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讯 (记者/严建广) 7月8日,“地下700米深处的超级工程——江门中微子实验室建设实录摄影展”在开平市谭逢敬艺术院揭幕。本次展览由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中共江门市委宣传部、中共开平市委组织部、中共开平市委宣传部、开平市直机关工委、开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举办,全景式展现江门中微子实验装置的建设历程。
从隧道掘进时与渗水岩层的搏斗,到中心探测器设计方案难题的攻克;从跨度49.5米的巨型实验大厅,到直径35.4米的有机玻璃球;从4.5万只国产光电倍增管到2万吨高纯度液体闪烁体;从院士蜷身中心探测器里检查安装进度的凝眉,到工人悬于38米高空拼接钢架的汗珠……
本次展览精心挑选60幅纪实摄影作品,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工程办公室工程师刘悦湘历时12年跟踪拍摄,画面精彩记录了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关键瞬间。透过这些光影,能看到江门中微子实验室从无到有的艰辛历程,感受中国方案与全球智慧在地心深处交融迸发的力量。
江门中微子实验室是我国科研领域的“国之重器”。作为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与广东省人民政府携手共建,于2013年正式立项启动,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承担建设任务。该项目汇聚了来自全球17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力量,共同参与建设。实验室选址于开平市金鸡镇地下700米的花岗岩层中,历经12年艰苦建设,即将于今年8月正式投入科学运行。
江门是一座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积淀深厚的城市,这里孕育了34位院士,见证了无数科学奇迹的诞生。江门中微子实验室的建设,无疑是江门在科学研究领域迈出的又一坚实而有力的步伐。该实验室的建成与投入使用,将助力江门以“科技引领”工程为引擎,全力朝着“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创建目标奋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