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赤坎华侨古镇,外国青年博主换上民国时期的服饰,感受百年古镇的魅力。 受访者供图
□江门日报记者 李银换
8月5日至8日,由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人民日报海外网主办的“我在中国的72小时·中外青年主题采访行”江门篇活动举办。来自澳大利亚、丹麦、韩国、伊朗等国的青年博主,对江门的文化、山水展开探索。他们以脚步丈量城市温度,用镜头记录中国脉动。这场跨文化沉浸式体验活动,将让江门这座“低调”的宝藏城市走进国际视野。
触摸历史脉搏
感受非遗温度
采访行的首站,外国青年博主走进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以下简称“侨博馆”),了解江门波澜壮阔的华侨移民史,以及一代代华侨华人心系桑梓、造福家乡的故事。
侨博馆展出展品约1200件(套),收藏华侨实物4万多件(套),包括五邑银信(侨批)、华侨护照等馆藏精品。这些珍贵文物,从多个方面反映了五邑华侨华人艰难而辉煌的创业史和丰富深厚的五邑华侨文化。当晚,侨博馆举行了博物馆之夜活动,现场有乐队、醒狮、街舞等快闪表演,让外国青年博主感受到博物馆的活力。
“这个博物馆很有意思。”来自伊朗的博主玛雅表示,五邑华侨华人的奋斗历史让人感动,唐人街很逼真,让人身临其境。
侨都非遗更让博主们流连忘返。在咏春拳体验环节,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冯家辉亲自指导,博主们兴致勃勃地学习出拳、防守等招式,沉浸其中。韩国博主金峻范表示:“我曾经在李小龙故居看到过木人桩,这是第一次专门来学咏春拳,还是由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教我,真的太幸运了。”
在镇濠泥鸡制作工坊里,博主们体验上色装饰,当泥鸡发出清脆声音时,他们感受到传统手工艺的魅力。这些非遗体验,让博主们近距离触摸到江门传统文化的温度。
作为特色农产品,新会陈皮不仅历史悠久、药用价值独特,其炮制技艺更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在新会陈皮村,外国青年博主深入了解制作工艺,亲身感受这一传统瑰宝的独特魅力。
江门是影视富矿地、天然摄影棚,本次行程中,外国青年博主还来到影视剧《狂飙》主要取景地长堤历史文化街区参观,感受骑楼老街的韵味。他们还乘船观赏“小鸟天堂”,欣赏江门美丽的生态画卷。
江门的美食,同样让外国青年博主着迷。他们品尝了鲜嫩肥美的马冈鹅、软糯的开平家糍、鲜活的台山海鲜、醇厚的陈皮宴、清凉解暑的凉瓜下午茶、时尚香醇的咖啡、创意十足的喜茶、浓郁暖胃的猪脚面,每一种美食都承载着江门独特的文化韵味,让人回味无穷。
领略世遗魅力
见证产业腾飞
江门的建筑宛如一部凝固的史诗。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作为广东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的所在地,其独特建筑风格赢得了外国青年博主的高度评价。他们对碉楼建筑群展现出的多元风格和谐共存表示惊叹,认为其完全超出了预期想象。更令他们感动的是,每座碉楼背后都承载着华侨华人在海外艰苦奋斗的动人故事。
在赤坎华侨古镇,外国青年博主沉浸式体验民国时期的服饰,漫步在600多座骑楼建筑群间,感受百年古镇的魅力。踏入华南首家先锋书店,仿佛走进时光隧道。它由上世纪70年代的塘口粮管所粮仓改造,独特的粮仓式建筑与“稻仓”“黍仓”等五谷主题藏书区域相映成趣,惹得博主们连连称赞。
“赤坎华侨古镇的建筑与欧洲的一些街道很相似,这让我像回家一样舒服。这里的建筑将中国和欧洲的风格相融合,太酷了!”丹麦博主欧珠丽兴奋地说。
江门不仅有迷人的风景,更有蓬勃发展的产业。在中车广东公司,现代化的生产车间、先进的设备和精湛工艺,让博主们对中国高铁产业有了深入了解。他们惊叹于江门在高铁制造方面的技术与实力,认为这体现了中国科技创新的巨大成就。参观诚品咖啡,则让博主们了解了江门咖啡产业的成熟程度。
欧珠丽表示:“我觉得江门人很热情,而且这座城市很有魅力,有机会我还会到这里旅行。”
此次江门之旅,外国青年博主走进街区、景区、企业,沉浸式感受江门的文化魅力。他们将通过内容创作,真诚分享旅游趣事和感受体验,让观众了解江门,激发广大游客的好奇心,吸引更多人来到江门旅游。江门,这座兼具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丰富自然人文景观和蓬勃产业活力的城市,正以独特的魅力,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