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记者 蔡昭璐 通讯员 江仁轩)今年以来,广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决策部署,紧紧抓住民生头等大事和人才第一资源,以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责任感和走在前列的使命感,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目前已吸纳超过100万应届高校毕业生留粤来粤就业创业,进一步夯实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人才基座、人才底座,充分彰显广东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的大省担当。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西翼枢纽门户城市,江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具体部署,以“十城百校”人才招聘专项行动为抓手,先后走进10余座城市招才引智,在为自身发展吸引人才的同时,更助力广东筑牢人才底座。
统筹推进,构建引才强磁场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就业尤为重要。在“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指引下,江门市委、市政府统筹推进引才工作,形成“书记抓方案、市长当大使、部门齐联动”的引才格局。
活动前夕,江门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向用人单位深入解读“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的深远意义,动员重点产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各类用人单位积极参与,并发动广东中车、凯特精密、博盈特焊、宝士制冷等企业报送优质岗位,同步开通“企业需求直报平台”,为用人单位提供多项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
在省、市专场活动中,江门共提供优质岗位1.8万个,49.4%的用人单位是民营企业。其中,48.78%的企业为工业200强、专精特新企业,33.32%的岗位待遇超20万元/年。
截至6月底,江门先后走进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武汉、西安、长沙、南京、成都、贵阳、桂林、南昌、赣州等城市招才引才,引领全市组织开展各类常态化招聘活动156场次,推动超2.6万名大专以上学历人才在江就业创业。
精准发力,靶向引才提效能
引才过程中,江门紧紧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要,紧扣“精准”与“深度”两大关键词。
“一城一策”靶向对接是江门的重要举措。首站选北京,因其高校云集、科研资源丰富;走进武汉、西安,则重在对接中部高校材料科学等“硬核”学科;到长沙、成都,聚焦智能制造等领域。每座城市的选择,都是江门产业地图与高校学科优势的精准匹配,彰显“为产业聚才、以人才兴产”的战略智慧。
招才引智的同时,江门积极拓展合作朋友圈,主动深化对接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等50多所高校,面向北京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17所高校开展专场宣讲,与北京科技大学签署人才合作项目,并与100多名五邑籍高校学子开展对接交流,凝聚引才合力。
接下来,江门将组织开展“百万英才汇南粤”——“湾有引力·粤聚优才”硕博学子研学走进湾区暨江门市“十城百校”之青年人才研学活动(第一期),届时有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25所境内外高校的近50名硕博人才参加。
多维展示,彰显城市吸引力
招聘会不止于推介就业岗位。江门打破传统,将其巧妙转化为全方位展示城市魅力的立体舞台,深度融合侨乡文化、人文景观、乐业氛围与宜居环境,为招才引智注入全新活力。
在宣传推广上,江门升级城市招才引智短片《门赢天下才》,匠心制作“高校学长喊你来江门”系列短视频,宣传覆盖人次突破100万,向高校及广大学子全面展示江门蓬勃的发展活力与满满的引才诚意。
在招聘现场,江门均设置城市印象集章、手冲咖啡、葵艺制作等互动环节,“人才政策速递员”向人才派发礼品。其中,广州专场的“人才招聘+咖啡文化展示+咖啡技能培训”融合模式获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高度肯定。
为加深高校毕业生对江门的了解,江门还举办“百万英才汇南粤”——“十城百校”系列活动之校园巡回宣讲活动,打造“城市宣介+优秀青年分享+就业体验+职业指导+现场招聘”五位一体的求职“全场景体验”,并成立“就业体验营”,推出10条覆盖智能装备、文旅创意等新兴产业的就业体验路线,共吸引近300名高校毕业生参加。
政策护航,完善服务聚人心
人才政策是吸引人才集聚的强磁场。“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针对高校毕业生需求,推出“五有三好”政策包。其中,江门竭尽所能,为来江干事创业的人才提供系列真金白银的支持政策,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储备地。
就业补贴方面,对全职来江、符合条件的青年人才,江门推出覆盖“本科—硕士—博士—在站博士后—出站博士后”的补贴政策。
创业补贴方面,在江门自主创业有1万元一次性资助,需要场地的可申请入驻政府部门各类创业孵化基地,享受最长3年免租期;自行租赁场地的,可享受最长3年、每年最高6000元的租金补贴。资金不足的还可以申请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
住房保障方面,江门面向青年大学生提供保障性住房和青年人才驿站,提供最长一个月的免费住宿以及低租保障服务。购房时,顶尖人才最高可享受600万元的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一级人才最高可享受300万元的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
不仅如此,江门还打造“侨才通”人才服务体系,推出涵盖政务服务、医疗保健、文娱休闲等11大板块超100项服务,建成人才服务点193家,为博士等各类人才群体提供政策解读、待遇落实、事项代办和人文关怀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