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讯 (记者/毕松杰 通讯员/林燕)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我市正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专业化乡村运营团队(运营商),诚挚邀请乡村运营团队参与我市“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整村运营工作,共同参与乡村旅游、特色产业、文化体验、生态农业等运营项目,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示范模式。
据了解,乡村运营团队需满足以下基本条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或专业运营资质的企业、社会组织等;熟悉乡村振兴有关政策,具备市场洞察力、资源整合能力及创新运营思维;具备产业策划、乡村运营、文旅开发、社区营造、业态落地等相关经验;近5年在广东省内有乡村运营的成功案例;信誉良好,无违法违规记录。
有意合作的团队请于8月底前向市农业农村局提交团队简介及相关资质证明;成功案例展示,包括但不限于过往案例运营方案、运营合作模式、案例所在点位图文或视频资料等;团队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等资料。市农业农村局联系电话为0750-3887605,提交资料的邮箱为zhxt408@126.com。
□相关新闻
我市遴选15个典型村开展乡村运营先行先试 分类探索多方参与运营模式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百千万工程”和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部署要求,把发展乡村运营作为推动县镇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全市范围内遴选地理环境、产业类型和发展阶段不同的典型村开展乡村运营先行先试,确定在蓬江杜阮上巷村、鹤山龙口霄南村、恩平牛江昌梅村等15个典型村开展试点,分类探索多方参与的运营模式,不断激发乡村资源要素活力,初步形成“规划引领-资源导入-机制创新-分类实践”的闭环路径,为和美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践样板。
今年以来,我市已对需要规划编制的6个试点村系统开展资源资产化评估、市场趋势分析、产业生态构建、产品矩阵设计。针对已有规划的9个村逐村论证评估,从商业策划角度进行再提升、再优化,确保“项目有抓手、运营有路径、发展可落地”。在完成规划编制初步成果基础上,组织县镇村及运营团队“头脑风暴”,对规划成果逐村研讨,确保运营规划可落地、可操作、可转化。
同时,我市特别注重构建适应运营发展的制度体系,推动成立乡村运营工作专班,整合多部门资源,建立多方协作机制。安排专项资金对运营试点予以“基础+绩效”双轨制支持,激发村集体自主谋划、主动作为。同时,指导推动各试点村分类探索多元化运营模式,形成“政府引导、集体参与、企业运营”的多元格局。其中,鹤山双桥村、蓬江上巷村等7个试点村已落地市场化团队合作运营,其余各村边探索实践边招商,初步探索形成“新媒体引流+强村公司+乡村CEO”“国资+民营+村集体”“科研机构+民营+村集体”“强村公司+CEO”等运营模式。
围绕乡村运营专业人才短板,我市还积极推动“引育用留”机制,推荐15名基层干部、经营主体等乡村人才纳入广东省千名农村职业经理人培育计划,推动运营理念植入基层。组织全市试点村属地县镇村干部开展乡村运营业务培训,并赴肇庆高要铁岗村考察学习,借鉴成熟经验;引导上巷村组建3支本土运营团队,开展电商直播、研学讲解等服务;推动返乡大学生通过“暑期三下乡”参与凉瓜加工、农旅项目运营,构建起“本地人运营本地村”的可持续运营格局。(毕松杰 林燕)