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讯 (记者/毕松杰) 7月2日,省县域“光伏+建筑”应用试点现场会在江门鹤山召开。会议以“光伏赋能城乡新貌 绿色引领低碳未来”为主题,总结全省县域“光伏+建筑”应用阶段性试点经验,推广先进做法,推动试点工作再上新台阶,助力“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
会议指出,全省大力推进“光伏+建筑”应用,是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的迫切需要、赋能“百千万工程”的具体抓手、助推城乡建筑风貌提升的重要举措。各地按照统一部署全力推进,25个试点区域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助推风貌提升的示范项目,装机容量持续扩大,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协同机制日趋健全,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5月底,25个试点区域“光伏+建筑”应用项目累计新增并网容量548万千瓦,超过预定目标。
会议要求,全省各地要聚焦攻坚克难,进一步推进试点工作提质增效。一是强化资源统筹、深化电网联动、打造试点示范,下大力解决试点布局上的“单点式、碎片化”问题;二是明确管控要求、强化规划设计、健全激励机制,下大力解决统筹协调上的“重效益、轻风貌”问题;三是创新开发模式、完善协同机制、强化全周期运营,下大力解决开发模式上的“赚快钱、难持续”问题。全力推进试点工作的成片连片展开,推进项目建设与风貌提升的互促并进,推进试点工作的多方参与合作共赢。
会上,我市分享了推进“光伏+建筑”应用,探索经济、生态、景观“三效”并重的乡村绿色发展之路的做法和体会:一是聚焦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推动江门硅能源产业加密提速。隆基绿能项目成功落户江门,仅用20个月实现投产。以隆基绿能为龙头,广东(江门)硅能源产业基地已集聚联塑班皓、晶镁光伏、信义玻璃等龙头企业,硅能源产业已成为鹤山县域特色优势产业之一。二是聚焦规划设计引领,推进光伏建筑一体化见行见效。立足侨乡建筑风貌特色,编制“光伏+建筑”专项规划、风貌管控指引和图集,创新“国资+社会投资”等多元开发模式,推动今年全市工业园区、新建学校、新建公共机构分布式光伏覆盖率超50%。三是聚焦龙头企业带动,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推动隆基集团研发融合岭南建筑元素的彩色3D光伏瓦、光伏外墙板等新产品,带动上下游企业组建产业联盟,探索建设零碳乡村、零碳社区。四是聚焦效益风貌双提升,算准“光伏+建筑”大账,推动实现互利共赢。适度以效益换风貌,推广彩色3D光伏瓦,推动整体风貌实现大提升。整合分散的农户屋顶光伏和可铺设光伏的公共空间,建设阳光棚、光伏长廊、光储充一体化等项目,以光伏的效益搭配农房风貌改造提升。
会前,全省各地级以上市相关部门、省相关行业协会、企业代表等约150人实地观摩了鹤山市址山镇“光伏+建筑”多个示范项目。在址山镇莲珠新村示范点,村庄入口处巨型“光伏国旗”熠熠生辉,连片覆盖农房屋顶的3D黛蓝瓦光伏组件,展现出别具一格的岭南韵味。光伏咖啡屋、车棚、球场、露营等应用场景,已深度融入村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鹤山隆基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与会人员参观了光伏行业巨头——隆基集团旗下规格顶尖、技术前沿的制造示范基地。通过展厅内性能领先的Hi-MO X10产品,大家直观了解光伏行业最新技术动态,以及光伏组件向建材化、构件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与典型案例;位于圩镇内的址山公园,与会人员感叹于光伏组件构成的大棚不仅为篮球场遮风避雨,还为多个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输送源源不断的绿色电能。
会议强调,鹤山址山镇探索实践证明,“光伏+建筑”应用能够有效带动增量投资,促进绿色能源产业与内循环经济的发展,使得乡镇更美、颜值更高、更有现代气息。要认真总结和推广址山模式中蕴含的可借鉴、可复制经验,锚定“双碳”目标和“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扎实有效推进试点工作的后半程落地,为全省经济社会的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会议期间,鹤山市、丰顺县、东源县、广州花都区分别作了经验交流发言,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5部门联合发布了广东省“光伏+农房”设计大赛获奖作品。会议还启动了2025年“光伏+建筑”供需对接、广东省“千家万户沐光行动”和2025年广东省建筑领域节能宣传月活动。
相关链接
鹤山作为先进试点区域代表上台作试点经验交流发言
实现分布式光伏规模效益和城乡风貌双提升
昨日(7月2日)举行的现场会上,鹤山作为先进试点区域代表上台作试点经验交流发言。近年来,鹤山积极探索县域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路径,打造“政府搭台、企业助力、群众支持”的多方共建共赢格局,实现分布式光伏规模效益和城乡风貌双提升。2024年1月至今,鹤山新增并网容量44.3万千瓦,提前超额完成省下达“试点区域三年总新增装机规模不少于20万千瓦”任务目标。
全方位统筹,下好规划布局“一盘棋”。鹤山将农房加装光伏项目与农房风貌提升工作相结合,借力“双百行动”高校技术力量,出台符合鹤山乡村风貌的光伏板屋面改造选型方案、应用图册,鼓励村民“按图施工”,解决村民“安装什么、怎么安装”的问题,推动风貌规划由粗放向精细转变;制定“光伏+建筑”项目审批流程,完善“先备后建”“先批后并”手续,落实整镇整村“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监管、统一验收”全过程管理,杜绝随意加装光伏板材、影响整体风貌的现象,推动农房光伏安装从“零星点缀”变为“连片画卷”,到2025年底鹤山计划建成1000户具有良好示范效果的光伏农房;率先在全省制定“光伏+农房”建设村规民约,推动群众认识由表及里。
多领域创新,算好建设运营“经济账”。针对农村房屋安装光伏成本高的问题,鹤山一方面联合本地重点硅能源龙头企业隆基绿能研发适配岭南建筑的绯红和黛蓝彩色3D光伏瓦,有效解决组件重量与农房承重适配等技术难题,目前已成功应用于改造农房以及乡村廊道、篮球场、看护房等农村公共设施;另一方面,引导光伏发电项目开发运营企业以让利或微利的形式参与建设,如大埠村与光伏企业签署合作协议,企业每建成1兆瓦光伏项目,配套30万元资金用于支持镇村建设。同时创新合作运营机制,采用“投资企业+村集体+村民”利益链接模式保障各方收益,保障项目可持续运行。
多场景拓展,打好节能减排“先手牌”。鹤山支持市属国资公司在新能源领域做大做强,以市场化模式盘活65个机关事业单位、学校、文化中心、国资厂房等公共资源,确保“宜装尽装”;着力打造“零碳工厂”,鼓励新落户企业、存量工业项目、重点用能企业等开发屋顶分布式光伏,节约企业用电成本,推动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鹤山110个招商项目中,93个项目计划安装屋顶光伏,占比84.5%,中富兴业电路公司成为江门市首个斩获国际国内双认证的“零碳工厂”。(毕松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