路。举办多项非遗武术交流活动及特色节庆,农文旅发展活力四射。2024年,崖门镇入选全省按小城市标准规划建设的中心镇试点,美丽圩镇建设全面升级。2025年1月至5月,崖门镇全域接待游客约60万人次,同比增长9.1%;营收达0.75亿元,同比增长8.7%。同时,推动赤坎华侨古镇成为文旅热点,协助赤坎华侨古镇成功承办“5·19中国旅游日”广东省主会场、“龙腾百千万·精彩三点三”江门(开平)国际龙舟邀请赛赤坎华侨古镇表演赛、“世界的开平”第五届沙飞摄影周等大型活动。吸引《全员加速中》《开始推理吧2》等多个知名节目以及《运钞车大劫案》《终极拯救》等到赤坎镇录制拍摄,推动演艺和文旅“双向奔赴”。推动“梦回开平·侨海华韵”夜经济项目、鹰村田园综合体营地项目投入营运,打造集观光游憩、文化休闲、演艺体验、特色餐饮、购物娱乐的特色文旅项目。赤坎华侨古镇两年试运营累计接待游客超600万人次。其中,2025年1月6日,正式开业一周取得“开门红”,接待游客近6万人次,较2024年同期增长近40%。
凝心聚力 打造惠民提质新样板
在广东省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布局中,美丽圩镇建设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市政府办公室大力支持崖门镇、赤坎镇绿美生态建设,全方位推进镇村绿化美化行动,大力推进“美丽圩镇”建设工作,协调市直职能部门在城乡规划、生态环境等方面加强指导,不断提升圩镇风貌。
市政府办公室先后多次深入镇村组织卫生清洁志愿服务和植绿护绿活动,以实际行动助力村容村貌提升。持续推进赤坎南楼村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工程项目,发动环境整治活动50次,在绿美广东行动中种植树木9200棵,完善农村污水治理项目4个,新修建及美化村庄道路2公里,乡村环境整治和风貌提升成效显著。抢抓央地合作机遇,落实乡村驿站、德业路改造提升二期项目、德业路污水支管建设工程等第一批央地共建项目3个,总投资1300万元。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市政府办公室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将惠民生、解民忧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用心用情用力为基层群众纾困解难。
在党建引领下,市政府办公室各类帮扶活动成效显著。截至今年6月,已组织党建结对“五个一”活动及主题党日活动共计23次,开展爱心助学活动19次。同时,通过组织捐款、捐赠物资以及为帮扶村修建道路等多种形式,累计投入帮扶资金及物资价值约87万元,切实将关怀送到群众身边。
聚焦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各党支部积极行动。例如,针对帮扶村黄冲村、洞南村村民普遍反映的“出行难”问题,机关第二党支部、第三党支部主动作为,积极联系相关公司,成功实施泥土路硬底化工程。此举显著提升了村民的出行便利度,有效改善了村容村貌,赢得当地群众的一致认可。
此外,为拓宽帮扶地区农产品销路,助力村民增收,市政府办公室多次精心组织崖门、赤坎等地的优质农产品进入市机关大院进行展销。这些活动不仅为机关干部职工提供了购买新鲜优质农产品的便利,也搭建了产销对接的桥梁,受到广大干部职工的热烈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