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力奔。
漫步在江门开放大学,琴音袅袅、歌声悠扬,学生沉浸在课程中,终身学习的氛围溢满校园。市政协委员、江门开放大学(社区大学)副校长黄力奔以此为阵地,躬身耕耘终身教育领域。近年来,她结合工作职责,聚焦人才培养、老年教育、“百千万工程”等方面建言献策,为江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为老百姓提供更优进修渠道
黄力奔认为,开放大学是社会成员自我提升与梦想启航的关键阵地,肩负着为不同群体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教育服务的使命。
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更加多样化。黄力奔敏锐地意识到,开放教育课程体系唯有紧跟时代步伐,不断优化,才能紧密贴合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与行业人才需求。近年来,江门开放大学与开平依利安达电子有限公司、中国石化江门分公司合作,详细了解企业员工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难题以及对员工技能提升的具体期望,量身定制个性化培训课程,并采用“送教入企”模式,让员工足不出户完成学习。黄力奔介绍:“员工不用脱产,利用业余时间就能学习,还能考取相关证书,这样既不影响工作,又能提升技能,对企业和员工来说都是好事。”
当下,老百姓对学历提升的需求日益旺盛。为此,江门开放大学引进在职研究生项目,积极对接高校、港澳相关机构,力求为学员争取到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
“我们要为江门的老百姓提供更高层次、更优质、更便捷的进修渠道。”黄力奔坚定地说。这段探索历程让她对开放大学的职能转变有了全新认知:“过去,开放大学往往需要直接‘冲锋陷阵’,负责组织教学、安排考试等各项具体事务。如今,学校逐渐充当起链接与整合社会资源的角色。我们凭借学校自身具备的权威性与公信力,精心为广大群众甄选优质的进修渠道与课程,打破大家在知识、技能进修方面的信息壁垒,让每一个人都能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走得更加顺畅。”
为江门人才培养建言献策
自2022年成为市政协委员以来,黄力奔积极活跃在履职一线,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政协委员的责任与担当。她表示:“人才培养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希望通过自身努力,为江门的发展添砖加瓦。”
黄力奔对职业教育有着深刻的理解。她认为,国家正大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职业教育正是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她在《关于加强我市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建议》中提出:“建议进一步加大对职业学校学生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的投入力度,帮助学生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展现职业教育的独特魅力与价值。”
在社会各界的共同推动下,目前我市积极完善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并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中职学校100%配备心理辅导室。各职校将德育融入学科教学,利用现代化实训设备、社团活动、校企合作平台等,设计德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课程,与海信空调等多家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开展实训教学与职业体验,提升学生技能水平与社会适应能力。
随着江门“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黄力奔将目光投向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方面。她说:“乡村要振兴,关键靠人才。而且不能仅依赖乡村现有的人才,要源源不断地培育人才、吸引人才。”基于这一理念,她在《关于搭建乡村振兴引智育才平台的建议》中提出整合办学资源,并明确学历补偿、继续教育办学、技能培训等各方面服务乡村振兴的任务。
这份提案获得有关部门积极回应。如今,坐落于开平塘口镇的江门市乡村振兴培训中心正着力打造立足江门、辐射全省乃至全国的人才基地。江门更成为全省唯一的乡村工匠职称评审试点市,为新会陈皮、马冈鹅等8个特色产业开展职称评价。五邑大学、广东南方职业学院、江门开放大学等也积极行动,探索一体化人才培养和学历提升路径,为乡村培育实用人才队伍。
黄力奔还关注到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她说:“可供老人们就读的老年学校数量有限,远不能满足当前老年人的教育需求。”为此,她提交了《关于加大我市老年教育工作力度的建议》的提案,建议构建“市、县(市、区)、镇(街)”三级老年教育体系,让优质教育资源触手可及。
在各方努力下,江门老年教育日益丰富。以江门开放大学为例,该校与江门中顺洁柔纸业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探索出“学校+企业+镇街”的模式,将一系列贴合老年人实际需求、实用价值极高的课程精准输送到群众身边。
“政协平台拓宽了我的视野,激发了新的思考。”黄力奔表示,这些宝贵的收获,如同养分一般,不断反哺着她的本职工作,使她在岗位上更加游刃有余,能持续为江门发展贡献力量。
(文/图 凌雪敏 王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